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拳剑风格特点视域下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

2012-08-15余利斌

武术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武术中学生中学

韦 云 余利斌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少年拳剑风格特点视域下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

韦 云 余利斌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少年拳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少年拳剑教学的成败,对中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一定经验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少年拳剑风格特点的视角,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转变教学思想、凸显审美价值、倡导趣味教学、注重互动评价的改革措施,这对普及传承中华武术,健全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对中学体育其它项目的教学改革也有迁移意义。

少年拳剑 中学 武术教学 改革

1 前言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今天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有专家提出:学生是未来的父母,未来各阶层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应充分重视学校健康教育的深远效应。学校体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这一决定深刻阐明了学校体育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用体育来解决人类的生物性退化问题,干预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其作用是任何学科都不能取代的。学校体育在现代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不仅是一种时尚,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明白,健身不仅是学习的需要,还是将来择业的需要,更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素质和充沛的精力”。[1]

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以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享誉全球。武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和广泛的适应性。武术教育的目标符合学校体育目标。武术中的少年拳剑,素质教学内容丰富,蕴含有思想素质、行为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内容。通过习修少年拳剑,可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则,武术课堂对于学生的感情训练也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性格入手,使学生认识杰出武林人物的意志品质,这有益于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有益于他们日后投身于充满艰险的改革大潮。另一方面,通过学练武术,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引导他们的情绪趋向积极饱满和成熟。另外,在进行武术技术动作学习时,我们可为学生广泛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便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感世界,使之对生活、事业充满热爱和追求。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学校武术教育是传播武术的重要前沿阵地。作为武术套路项目之一的少年拳剑,是中学体育课中独具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为何需要开展武术教育?在少年拳剑风格特点视域下,武术对中学教育有着哪些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如何将这些作用在中学武术教育中真正实现?武术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现状又是怎样?将少年拳剑更好地融入教学需要改进哪些教学条件、方法和练习手段?等等,是我们有必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试图从少年拳剑风格特点的视角,探寻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措施,这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

2 中学开展少年拳剑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中学开展少年拳剑教学的必要性

建国后,对武术“唯技击论”的批判,使武术走上“唯套路”的发展之路,武术防身功能的淡化,降低了武术的魅力,使缺少技击与刺激的中学武术套路教学,显得较为枯燥与乏味。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中国传统武术后继人才的断层现象十分突出,世人所崇拜、所敬仰的武术真功的修炼,几乎如风扫残云,无处寻迹。武林百余种拳种,被当代人所了解的也不过半百。单纯的武术技能传习,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显得单调和苍白。没有优势可言的中国武术教育,必然导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武术是历史的,是文化的,更是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延续,文化的历史不能中断。武术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武术教育的研究,尤为迫切。武术教育想要有所发展,学校武术教育就应当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层面,来思考发展的路径。我们要明确学校教育必须要有武术教育,即要明确学校教育必须开设武术课程的思想,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师人员组成上,必须要有专业武术教师,学校教育必须考核中国武术教育。

2.2 中学开展少年拳剑教学的可行性

2.2.1 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学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这一举措旨在:青少年应懂得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通过武术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04年上半年,教育部研究讨论修改体育教材,希望把一些套路,如初级拳二路、青年拳、青年拳对练等,列进中学武术教材。接着,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列入新编订出版的《全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少年拳剑被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教材内容。同时,《新体育课程标准》也采用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模式,来构建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从理论层面来讲,确实加大了武术教材的选择性,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开放”,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2.2 有因陋就简的习修特色

在中学开展少年拳剑的教学,可因陋就简。因为,少年拳剑的教学,比其它许多体育项目要安全得多,而且对场地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有块空地就可以开展,对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可以以棒代剑等。对于许多条件不好的学校来说,开展少年拳剑就比较现实。少年拳剑在内容上,把长拳类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规格化,在运动中有动势、静势、起势、落势、立势、站势、转势、折势、轻势、重势、缓势、快势,十二种态势,还可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编成各种拳械套路进行教学。

2.2.3 有乐于学练的心理基础

少年拳剑具有技击美与技艺美合二为一的审美价值,可赢得中学生的喜爱。少年拳剑本身所具有的观赏娱乐价值,是少年拳剑能够吸引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受大量武术影视节目的感染,和观赏武术表演、比赛,大多数中学生对武术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都有身心感官上的愉悦,有过心灵进入武术忘我修为之境的体验,与武侠的神交和与表演者的心里沟通,及对神韵美等的追求,产生“内摹仿”和“移情”的冲动,他们无不对影视节目中身怀绝技的英雄人物怀有喜爱、崇拜之情。有了这些心理基础,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向学生解读少年拳剑的审美价值,中学生必将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2.4 有滋养身心的价值特点

