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藏族传统体育美学初探

2012-08-15李加才让德吉措

运动 2012年8期
关键词:锅庄藏族传统

李加才让,德吉措

(1.青海民族大学体育系,青海 西宁 810007;2. 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组委会,北京 100075)

论藏族传统体育美学初探

李加才让1,德吉措2

(1.青海民族大学体育系,青海 西宁 810007;2. 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组委会,北京 100075)

对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学研究,必将提高传统体育的艺术性、技巧性和竞争性,对于进一步在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甚至向全世界推广藏族传统体育,从而提高藏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藏族传统体育;体育审美;传承与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化进程的扩展,藏族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也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封闭性的社会将逐步走向开放。在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复杂性的发展态势。

1 藏民族的基本介绍

藏族共有近460多万人口,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分为藏、康巴、安多3种语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的文化兴盛时期。

2 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

藏族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发展到今天已经由单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转变成了生活娱乐的健身活动。因此,研究藏族体育活动的审美价值,已经成为21世纪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藏族传统体育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下面分别介绍藏族传统体育的重点项目。

2.1 登 山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对高海拔、低气压环境适应性极强,他们善于登山。在中国两次登上珠穆朗马峰的12名队员中,有9名就是藏族运动员。藏族人民为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和突破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大象拔河”

“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赛一般只在两人之间进行。比赛前,先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接着在一条长约4米的布带两端打结,双方各自套在脖子上,两人相背,将赛绳经过腹部从裆下穿过,然后趴下膝着地,趴着拔河。模拟大象,故名“大象拔河”。布带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河”中央。发令后,双方用颈部的力量拖动布带奋力向前爬,以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无论谁赢谁输都能换来观众雷鸣般的助威和笑声。

2.3 抱石头

抱石头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多在喜庆日及集会时举行。比赛前将重100~150千克的圆形石头抹上酥油,使之滑腻不易抱住,比赛者将石头捧起,从腋下移到背上,然后按规定范围抱石头走。走完一圈者为胜;抱石头还有将石头向前或从肩部向后抛的比赛方法,以抛得最远者为胜。

2.4 射碧秀

“碧秀”即“响箭”,藏族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相传已有400多年历史,每逢望果节举行。碧秀长80厘米,箭杆竹制,尾部插天鹅羽毛,头部有木制椭圆形装置四侧有小孔,射出后,因空气进入小孔而发出声响。比赛时,射程30米,靶场空中悬吊20厘米见方的靶子,靶心是活的可以脱落。参加比赛的选手,每人射两箭,一箭射中献哈达一条,两箭都射中则献哈达两条,两箭都失利者,罚酒一杯。

2.5 格 吞

藏语中“格吞”为“把带子套在脖子上拔河”,是藏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流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格吞比赛时,于地划两条平行线为“河界”,在套于双方颈或肩部的布带中间,系上红色标志,标志垂直于“河界”中央。比赛开始,双方用颈、肩、腰、脚部肌肉的力,将红色标记拉过河界者为胜。格吞可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站式、跪式、卧式等多种方法。

2.6 赛 马

赛马是藏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像当雄的“当吉仁术”、江孜的“达芒节”、青海的“盘坡草原盛会”及四川阿坝“草原赛马会”等,都是传统的赛马大会。每逢赛马会,藏族青年便身着盛装,骑着用哈达、羽花及铜铃打扮起来的骏马,喜气洋洋地参加比赛。藏族赛马的项目很多,有长跑、短跑及快马折腰、迅跑中拔旗、捡哈达、挥刀斩旗杆、马上打靶射击等。

2.7 藏 棋

藏语称藏棋为“密芒”,意为“多眼棋”。藏棋棋盘纵横各十七道,对局前要摆好12个子,黑白相间各6个,执白子者先行。藏棋与围棋相似,但它可以两人对下,也可以4人或6人对下,没有时间限制,一般要3、4个小时才能下完一局。

2.8 吉 韧

吉韧藏语音译,意为“手弹康乐球”,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据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一光滑的方形木盘上,四周设有4个小洞,洞下面有编织的网子,黑白两色扁圆形球子各9个,另将1个红子放置球台中心;另备1个球子供双方弹击时用,双方用手指弹子,力争将自己的球子弹入网内,并尽量阻止对方的进攻。比赛分双人单打和4人双打两种形式,采取3局2胜制。

2.9 俄 多

“俄多”藏语意为“用羊鞭甩石头”。原是牧民吆喝牲畜停止的一种办法,后发展成为一种体育比赛项目。藏族牧民用毛线或牛皮制成的软鞭,中间有一小块兽皮可以包石块。比赛时,手提软鞭,套上石块,快速旋转到用力均匀,将石头甩出,以甩得远或准者为胜。

2.10 放风筝

藏族的风筝外形精巧美观,多为正方形或菱形。青少年放风筝不仅要比高远,而且还要看谁能把对方“打”下来。比赛时,风筝线大多涂有掺着玻璃渣子的胶水,加大摩擦力,用以割断对方的风筝线。而老人们放风筝时,在风筝和线的接头处,插上一柱香,风筝飞到一定高度,香火将线烧断,风筝便随风飘去,飘得越远,越说明自己能健康长寿。

