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读《福建人在黑河》

2012-08-15王成君

黑龙江史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黑河生命人生

王成君

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大家,无论其观念和写作手法如何的花样翻新,具体到他的创作实践中,都无法地绕过“情感”与“思辨”的问题。一篇好的文章如果没有情感与思辨,我们就怀疑它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情感的浓度与思辨的深度、语言的秩序与心灵的秩序、人情的练达与艺术的练达,往往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相互历炼就会成就一篇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与视野阔大的好作品。张喜就是这样一位试图运用情感的炼金与思辨的凝聚,用情感魅力与思辨智慧密切合作,使他的创作进入到艺术化境界的一位知名报告文学作家,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乡村、对城市、对爱情和亲情的由衷解读,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他对大千世界与多彩生活深刻的体验。他善于在感性中领悟到理性的秩序,在情与理相互关联而非相互排斥的思维角度上,力图触及到所推崇的那言辞之根立足于自身的时代境遇,指向一种存在的意象的轻盈,心性的透明,现实的关切,语言的颖悟,其所组合的情感的力量,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了更高视阈超越性的贯透。他的作品多半都是剖析力伴随着多情的探幽力同行,以情动人但同时要求着理融情畅;是以情感色彩审视着物象。勇于深入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他能够用思辨的方式对人类未知领域的热切追求,以及善于手法和智慧把握和揭示现实社会精彩的生活。

张喜是当下新锐作家之一,当你读完他写的《福建人在黑河》,我们能够看到他是有与生俱来机敏的艺术感觉并以其个人记忆、体验、灵感与想象同时代展开的率真对话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能在他的作品中赋予读者以情感的浸润力与感染力的书写者。《福建人在黑河》他把何德平创业的苦难经历用细腻与生动的笔触展示给读者,让人们时时感动。我记得那年是省新闻出版局培训班我与张兄相遇,他那风趣的谈吐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后来来往的多了,我就从内心里十分惊叹,他创作力是那么的旺盛,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人物传记和报告文学上千篇,著述是那么的丰赡,才情是那么的富有。他曾出版过诗集及散文诗集,他在对其逝水年华的追忆中打捞着在与不在的情感痕迹、他的思想在敞开与遮蔽、有限与无限、时间与空间、浮躁与宁静之中沉淀出新锐和厚重,充满着灵性,充满着人情,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深意,也充满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融入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体悟,透出了生命的意义与灵魂的蕴藉。现在,他又将他的这本厚重而有份量的《福建人在黑河》的作品展现在我的面前,用他自己的话说“以生命为代价,用血和泪写出的人生毕竟不一样。且不谈何德平所展现的丰富而罕见的人生经历带给孩子们的是时代、历史信息和种种启示,只是他那种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意志,就足以给后代以深刻的启迪——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希望在自己手中。”这句充满力量和智慧的话语,这就是他的写作风格,充满激情的笔触,使我们再一次觉解人性真情,听命生存意志,应承灵感想象,思辨多彩人生,无论是倾听底层与现实之重,还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无论是人在旅途疲惫的心灵感知或观赏花容丽姿的审美快感,还是独处寂静与回归家园的精神旨趣,无论是魂牵梦萦的爱的诱惑,还是对社会深邃内涵与形而上的寻求,都是那么的丰盈而光彩熠熠,那么的鲜活而超凡脱俗,那么的深永而动人心弦。

《福建人在黑河》只是他的作品中的一部分。张喜大哥写了许多人物传记和报告文学作品,也写了很多大领导和企业家。他把不同性格和不同命运的人刻化的非常有个性有思想,他把他们的生命写得如花一样的美丽,有的象那凤凰花的孤独与忧伤、有的百合花的明媚与纯洁、有的牡丹花的富丽与端庄、有的蝴蝶兰的寂寞与坚强、有的无花果的隐忍与沉实,都能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的体现出来。这些美丽的花朵都在张喜的作品图谱里尽情绽放,各类领导人物姚黄魏紫,各异色彩;各位企业家春兰秋菊,各呈芬芳,张喜大哥用这种形象传神咏花而摹状的手笔,他的真情透着香气让思辩灵性飞动,他把文章里的人物皆因他的抒发而言志,寓托着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在这种思辨中完成主体人物性格精神面貌的展现过程,作者以我入镜,用自己看到的事实做表象,而揭示主人公深潜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福建人在黑河》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何德平苦难童年写起,从小失去母亲,从雕刻工、瓦工到总经理的浴火重生的感知中,作者把主人公“内心的火焰”用形象的思维再现出来,使何德平的追求象花朵那样灿烂与辉煌,整个作品里揭示了一个苦难生命的燃烧,这是怎样的一种“燃烧”啊,在作者笔下的何德平这种永恒的生命之火,与作者内心的情思有着某种神圣的契约,作者所要传达的神韵,乃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丽。