首先,习练少年拳剑有助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在肌肉骨骼发育方面,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而少年拳剑具有姿态雄壮的特点,在少年拳剑习练过程中,通过内在神情的关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的发展柔韧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还可以调理学生体质。在改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方面,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正处于敏感期,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经常习练少年拳剑,可以有效地改善中学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习练中,可使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避免神经过度紧张,消除脑力疲劳,这对学习负担沉重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极其有利的。少年拳剑动静结合的特点,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运动后的恢复期内,能够很快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少年拳剑环环相扣的特点,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练习少年拳剑,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少年拳剑的习练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少年拳剑拳如流星、眼似闪电、环环相扣的风格,可磨砺中学生的意志。现代的中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少年拳剑的风格特点,要求中学生在意志的磨砺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上有所突破。武术谚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2],“功到自然成”[2]等,充分展示了通过少年拳剑的学习,能磨砺人恒久的毅力。通过少年拳剑习练过程中的艰苦磨练,可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困难不消极逃避,不气馁,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在培养想象力方面,中学生在心里上表现出情绪具有较高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以及冲动性的特点。由于少年拳剑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少年拳剑某段动作时,闭上眼睛想顺序,动作间的连接,都能在脑海中重现,像看电影一样,一幕幕栩栩如生,不知不觉之中发展了想象力。在武德熏陶方面,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之一,基于祖先的遗训,习武者一般在初练基本功的阶段,就需做到“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抑恶扬善”等。因此,通过习练少年拳剑,可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3 中学少年拳剑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3.1 思想认识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首先,中学教育多半属于应试教育,或者说还残留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导致许多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学。虽然体育已经被列入中考,但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中的体育加试,很多中学初中的体育课,主要是练习一些田径类项目,武术不是体育加试内容,自然不在教学内容之列。少年拳剑的教学监控难以保障,教学的开展,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国家对武术教育的提倡,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其次,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在竞技武术当道的当下,中学即使开展了武术教育,由于在思想上过于追求竞技的价值,从而忽视了少年拳剑在中学教学的真正意义。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武术技击的本质,导致了一些中学老师及家长认为,学习武术虽然能锻炼学生,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等。但是,学习武术也容易导致学生打架斗殴,出现伤害事故。很多学生盲目模仿武德败坏的习武者,欺负其他学生,并沾沾自喜地觉得自己发挥了武术中的“酷”,这就造成有些家长、学生,在思想上歪曲了学习少年拳剑的真正目的。也有教师坚持通识教育,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自行安排,没有必要花费整块时间进行,导致每周2次的体育课,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即使有武术课程安排,教师也是草草行事。中学生虽然在思维上由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然而,他们天真的本性,以及教师对武术教学的不够严谨,误使有些学生认为,那些动作仅是些花拳绣腿。再则,外来文化的传播,使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日盛,外国跆拳道等的风靡传入,导致跟风现象严重,极大地冲击了学生对少年拳剑的认识和学习。这些对武术教学片面、浅薄的思想认识,致使中学少年拳剑的教学,实现不了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

3.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练乏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抓好教材建设,是武术教学在中学教育改革中的突破口。目前,我国虽已将武术列为中学教材,但并没有专门的武术教材。“各地区普遍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育》和《体育与健康》作为首选体育教材,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等地区,使用本地区编写出版的体育教材。”[3]中学武术教材内容,主要是沿着套路运动形式进行编写的,对武术的传统礼仪、民族精神等文化内涵重视不够,在大纲的教学目标中,也没有明确指出:“要通过套路动作和攻防动作,来体现具有民族精神的武术礼仪、武德和武术文化”。[3]在武术教学中,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中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少年拳剑技术的表象化教学,缺乏对其攻防技术和文化内涵的释义,使少年拳剑的教学没有自己的特色。中学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多取材于竞技武术,教材体系一直是竞技武术居于主导地位,少年拳剑仅仅只是众多身体运动项目中的一个,学生接受武术教育的时间,往往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更少。这些繁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竞技武术套路,使学生感到比其他体育项目难学,教师感到教武术比其他体育项目吃力,从而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少年拳剑的教学采取了回避的做法。

