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2012-08-15李明金陈莉娜
文Ⅰ李明金 陈莉娜
为加快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文Ⅰ李明金 陈莉娜
2011年,省财政厅实现了全省财政收支快速增长,财政管理不断加强,财政改革扎实推进,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评价去年财政工作时指出:“一年来,我省财政工作做得是好的。省政府和财政部门以及财税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支持经济发展,开辟税源财源,组织收入,争取中央支持,合理调度资金,安排支出,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本民生需求,成绩是很大的,贡献也是很大的”。赵克志省长也多次批示,对一年来财政工作在促发展、调结构、保重点、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动作为推动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1年,我省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330亿元,比上年增加36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16%。全省一般预算支出迈上两千亿的台阶,达到2244亿元,增加612.84亿元,增长37.56%。
这一年,我省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快速铁路建设资金27.82亿元、高速公路建设资金14.41亿元,及时拨付中央车辆购置税用于公路建设资金165.89亿元、积极争取中央安排我省公共投资项目资金124.26亿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缓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这一年,我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安排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制定了《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安排促进城镇化发展建设资金3亿元,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转移。
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大力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县为主”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利用中央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契机,集中整合中央和地方各类资金18.78亿元,支持以茶产业和精品水果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利用中央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政策,整合中央及地方资金共计8.07亿元,通过竞争方式遴选了2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6万亩;统筹安排中央及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7亿元,引导群众投劳折资10亿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000余个,近1000万人直接受益。同时,组建水投公司和筹集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重点支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72.13亿元,督促各部门、地方落实配套资金,优先保障十大民生工程建设资金需求。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安排住房保障投入119.64亿元,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住房改造。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拨付农低保资金29.31亿元、城市低保资金11.10亿元,新增安排资金1.28亿元,对全省91.7万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人员发放救助粮。累计下达抗旱救灾资金9.94亿元,积极支持各地抗旱救灾,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要。
开放创新推进贵州财政改革与发展
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省财政厅始终把“解放思想、开放创新”作为推进财政工作的着力点,注重从财政工作的大局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针对贵州人口多、底子薄、发展慢、财力弱的现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财政厅完成了《省市县乡村财力最低经费保障水平》等研究课题,提出了在转移支付中以“总人口”作为人均财力计算主要因素的建议,得到财政部认可并纳入中央对下转移支付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公共财政支出成本差异”研究成果,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所吸收、采纳,并明确提出“充分考虑贵州的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重点调研课题的开展和运用,为贵州加快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政策和资金。
为增强财政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省财政厅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综合预算编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定员定额标准,推进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与资产管理、工资统发、财政供养人员等系统的有机衔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实现政府间均衡性转移支付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各地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方面的工作实绩及财政困难程度分配增量资金;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报请省政府印发了《省级追加支出审批和定期报告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暂行管理办法》,有效强化预算约束;不断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了财政系统内部、财政与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与此同时,我省财政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财政资金动态监管体系,强化了财政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扩大集中支付范围,确保了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作者单位: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周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