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2-08-15张涛
张 涛
(天水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练 甘肃 天水 741200)
中国武术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民族文化形式,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土壤,它除了具备一般的文化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一方面,它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风俗与心理等,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有着巨大的健身价值。传统武术在新世纪如何发展,是人们所关心的重要课题。就传统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传统武术的定义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二、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医基础理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对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亦带有显著的传统文化烙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思想蕴涵在武术理论及实践运用中,同时也形成了历代武术名家个性气质的思想基础,像道家的柔静,修身养性,凝神静气,提倡以人与自然为核心,以无为、虚静、自然为主旨,注重人与天的和谐,佛家讲究调心、调身、调息,主张明心见性,重在顿悟。儒家倡导以人与社会为核心,以礼制心,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社会实践等。中国传统的“精气神”论,“经络原理”,融摄于武术之中,构成武术理论的内涵,它发展起了“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武术炼养理论。重视内炼精气,导引形体,讲究动静结合。
国务院于2006年6月和2009年12月先后两批公布了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共1170项,其中武术项目22项,包括了三个流派的太极拳(陈式、杨式、武式)和一个流派的八卦掌。还有一些流派的太极拳、八卦掌正在陆续申报。这是国家对传统武术价值的承认,会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三、传统武术在21世纪面临的问题
(一)外来新兴项目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冲击
近十年来,中国武术除了太极拳发展稍好外,其他拳种都在外来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下陷入低谷,首当其冲的便是已列入奥运项目的跆拳道大跨步地进入中国市场,该项目在中国的推广成功,一方面给传统武术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也给其它项目指明了市场方向。于是,柔道,空手道,合手道,创道以及MMA式的综合格斗术等以道馆和俱乐部的方式进入中国。
(二)封建迷信、故弄玄虚、夸大宣传
由于人的思想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一些说法或者是一些名人的言论,没有科学的、客观的给予评定,形成照搬、运用前人的言语,导致仍然保留有封建的思想;另一方面是传统武术被曲解,被人为夸大。
(三)传统武术的观赏性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传统武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武术套路追求难度和速度,逐渐失去了武术的技击性本质,趋同于体操。倘若练习者再练得力度不够,还有舞蹈之嫌;散打则日益简单化,趋同于自由搏击。
四、针对传统武术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这种现状下,人们有了节余,有了自己的娱乐空闲时间,一部分人才开始选择了学习武术。所以应该大力的发展经济,为武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传统武术信息化和网络化
武术运动具有较大的群众基础,是一支很有生命力的群体,将这支群体广泛激活,武术运动将会更加蓬勃发展。网络结构是促进这群体在整体活动中的纽带,已传递武术信息,反馈群众对传统武术的要求等建立健全网络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依据国家的政策,督导武术的发展,减少盲目发展的状况,使武术的发展更加健康。
(三)大力发展武术人才力量储备,使武术发展后继有人
中国武术人才是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根本,只有大力发展中国武术的后备人才储备,中国武术后继才会有人,才会得以长足的发展。
一是高级武术 (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让高级武术人才深入实际学习,进行社会调查,为武术的复兴出谋献策,体现高级武术人才的价值与作用。二是重视武术专业人才(本科生)的培养与使用,社会上俗称这层人才为学院派,他们在高校优越的环境里系统的学习武术知识,对中外武术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具有善待中西文化的意识,教好用好这层人才意义重大。三是充分发挥民间武术人才的作用,传统武术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民间武术人,由于传统武术自古置身于民间这块沃土之中,大量的拳派名师也源于此。
[1]郭志远.中国武术文化生存现状及传承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2]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4.
[3]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5-8.
[4]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王岗.文化的自尊[J].武术科学,2004(6):1-2.
[7]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