3.3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难以展开

当前,我国中学的武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武术课多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尽管这些体育教师在高校学习过武术,但他们只有短短的“54”或“72”学时,用来学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并且高校繁杂难学的套路教学内容,使他们本来在学校学习就困难,毕业后从事武术教学更是望而却步。长期以来,在高校体育院系教育中,疏于对武术教师能力的培养,不具备过硬武术教学能力的武术教师,充斥于中学体育课堂。在大学里面,武术专业只有部分体育院系可以开办。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就不是每年都能把武术专业开办起来的。而武术教师,在中学武术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据有关调查,“中学武术教师的年龄偏低,并且武术教师中以男教师为主,四十岁以下的武术教师比较多,占70%”。可见,中学武术教师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由于年轻,掌握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不能对武术做出较好的阐释,有的多是按照西方体育的教法传习武术,从而导致学生对武术的误读,这不仅不能推动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反而给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误导。《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中学体育教师不愿选择上武术课。试想:没有或者缺乏武术教师的中学,要开展少年拳剑的教学,谈何容易,不是举步维艰,又是什么呢?因而“教师愿意教,但教不好”的现状仍在持续。

3.4 外来文化冲击,挤占学练时间

当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文化日益全球化”,不同文化都在这个“地球村”里交融、碰撞。西方文化对中国的青少年是无孔不入,注重商业运作的西方价值观念,已经对中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越来越肤浅、淡薄。现在的青少年,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喝的是可口可乐,听的是摇滚,看的是美国大片,崇拜的是科比等体育明星。他们花很多的时间看漫画、玩游戏等,而不学习传统文化。今天的学校体育,几乎全面地被西方体育所垄断,并且在学校体育中,仅存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教学,也被打上了西方体育的烙印,不论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还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受到西方体育教育的影响。

4 少年拳剑的风格特点

4.1 精神勇往的内在精魂

少年拳剑在内在精神上,讲究以意识支配动作发力,动作时,以内(精神)为主导,运用“提、托、聚、沉”的呼吸方法,以气摧力,内外合一。动作时,劲力要有刚有柔,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这就要求在习练少年拳剑时,精神上要全神贯注,做到手眼相随,手到眼到,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意识充分表达出来,从而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气概,而这也正是少年拳剑的内在精魂。

4.2 雄壮挺拔的外在形态

少年拳剑在外在形态上,讲究头正、颈直、沉肩、挺胸、塌腰、敛臀,要求姿势舒展、挺拔、稳定、匀称,躯干活动要和吞、吐、闪、展、冲、撞、挤、靠等攻防变化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凸显出雄壮挺拔的外在拳势形态。

4.3 抑扬顿挫的拳势节奏

少年拳剑在拳势节奏上,讲究快慢相间、动迅静定、刚柔相济、起伏相依、抑扬顿挫的鲜明特色,这种多种矛盾的对比越鲜明,越突出,节奏性越强,演练水平也就越高。

4.4 放长击远的攻防特色

少年拳剑在攻防特色上,讲究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要求在做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时,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放长舒展、筋顺骨直,出拳要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

5 少年拳剑风格特点视域下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

5.1 转变教育思想

应将教育思想,由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上来。不能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校体育教育。要准确把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确立以促进学生身心俱健为核心教育目标。中学武术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按照学生身体的基础和需要,根据在学校武术课程上,所获得的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科学地锻炼,以实现增进健康的目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中后期,身体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繁重的课业和极大的升学压力,导致他们的情绪波动起伏,自信心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学少年拳剑的教学,要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来提高教学质量,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育和人生价值观的熏陶,通过少年拳剑的习练,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2 凸显审美价值

现代体育教学追求的形体美主要表现在体型匀称,骨骼坚实,肌肉发达,肤色健康。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证明:通过武术锻炼,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耐力等素质,以及骨骼肌肉的弹性。马稚柯夫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更美丽的衣裳比得上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4]。形体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基本形式。习练少年拳剑要精神勇往,做到手到眼到,一招一式均要表现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通过习练少年拳剑,可使学生的内在精神获得“武勇”的浸润,培育坚韧不拔、刻苦拼搏、自强不息的品质,以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凸显其内在“神美”的审美价值。少年拳剑具有变化多端、造型优美的特点,既重视躯体的锻炼,又注意身体形态的锻炼,能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少年拳剑讲究头正、颈直、沉肩、挺胸、塌腰、敛臀,要求姿势舒展、挺拔、稳定、匀称,我们要充分利用少年拳剑招式动作的这些“形美”特点,通过习练少年拳剑,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表象,感受到武术美,产生良性的心理反应过程:欣赏——向往——实践,起到体育和美育的综合效果,以期煅造学生健美的身形、庄重的仪表,凸显其外在“形美”的审美价值。

