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事业走进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有感
2012-08-15贾英红
贾英红
(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150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应改变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因为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魅力、国家发展的动力、社会繁荣的实力,中央提倡全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事业中来,共同营造更加民主更加融洽的文化氛围。作为方志人,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潮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为社会做更大贡献势在必行。
一、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中央做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凸显了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先进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心骨、精气神和发动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我们面临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文化对于跨越式发展来讲,既是动力源泉,又是品质标志,在发展过程中构成生产力,在发展结果上体现竞争力。有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有了不竭的强大发展动力,也有了牢固持久的发展实力。文化对于民生来讲,既是重要领域,又是基本要求。只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打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利于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对于党的建设来说,既是有力武器,又是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够确保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更好地引领时代风尚,不断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向前进。文化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来讲,既是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支撑。只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经济上富裕,精神上富有。
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迫切要求。我们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密结合哈尔滨实际,结合工作实际,以改革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理念推动事业发展,以特色工作开创全新局面,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进一步深化哈尔滨市文化体制改革,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为哈尔滨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共同团结奋斗的牢固思想基础。
二、加深理解地方志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首先,地方志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之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继承,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种志书典籍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起源、内容、形势,揭示着中华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要想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不首先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地方志记载着历史,也记载着文化,是一种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它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发挥着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目前正在黑龙江卫视、东方卫视、天津卫视等多台同步热映的2012年开年大剧《悬崖》反映的是1938年哈尔滨的抗日故事,据编剧全勇先介绍,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都是真实的,剧里面所涉及的某年某月某日都是真实的日历,当天发生的大事也是真实的,这是他查阅了上千万字的资料,尽量还原当时满洲国时期东北人及社会的真实状态。哈尔滨当年是个号称“东方小巴黎”的城市。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犹太人公墓、马迭尔宾馆等城市的特点在剧中一一展现出来。包括雪地、冰河、森林等均拍出北国的大气和深厚。该剧的成功无疑离不开地方志书对当年那段历史的真实记载。因此,地方志既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从而总结规律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之一。
其次,地方志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地方志书以权威著称,它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是文化发展的一份特殊力量。例如,各地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中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1986年,泰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在三次递交申遗文本都未获得通过的情况下,《山东省志·泰山志》主编李继生通过研究泰山最权威的资料,撰写了五万字的申遗文本,泰山申遗才得以成功。不仅是泰山,几乎在所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地方志书中记载的有关地理变迁和历史人文资料。再如1954年,为了研究中国地震活动的规律,大批专家在北京各大图书馆以及故宫博物院查阅方志和档案,并以南京图书馆、沈阳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馆藏为补充,共查出有记载的地震七十九次。在五千六百余种地方志书中获得数以万计的地震记录。三年后《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首版问世,成为一百五十六项苏联援华项目选址、制定抗震标准最重要的科学依据。
第三,地方志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会起到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和挖掘地方志这一中华文化传统,可以有效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例如,《敕封天后志》记载了妈祖的生平事迹、神迹传说、历代皇帝敕封等内容,是人们了解妈祖文化最权威的文献。妈祖的精神世代延续,她已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华人之间的文化纽带,影响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天津天后宫是中国三大天后宫之一,它的历史映射着天津的发展历史。依据地方志史料,明清两代就多次重修天后宫,2011年天津市又对天后宫藏经阁进行全面修缮,《重修天后宫后楼碑记》得以重现。如今,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宫南、宫北大街已经变成天津古文化街,各种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无处不在,成为天津一景。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在这里购物休闲,同时吸取着历史的民俗的文化营养,感受着天津卫独特的味道,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做好地方志工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特色志书。风云过往,志中永存。地方志以其特有的形式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今年,哈尔滨市地方志工作已走过整整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来,方志事业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我们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修志队伍,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三审一验收”审稿机制,有一系列保障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制度和规范,有抽审、试写志稿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指导检查跟踪问效的有力措施。近几年,市政府还将修志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为地方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到目前为止,完成了首届两级志书的编纂,二轮志书编纂也已进入尾声,地情网、方志馆建设同步进行,地情信息资料年度化工作扎实推进,两卷《哈尔滨市志》(1991—2005)付梓印刷,七部县(市)区志验收出版,出版一批如《哈尔滨历史大事要览》、《他乡亦故乡》、《老街漫步》等优秀的地情书,珍存城市足迹、典藏历史记忆的《哈尔滨市情活页》屡屡受到市领导的重视和称赞。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工作周期比较长,我们的创新思维不够强,我们的理论研究风气不够浓厚,方志馆的建设仅仅迈出第一步,未来赋予我们的是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当前哈尔滨市地方志工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强,以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做好《哈尔滨市地方志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事。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计划,它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哈尔滨市地方志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时期哈尔滨市地方志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方志事业全面、持续、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此规划应在总结“十一五”时期地方志工作基础上,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保障措施。此规划一经出台,我们应沿着《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法制轨道,按照《哈尔滨市地方志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创新地方志工作思路。二轮志书已陆续进入出版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单一的修志工作转移到修志与地情信息资料年度化工作并行,实施地情信息资料年度化可以有效地解决修志工作周期过长,资料收集难度大,志稿质量不高,修志经费过高等问题。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创新。我们出版地情丛书,出版《哈尔滨市情活页》,搞地情网和方志馆的建设,也是地方志工作创新思路的体现。今后我们要继续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大力提倡编修村志、街道志、企业志、军营志、学校志、社区志。以企业志为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从地方志的角度,对一些在哈尔滨市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倡导编纂企业志,将其兴衰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志书的形式保存起来,让决策者更了解企业,从而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更好地解决企业矛盾,对企业调整改制都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不仅如此,改制后的企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历史沉淀,还要进行续修企业志,把整个企业如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过程完整保存下来,将是一部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宝贵史料。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提高。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地方志事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障,地方志事业要繁荣发展,就需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方志队伍。目前哈尔滨市修志人员老、中、青结合,专、兼、聘结合,整体素质尽管逐年提高,但也只适应传统的修志工作。“十二五”时期的地方志事业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建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适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应提到日程。只有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人才,才能有利于方志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创建学习型方志机关,利用哈尔滨地情网和方志馆的地情资源、利用地方志学会的学术研讨阵地,在全市方志系统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使方志工作者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总之,我们要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努力发展地方志事业,让地方志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