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清代康熙朝蠲免政策及其影响

2012-08-15李丹丹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7期
关键词:康熙政策农民

李丹丹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清初,经历了农民起义和统一战争,社会经济凋敝,尤其是农业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社会上基本是“人逃天荒”“有可耕之地,无可耕之民”。农业的恢复发展,已成为压倒一切的急务。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在普免天下钱粮上谕中说:“政在养民,蠲租为急。朝廷恩泽不施及百姓,将安施乎?”,为此,康熙帝大力蠲免钱粮,以济百姓之用。

一、清代康熙朝的蠲免种类

(一)灾免政策

灾免通常是指蠲当年田赋或蠲上年或下年田赋。是清代救灾的重要措施。中国幅员辽阔,水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破坏农业生产,而且往往导致农民起义的直接发生。所以但凡有自然灾害发生,统治者都会对受灾地区进行蠲免,清代的蠲免措施非常完备“有缓征、有赈、有贷、有免一切逋欠”。

具体表现在按例、破例和特例三个方面:

1.按例是指照着顺治初年所定的蠲灾条例实行蠲免,即被灾八分至十分,免之十三;五分至七分,四分免一,地方灾害发生后,政府就根据督抚核实的受灾程度下令蠲免比例。

2.破例是指灾害严重,打破常例扩大蠲免比例数。康熙四十七年(1688年)直隶顺天、保定等属50个县、卫发生严重水灾,户部决定打破以往惯例,“再加一分镯免”。康熙帝批示:“恐百姓不能输纳钱粮,以致困苦。其被灾十分、九分者,著将今年应征钱粮全免;其被灾八分、七分者,著再增一分,免四分。”

3.特例是指灾情按规定不在蠲免之例,皇帝出巡目睹灾情,专门下令蠲免。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康熙帝南巡经过江苏邪州,见到当地农田多为水淹,无法耕种,遂下谕:“现在被淹田亩,应纳地丁及遭项钱粮,俱行镯免,历年通欠,亦尽与豁除。”无论何种蠲免形式都在受灾之年起着稳定民心的重要作用,康熙帝在谈及蠲灾的必要性时说:“被灾之民,既无可耕之地,何以输粮,如再加催科,愈不堪命。”蠲免政策的实行,减轻或全部取消农民的赋税负担,避免大批农民离家出走,土地荒芜的局面出现。

(二)欠免政策

欠蠲政策是指积欠的蠲免或因灾害或由田赋重或自差役,三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由于赋税负担本来就很重,业户既要完纳当年的税粮,又要完纳历年缓征带征银米,实难力支,积逋渐多。为此,清政府采取蠲欠征新的办法,以保证当年钱粮按时征纳。关于蠲免积欠政策,康熙帝认为其必要性在于“若一时新旧并征,势难兼应,宜更加宽恤,以弘休养”,其目的在于“每欲敷蠲贷之恩,以为闾阎留有余之力”广大农民得以减轻压在身上的重负,休养生息。

(三)恩免政策

恩免政策是指清代在正常年份里对某些省份或地区予以蠲免下一年的赋税。在《清史稿·食货志》称“恩蠲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用兵、辄免其田赋。”清帝出巡或用兵所在地“差役繁多,供役尤剧”,往往超过正赋,对于缓解民力,减小农民负担有重要作用。

康熙二十年后大规模的蠲免,是在既无自然灾害又无战事的情况下实行的。多年后,康熙回顾当时情况说:“自吴三桂变乱后,民甚艰苦,故朕累年蠲免钱粮,民生优裕,则国家太平矣。”寥寥数语,道出清加恩百姓,蠲免钱粮的目的所在。

(四)普免政策

普免或是对一省或数省免征全年钱粮;或是全国普遍蠲免钱粮。普免自康熙帝开始实行,从康熙五十年开始,三年内,轮免一周,“总蠲免地亩人丁新征旧欠银三千二百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普免政策是康熙帝“藏富于民”政策的具体化,被清代人誉为“实史册所未有”的盛事,之所以出现在清朝是与康熙帝的努力有直接关系的。

二、清代康熙朝蠲免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一)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清王朝经济基础

清代前期的蠲免政策之所以成为一项颇为成功的经济政策,就是因为蠲免政策抓住了当时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何种蠲免形式,都起着稳定民心的积极作用。康熙帝认识到,如果遇灾不能很好救助灾民,农业生产就会更加凋敝,赋税征收就难以保证,如再加催科,灾民将不堪忍受。因此,实行蠲免政策,减轻或全部取消农民的赋税负担,避免了大批农民离家出走、土地荒芜局面的出现,为他们重建家园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清初旗人政权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康熙帝也不例外,蠲免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对于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封建政权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清朝皇权政治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

1.巩固满汉联盟

清初,满族地主与汉族地主在争夺各项权益中,冲突不断,这些都给清朝统治者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为此,大力实行蠲免政策对于调动汉族地主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安抚汉官中反满的不满情绪,有着重要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善了满汉地主阶级之间利益冲突,巩固清初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进而巩固清朝皇权政治的阶级基础。

2.缓和国家、地主与农民财富分配矛盾

蠲免田赋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关系,同时也是分配关系的重要体现。随着封建租佃制的高度发展,封建国家与地主、地主与佃户之间的矛盾斗争集中到了地租问题上,而蠲免政策,通过国家干预,适时地缓和国家、地主与农民财富分配上的矛盾,把它纳入封建统治的正常程序之下,从这一意义上说,蠲免政策是保护国家稳定、维护国家、地主与农民财富分配矛盾的必要手段,在社会生产和分配方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调节着清王朝的盛衰。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维护了皇权政治。

(三)维系社会的安定,通过维系社会的安定来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传统社会中,经济活动、经济政策必须从属于政治统治。蠲免政策对于清前期经济的休养、加速地区经济的复兴起了重要的作用。清政府在实行蠲免政策的同时,配合其他经济政策,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联系共同发挥作用,使清初经济从残破走向复苏进而达到强大,最为重要的是,蠲免政策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同时也为康熙帝的一系列意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提供了人心和财力上的支持。

三、余论

政策是政治的导向,同时也反映出为政者的施政风格,这一点在康熙帝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作为康雍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帝对外保卫边疆统一,对内重视农业生产,减免钱粮,固守农本思想,为清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统一作出卓越的贡献。时至今日,康熙帝的蠲免政策对我们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1]《清圣祖实录》卷二七,页十四.

[2]《清圣祖实录》卷一四一,页十九.

[3]《清圣祖实录》卷二二五,页十三.

[4]《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八,页五.

[5]《石渠余纪》卷一,“纪镯免”.

猜你喜欢

康熙政策农民
政策
耕牛和农民
政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康熙朝南府、景山机构的设立与演变
助企政策
政策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