5.3 突出动作方法

在中学少年拳剑的教学中,突出动作方法的教学,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突出“动作定势”的教学。学练规范的少年拳剑动作姿势,能加强学生的本体感受,建立良好的武术根基。如,学练少年拳中的马步架打、歇步冲拳等动作,教师首先要示范、讲解清楚动作方法及姿势要求,开始可采取“动作定势”的练习,让学生获得肌肉的本体感受,然后让学生品味肢体与躯干的微妙配合。这样,学生对少年拳剑动作的学习,就可达到较高的水平。二是突出“攻防含义”的教学。少年拳剑在攻防特色上,讲究出手长,出腿远,要求出拳、出腿筋顺骨直,并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求放长击远的技击效果。教学时,老师要在学生领悟动作定势后,通过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诱导学生揣摩招式的技法精髓,使学生对少年拳剑,从外在感性,到内在理性,都有全面的认识,才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是突出“拳势节奏”的教学。少年拳剑的拳势节奏,讲究动迅静定、起伏相依。在学好动作定式、了解攻防含义的基础上,老师要讲解每一动作之间的连接节奏、高低起伏、刚柔相济的规律,并进行示范、领做,让学生清楚各个动作连接的节奏规律,再督促学生不断地巩固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达到较高的演练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5.4 倡导趣味教学

中学少年拳剑的趣味教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设置教学比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只要有竞争对象存在,人们就会自然地产生好胜的意识,力求超过对方,这是人固有的一种本能。“正确培养学生的好胜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4]比赛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无论年龄多大的学生都如此。“在比赛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动机非常强烈,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发挥出超常的运动能力”。[4]这种强烈的运动刺激,可使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得到全面的锻炼,即便活动结束了,还会恋恋不舍,回味无穷。因此,在武术教学中,适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活动,可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练兴趣,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武术学练中更加积极、主动和自觉。二是设置教学情境。众所周知,音乐传入人体的听觉中枢神经后,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共鸣。欢快优美的音乐,能使人中枢兴奋、心情愉快、情绪高昂、精神振奋、积极向上,易使人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消除疲劳。在中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新颖有趣、富于变化、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音乐,设置愉悦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形成活泼、有序、和谐、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适宜的音乐,兴奋学生的中枢神经,使学生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愉快地完成少年拳剑的学习和练习,这对提高中学少年拳剑的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5.5 注重互动评价

现代武术教学,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具有个体差异、各具发展潜能和动态发展”[3]的学生观,要全面了解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以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而少年拳剑涵盖许多技法,初学的学生,难以较好的掌握套路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互动评价,及时鼓励学生学习与练习,多多地肯定学生的动作优点,预防学生产生挫败感,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互动评价的激励方法。如,可用语言鼓励,“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大家鼓励他,给点儿掌声!”还可以用手势暗示激励,用点头和微笑鼓励等,通过各种互动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亲切关注、支持和信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时刻处于乐于求学的兴奋状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少年拳剑的特点、价值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等原因,为其在中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但是,考察当下中学少年拳剑的教学的现状,仍存在着在教学中疏于从少年拳剑的风格特点着手,来提升少年拳剑的教学水平的问题。我们从少年拳剑风格特点的视角,来研究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路径,对提高中学武术教学质量,健全学生素质,普及、传承中华武术,有积极意义,对中学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改革也有迁移作用。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00-203.

[2]郑晓阳. 谈谈武术对中学生的影响 [J]. 考试周刊,2010(52):123-132.

[3]杨剑文. 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0(06):41-45.

[4]吴 婷.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州市中学武术教学,2010(07):18-21.

On Middle School Wushu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venile Boxing and Sword Features

Wei Yun Yu Libin
(P.E.Department of Huanggang Normal College,Huanggang Hubei 438000)

Juvenile sword and boxing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middle school Wushu teaching,so they will influence the form of lifelong sports thoughts and the lifelong sports habit.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sword teaching from a special view through documentation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opularizing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Wushu and improving students'quality,and it's also can migrate to other sports in middle school teaching reform.

juvenile sword and boxing middle schoolWushu teaching reform

G85

A

1004—5643(2012)06—0073—04

1.韦 云(1990~),女,学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2.余利斌(1967~),男,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武术中学生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华武术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武术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