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古城址探究

2012-08-15栾艳秋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3期
关键词:会宁阿什金代

栾艳秋

(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黑龙江流域是古代东北亚各族繁衍、生息、发展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但黑龙江省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一直没有发现足以证明其历史年代的遗址。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哈尔滨市阎家岗发现了石制品和骨制品,并发现了人类的古营地遗址。出土的石器从形制和种类到加工技术,都和中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1996年10月,黑龙江省考古所在阿城市交界镇双扶采石场发现的交界洞遗址,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测定实验室陈铁梅教授等对该洞穴出土的梅氏犀牛牙齿化石进行铀系法年代测定后,进一步证明:早在17.5万年哈尔滨地区就有远古人类生存活动遗迹。周属肃慎部时,开始由原始社会末期向文明时代过渡,创造了黑龙江古代文明。2007年7月底在松花江哈尔滨段43号照太平庄附近水域挖沙挖出两个人类头骨,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人类学实验室进行检测,其中一个头骨属距今54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发现为哈尔滨市人居史提前距今5400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哈尔滨市考古及人类历史的发展提供真实的佐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金朝为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金上京旧址),哈尔滨为京畿地区。金代前期汉人工匠大量迁入,促进了女真经济、文化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以松花江干流为主线,在阿什河、呼兰河、拉林河、少陵河等沿岸和哈尔滨周边地区分布金代古城址70余座。据《金史》记载,金初上京会宁府有钱粮户31370户,贵族、功臣都拥有众多的奴隶。人口的增多,使居民聚集地不断扩大。在阿城市周边地区发现大量的金代村落遗址,印证了当时的人口密度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三朝北盟会编》卷18引《神麓记》载:“随阔(即《金史》中的“绥可”)教人烧炭炼铁。”说明在四世献祖绥可时,女真人已开始有冶铁业。1980年在阿城阿什河乡双城村金墓区出土了随葬品101件,其中金代铁器有55件,除兵器、生产工具外,还有各种形制的锅、提梁罐等精美适用的生活用具。根据对阿城五道岭铁矿井和小岭东川炼铁炉遗址的发掘,印证了这些铁器大部分是由当地制造的。这一客观事实,充分反映了金初冶铁业发展状况和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为研究金代早期社会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遗迹和实物证据。

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阿城出土的八思巴文“镇宁州诸军奥鲁之印”、“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印”和铜火铳等为元代重要文物。明属奴儿干都司塔山卫,依兰县发现的“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阿城征集的铜权,均为明代的珍贵文物。

在阿城,辽金时代的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是金代文化遗址较多的地区。截止2011年底,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282处,古遗址218处,其中古城址8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保护单位4处,哈尔滨市级保护单位9处,绝大多数为金代遗址。其中最珍贵的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和亚沟摩崖石刻。上京会宁府遗址,民间俗称“白城”。位于阿城市城南2公里,地处松嫩平原东部边缘,城东部小白山连绵起伏,属于张广才岭的余脉,阿什河在上京城以东数公里流过,北注松花江。金王朝建立后,以金阿什河流域为中心的金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上京会宁府作为金帝国的第一个京师都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以至于在整个金代,上京会宁府都是一座管辖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的政治重镇。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至1153年海陵完颜亮迁都燕京止,金政权在这里统治达38年之久。1157年上京皇城的宫殿、宗庙、“诸大族邸宅”等建筑,遭到当时金政权最高统治者海陵王明诏夷毁弃城,使上京会宁府由金政权的京师之都,降为一般的州府。完颜雍即位后,1181年开始“复修宫殿,建城隍庙”,再建上京皇城宫殿,使上京会宁府皇城及宗庙,经过修复,大体恢复了原貌。1217年初,上京行省完颜太平与叛将蒲鲜万奴勾结,发动兵变,进攻上京会宁府,焚毁上京宗庙等建筑,使上京城这座仅有百余年历史的城市再次遭到破坏。但上京城仍可驻守,并未残破不堪,也没有随着金帝国的灭亡而毁弃。1233年蒙古军擒获蒲鲜万奴,东夏亡,上京城被蒙古军占领。在元代成为通往奴儿干之地的重要驿站。1925年和1977年北城内出土过两方中书礼部造的八思巴文官印,说明元代始终在这里设有重要军政机构,元末设镇宁州,属于东北地区的重镇。明代前期金上京故城仍为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一,对经营黑龙江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京会宁府古城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金代都城遗址,在它的周围还有位于蜚图镇胜利村南城屯的东城子遗址、金代早期宗室贵族居住地半拉城子遗址、位于阿什河街东环村小城子遗址等重要的金代遗址和遗迹,历年来不断出土有大量珍贵文物,如铜镜、铜印、陶瓷器、铁器、金银器以及云龙纹雕砖、兽面纹瓦当、绿釉琉璃瓦等建筑构件。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说明包括大量汉族等民族在内的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金朝,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988年5月在巨源乡城子村发现的金代太尉齐国王的墓葬。省考古所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中,得到了墓主男女各一套的自冠饰、衣裳至鞋袜的完整服饰。这30余件历经八百多年保存完好的、具有鲜明地方风格和民族特点的金代最高阶层的贵族服饰,填补了我国金代服饰史研究中的某些空白,并对研究宋金关系、文化影响、宋代的丝织技术以及中原典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均有重要价值。宗教文化遗址3处,出自女真人艺术家手笔的摩崖石刻图像、松峰山曹道士碑都是反映金代宗教、文化和艺术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冶铁遗址6处。说明金代,哈尔滨地区铁矿的开采和冶炼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铁器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完颜部农业的发展。

古遗址承载着、记录着时代赋予它的各种信息,保存到现在,无疑是对研究那个时代文化的最直接的重要物证。在古遗址中,辽金遗址相对集中,文物遗存总数量较多,且保存完好。辽代城址多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金代城址以松花江支流阿什河、拉林河、呼兰河两岸最为密集,仅哈尔滨地区就有各时代古城址100余座。在黑龙江流域古代的历史上,无论发生多么不寻常的历史断裂,哪怕相隔几百年的荒凉,人们也总会想方设法在原来的文明废墟上重新构建新的文明,并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在哈尔滨地区所保留下来的许多古城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多次被历史上的王朝所沿用。如建于辽代的依兰县五国头城,在历史上被相继沿用了250多年,从辽初到金末,直至清代时逐渐废弃,最使五国头城闻名于世的是北宋末代皇帝徽、钦二帝被囚禁于此的史事。

大量古代遗址、墓葬和出土文物凸现的哈尔滨地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高超的工艺技术,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尔滨先民创造黑龙江流域悠久文明的可靠见证。

猜你喜欢

会宁阿什金代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新时期会宁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百年潮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我在会宁等你
我的橡皮会说话
“高考状元县”光环下的教育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