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延伸服务领域研究
2012-08-15李瑞波
李瑞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变革
(一)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是世界各国为维持社会和谐有序运行而设立的一个机构或制度,它和义务教育一起被称为是支撑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两大基石,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本身就是和谐的标志。公共图书馆不仅为普通用户服务,对弱势群体、特殊人群亦提供针对性、特殊性的服务。尤其是延伸服务,为社会各阶层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文化休闲的机会,从而有利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说到底是为人的服务,这也正是“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的体现。因此,将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图书馆这个“终身学校”的社会教育服务,是图书馆应大力开拓的一项特殊服务内容。
(二)服务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图书馆要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的要求。图书馆如何在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中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目前图书馆普遍面临的最大困惑。突破传统的服务手段,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展延伸服务,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识需求,引导了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也展示了公共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促进了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拓展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服务领域
(一)开展展览服务
通常文化类展览用各种绘画、摄影等作品,以图片、展板等组成。现代科技发展为当代展览形式又提供了很多新的手段,如音像、视频、多媒体以及声控虚拟技术等,为提升展览的品位及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1]。展览是延伸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公众展览,能够使社会认识图书馆,扩大图书馆在全社会的影响,进而强化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公共图书馆要在探索途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形成一个向社会公众传播先进文化的服务平台。
(二)开展公益性讲座服务
公益讲座是深入人心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公益讲座充分发挥它的知识传播、文化传递、社会价值引领的社会教育作用,崇尚文化、营造社会阅读的社会推动作用,同时,公益讲座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当地社会文化活动中,具有提升文化活动品味,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普及文化知识的独特文化作用。图书馆开办的公益讲座是一种有效的社会阅读方式,将讲座办成“市民大课堂”,让周末到图书馆听讲座成为市民一项新兴的文化选择,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分享到丰厚的图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开展和利用社会闲置书刊服务
全国共有2767个公共图书馆,平均每45.9万人口拥有一个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0.27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册书,每2万人一个图书馆的标准,通过开展和利用社会闲置书刊,可以让社会文献资源在另一种环境中得到共享。图书馆可以应用自身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收集社会上分散的闲置书刊,为其找到读者,图书馆成立活动办公室,详细制度运作计划,采用集中献书和平时献书相结合的办法,开通捐书热线,开发利用社会闲置书刊资源的可行性,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地区看书难问题,推进农村图书馆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强的动力。
(四)开展为弱势群体服务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关怀、扶助他们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更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的神圣使命[2]。例如现在提倡无障碍图书馆建设,还有在图书馆设立老年人专用阅览室,在硬件配置上可以考虑沙发、软椅等设施,可使他们在休闲舒适的同时又能够获取精神食粮。还有建设“农家书屋”,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为弱势群体服务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公共图书馆亟待强化的人文性援助工作,更是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具体体现。
(五)开展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
开通数字图书馆政府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内网,所有机关及其公务员可自由检索图书馆所提供的包括“万方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等多种数字资源,为读者设置定题检索、全文提供及课题追踪服务,满足政府机关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图书馆为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加大与企业的合作,满足企业各层面信息需求,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扩展了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功能。
(六)开展流动服务
在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下,开展流动服务是形成规模、办出特色,拓展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流动服务点遍布于农村、牧区,深入到社区、学校、部队、厂矿企业,给各馆配备图书流动车,加强与社会各行业、部门的协调协作,定期更换图书,将图书送到一些居民小区、工厂、学校、部队等远离公共图书馆且人员密集的地区,让这些地处偏远、借阅不便地区的百姓也能从图书馆的服务中受益;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且常年为监区提供图书的配送、周转和免费借阅等服务,及时与他们联系,方便监管人员和服刑人员及时获得各种信息知识,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以最灵活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七)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把传统图书馆变成所有信息服务都能在用户的指尖敲击中得到利用的“泛在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无论身处何处,读者只需要登录图书馆网站,丰富的数字资源就会呈现眼前,敲击键盘,轻点鼠标,便可以精准、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让每一位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刃有余。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彻底改变了图书馆服务只面向到馆读者的限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一切用户存在的地方,服务于一切用户需要的时刻。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保障
(一)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供给体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即图书馆作为非赢利性社会公益机构,以事业单位编制存在,其经费开支统一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之内。必需的资源配置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尤其是经费问题的解决,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所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政府拨款应明确其标准及对象,并以法规、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专款专用,并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只有争取政府在图书馆延伸服务工作上给予经费支持,为整和延伸服务资源给予经费支持,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他们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
建立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组织体制,调动全体馆员服务创新的积极性,大力投入对图书馆员专业水平、管理水平、计算机、信息沟通能力、外语能力等全面服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公共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图书馆员的定位应是: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排忧解难的“社区民警”、提供全方位呵护的“私人医生”、网络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家”,才是图书馆员面向社会实行个性化服务的特征所在,是可持续发展中不可脱离的永恒主题。
[1]朱君.展览: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9(5):40-41.
[2]李红春.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情报探索,2008(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