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有余而力不足”呼唤慢品格
2012-08-15雷泓霈
中国工人 2012年7期
“薪有余而力不足”呼唤慢品格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意味着,每天至少10 0 0多人猝死。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断上升引发关注,专家表示,这与过度劳累、压力等各方面有关。熬夜,加班,疲惫,失眠,让中国的中青年“薪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的时代和生活除了需要车轮滚滚、快马加鞭的奔忙节奏,更需要淡定自如、从容舒缓的慢品格;除了需要制造功名,更需在散淡悠闲中制造生活情趣。快时代的慢品格,不仅是一种乐观的人生精神,更是一种超越的生活智慧。我们再不要这种无谓的牺牲和愚蠢的发展了。
因此,应该将慢品格提升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如果说,过去过劳死和猝死是一种“发展无知”和“法律缺憾”,今后就应该将对工作节奏的控制、调控,当做一种法律责任,尽可能用法律约束和制裁,让劳动者不再“舍身工作”,而是在适度紧张中,融入必要的“慢”,人性化的“慢”,让“悠闲的职业观”成为时尚。
遗憾的是,对于“过劳死”,目前我们还缺乏法律保护,劳动法专家、华东政法学院董保华副教授说:只有及时将“过劳死”列入工伤和职业病范围,给予“过劳死”应有的法律地位,猝死现象才能得到有效杜绝。
其次,职业者个人应有主动“慢下来”的追求。猝死伤害的不仅是家庭、个体,更有社会人力资源。如果我们将发展目标定得不太高,或者是多一些知足常乐的心性,腾出时间去休闲,完全是有机会的。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加班观和社会文化也要纠正。过去,加班加点是一种积极精神、爱岗敬业,今后应该将“加班”、“超常付出”、“过快节奏”当做一种工作羞耻。谁这样做了,不但不应受到表扬,还应该列为“不会休息的典型”,扭转传统的加班观,助推社会和谐发展。
【雷泓霈《广西工人报》20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