党委决策如何才能“板上钉钉”
2012-08-15饶文波
■ 饶文波
党委决策如何才能“板上钉钉”
■ 饶文波
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要求,没有责任感就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决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实现预期的效果,都无异于一张空头支票。所以,提升党委决策执行的效力和效益,让每一决策都落到实处,板上钉钉,十分重要与必要。
第一,必须严格落实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切实解决“党委集体负责,结果谁也不负责”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大项任务、重点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统一调度力量,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决策有力、有序、有效落实。要实行责任“无缝覆盖”机制,对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分解落实到各层级、各部门和各位领导干部身上,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当,级级有人抓。在贯彻执行决策过程中,还应注意做到一个声音做宣传,一股力量抓落实,牢固树立条块结合、相互配合的大局观念,分工不争权,补台不拆台,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整体发展凝心聚力,勇挑重担,既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做到齐心协力,共解忧难。在工作交叉点上遇到矛盾,做到及时沟通、尽快排解,不搞上推下卸、左踢右拦,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意志上合神,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协调一致地抓贯彻落实。
第二,必须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执行路径。抓好决策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各种运行机制。坚持靠激励加以驱动。运用精神和物质等手段,鼓励积极的,带动中间的,鞭策落后的,真正把党员干部的潜能变成显能,让显能变成效能。对落实有力、执行有效的同志要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等方面体现出来;对作风拖沓、各行其是、执行不力和失职渎职者,也要在评先评优、使用干部中体现出来。坚持靠理顺体制推动。不断改善党委领导工作体制机制,精简管理层次,避免多头领导、交叉管理、政出多门等现象,不能把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工作推诿扯皮的问题带入决策落实过程中。坚持靠改进作风带动。下大力气抓好党委班子作风建设,坚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职责使命、事业追求凝心聚力,使之成为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核心。同时着力精简会议和文件,让领导干部从会议和文件中解放出来,从办公楼和会议室里走出来,把主要时间、精力和心思放在决策的落实上。
第三,必须完善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搞好督导检查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是在落实时效上加强督导,就是促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相应的决策任务,紧紧盯住时间节点不放,充分发挥制度监督和组织监督的作用,采取检查、督促、帮建等措施,及时了解和促进决策落实,坚决克服说而不做、抓而不紧的拖沓作风,养成“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撒手”的习惯,保证决策落实的进度和质量。二是搞好效果考评。效果好不好,一考便知晓。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效果考评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畅通信息渠道,采取诸如设立群众意见箱、开通电话热线、开设网上论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决策执行过程的意见建议,重点跟踪了解形势任务变化对工作决策带来的影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对得到干部群众充分肯定的做法坚决执行下去,对干部群众不满意的做法及时修正。三是加强末端问责。没有约束的决策是无序决策,往往给单位建设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决策程序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失误,严肃追究责任,力求从制度上杜绝“有人拍板,无人担责”的现象,切实提高党委决策的执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