我们再回到《福建人在黑河》这部作品里来,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何德平创业苦难经历用什么样的角度而真情的触发出来的,回到张喜的写作看到他尤其对人物性格的描述和刻画做大量的铺垫和渲染和对大自然环境敬重与崇仰尤为感人至深。张喜注重从点到面从远山近水的自然因素中,提炼主人公的性情,赋予人物的自然属性以一种人情和生命意识的人文色彩。人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情在物外,用作者描述何德平的话说:“黑河的山、黑河的水、黑河的人,都已深深镌刻在何德平的脑海中,几回回梦里思想的,不知是他乡还是故乡”这朴实无华触景生情,浑然成章的文字。让人遐思。还有那段描述主人公痛失母亲的文字,“更让何德平幼小心灵难以承受的是,母亲走了,家里穷得连丧葬费也拿不出……是一些日子同样过得紧巴的亲戚和乡邻东挪西凑了26元钱,埋葬了母亲……”这种痛是刻骨铭心的还夹杂一种复杂的情感。这就为主人公走向事业的辉煌垫下了伏笔,所以才有那深处的景观,成年之后的何德平,对“穷则思变”似乎有着于常人不同的解读。他从切肤的感受中,立下了宏愿——一定要让自己通过劳作、通过打拼活出个人样来,一定要让亲人们摆脱那该死的贫困,一定要让亲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决不能让自己少年时的苦难悲剧重演!所以才有了主人公为理想拼搏的那些感人的画面。他很快成为业务尖子:砌砖、抹灰、把角,样样活计干得利落。就这样,石匠——画匠——瓦匠,他实现了又一次的人生蜕变。其后,他又在建筑专业学校学了一年。和很多学员不一样的是,大多数人是就理论学理论。他则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实践——理论——实践,他又一次实现了人生资质的丰厚积累。这些场景的出现无不呈现主客体的对位感应,作者凭情汇通,遇境适变,会景生心,情景交融。《福建人在黑河》这部作品,作者把主人公描述的或朴实热情,或大气清丽,或沉浸超拔,或智慧深邃,而任主人公的情感在创业里归化,灵魂在坎坷的经历中洗礼,主人公的生命在拼搏里激扬,在神思里绵延。

何德平眷恋老家,因为他生于福建,福建的乡土是他所珍爱的心灵家园。故乡的老屋、水井、祖坟、道路、方言、泥土、篷船、棉花、大树、老牛、田野、红枫等意象,刻骨铭心,纷至沓来,充满了热爱、感恩和想念之情。“每一条田塍,每一座山头,童年的影子还在荡去晃来再没有什么思念,比归乡的路还长、还长;再没有什么思念,比归乡的路还要偏僻,还要深入,还要令人期待。然而黑河是他第二个故乡,他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深情——这里不仅凝结着他的汗水与心血,也融和着他对这片土地无以言表的爱恋和赤诚。这就是《福建人在黑河》作品里的情感的炼金与思辨的凝聚,也许在他的心中总是拥有“亲人”这个温暖的词,以至于想起“父亲”便想起了福建老家,就会让这个铁铮铮的汉子泪水潸然流下、然而想起那次严重脑震荡的何德平,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凭着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生命力,他硬是在蛮荒拉草的山沟里,爬回工棚中去……以及在做完手术七天就出院,以及在黑河拼搏奋斗才有今天昌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然而黑河是他内心的光亮冉冉升起的地方,这种眷恋是这一个经历了充满贫困、辛酸和伤痛灵魂的情感炼金与思辨凝聚的眷恋,承载着心灵的坚守与追寻,承载着对于那些曾经哺育与关照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们的内心挣扎与饱尝苦难的无奈,承载着对于生活在城市边缘和乡下深切同情的眷恋。从作者文字中隐隐透出生活的苦痛,带着一种艰难地贴近人物的姿态,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找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的真实可靠性,从而抵达了真正的生命与艺术的本源。在这里,作者关乎时代与参透现实,表现出一种清醒的理性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有良知的社会担当,表现出来自于内心的召唤而赋予的一种经过良心折磨的写作。不懂得情感炼金术的人,不凝聚思辨洞察力的人,是写不出如此催人泪下而震撼人心的作品的。传记和报告文学是张喜大哥创作的一个长项。他的语言自然清纯,情感充沛,充分体现着丰富多彩的精神因素,在对众多人物的多重描写中,他更加看重心境、情趣、理想的契合度。以真情喻人,不仅写出了何德平倍加珍惜的对事业的爱,而且写出了那种能和事业爱人相伴一生而深切的情,这种情与爱可以让“空虚变得充实”,让思念与回味更加悠长永久和对真爱的执著寻找,这就是情感的炼金与思辨的凝聚给读者带来了隐喻的深度,爱情的深度和生命的深度。可见张大哥的作品不仅要求新求变更要求深求远。有深度比起遣词造句来,显得更为重要,这或许就是张喜大哥新的价值向度。一直以来,他似乎都在最具深度的生命哲学文本上下功夫,在情感炼金和思辨凝聚上求突破。一滴露水,一只鸟的鸣叫,一个人的远行,一场夜雨或一场冬雪,无不让我们感知一个人的生命或命运,无不让我们听到灵魂出窍的声音。也许《福建人在黑河》让我们更明白叶落归根的人生真谛。冬天的树,在洒满阳光的黄昏中,是那样的安宁、祥和、轻松,而落叶也看不出半点忧伤,与树根相依相偎,显得是那样的超脱、无求、无欲,这仿佛是一直做了多年的一个逼真的梦境。落叶是有分量的,也是有声音的,你用心倾听吧,也许你会过上别样人生;这就是《福建人在黑河》所揭示的真正意义。故乡与他乡彼此之间的思念,一望无际,连天空也为之低矮,仿佛翻过远方的山岗,就是心灵的故乡,其实人生难得在一方土地实现人生的价值,高山流水,只有相互理解,心有灵犀,只会彼此牵挂,然而走近心灵的故乡和温馨的港湾,才是人类最后高扬精神的大纛,才是不容忽视的灵魂之终极价值。

猜你喜欢

黑河生命人生
到张掖看黑河
黑河来到了张掖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九月,我在黑河水边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黑河的孩子(中篇小说)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