2.11 赛牦牛

赛牦牛是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由经验丰富的牧民驾驭性情暴躁的牦牛进行赛跑比赛。比赛时,牧民骑手待于起跑线,发令后即驭牦牛疾奔200~300米,以先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将受到观众的热烈祝贺并受酒肉奖赏。

3 现代化背景下锅庄舞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藏语“果卓”,“果”是圆圈,“卓”是跳或舞蹈、歌舞之意。果卓,即是汉语谐音的锅庄舞,随着汉语在民族地区的普及,目前在藏区甘、青、川、滇、藏基本都使用锅庄舞这个以圆圈形式的称谓。它是所有藏民极为熟悉和喜爱的自娱性舞蹈。但出于各地区方言不同,有着多种叫法。例如,在萨迦地区被称之为“索”,工部地区称为“波”,而在藏北的牧区又被人们称作“锅庄”。 嘉绒锅庄俗称“达尔尕”,有“嘉尔青尕”和“阿介尕”之分,也就是有大锅庄和小锅庄之分,地区不同方言不同,对大锅庄和小锅庄的称谓也不同。流行于甘肃南部藏区的锅庄,与西藏自治区内的锅庄相比,又另具特色。

在青藏高原上流行千年的锅庄舞,是西部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藏民族优秀的文化遗存,锅庄舞在青藏高原上神话般流传,并与西部其他民族舞蹈交缚、吸纳、共生。锅庄舞从公元7世纪到18世纪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西藏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骤悍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其健身作用显而易见。在广大的藏区,由于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各地的锅庄如卫藏、康巴、安多等藏区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在总体相似的情况下,也深深地烙下了不同藏区文化特点的印记,如在香格里拉藏区又把“锅庄”概括为新旧两种,即古锅庄藏语“擦尼”,从歌词内容,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其内容较多地反映奴隶社会和原始宗教形态,带有浓厚的祭祀性质;“擦司”意为新舞,即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学术界对锅庄舞文化特点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康定锅庄简述》《浅谈嘉绒地区五屯与四土锅庄的差异》《丹巴嘉绒藏族的民俗文化概述》等少量几篇文章以及在研究藏族文化的几部著作里有所提及,显然这是与藏区锅庄博大精深的体系和细致入微的特点是不相匹配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锅庄作为体现藏族传统文化的体育舞蹈的重要性尚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和详致的田野调查。

在藏文化的发源中心卫藏地区经历了千余年的孕育、萌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后又传到甘、青、川、滇以及不丹、尼泊尔等邻邦。锅庄舞由于它独特的文化特点、精神价值和健身价值,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旅游景点以及部分高校已经逐渐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在藏族的传统体育中也同样蕴含着美与善。其中,有以“锅庄”最能体现其蕴含的美与善。在西藏,时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男性着肥大筒裤有如雄鹰粗壮的毛腿,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嘹亮穿透力强,舞者随着歌曲作“甩手颤踏步”眼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具有体育运动的健美、明快、活泼等特点。锅庄舞形式多样,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欢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杂以模拟兔子跳的动作)、“醉酒锅庄”(有模仿醉汉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西藏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骤悍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锅庄舞的健身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西部藏区如西藏拉萨、昌都,四川的马尔康、丹巴、康定以及西北的西宁、兰州等城市,锅庄舞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在夜晚置身于这些地方的城市广场进行考察,处处可见社区男女老幼醉情于舞蹈的场面。高校作为传播与保留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也参与到了锅庄舞的推广和开发之中。在这一方面,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文化研究所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经过改编的锅庄舞,既保留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适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同学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藏族文化也藉此得到了传播和弘扬。

4 藏族传统体育的审美艺术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藏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因此,藏族传统体育的实用性远远胜过其观赏性。然而,现实生活中最具大众色彩,最能体现出其非功利性的艺术和审美,藏族传统体育运动美是借助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几乎任何一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不展现着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充分展现了人类的体态美和心灵美。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因为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是产生于经历感情体验与竞争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而实现创造和传播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够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的客体作出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因此,只有将藏族传统体育活动充分融入到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够继续持续的发展下去,也只有让其融入大众生活,才能发挥其优势而更加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才能使其更加具有审美性。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内容,也是表现的形式。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者的身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是更加注重人的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体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这在藏族传统体育运动中表现的更为充分明显。因为藏族传统体育中也不乏艺术美,只是其表现形式不同于大众的审美观而已,尤其是都市中的上班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是藏族传统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其能否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式动作时所表现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以强烈美的感染。

5 结 语

在当今这个文化发展的多元时代,大众文化盛行一时的时代,为藏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缘。将藏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当代的大众文化相融合,使其形成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引起大众的思想共鸣的一种时尚的、流行的运动,更进一步地体现并发掘其潜在的实用与审美价值,使其更加迅速地融入当今社会。

[ 1 ] 蒋乐思.浅谈体育与美学的关系[ J ].体育科学,1984,4(2).

[ 2 ] 孙红玉.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 3 ] 单亚萍.关于体育舞蹈美学价值的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 4 ] 宋继新.论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改革与发展[ J ].体育科学,1998(1).

G802

A

1674-151X(2012)04-14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73

投稿日期:2012-01-27

李加才让(1955 ~),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锅庄藏族传统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The Light Inside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论藏族嘉绒锅庄“达尔嘎”的传播历史——以四土地区为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修正与共识 保护与传承——首届昌都锅庄展演比赛和高峰论坛基本情况及引发的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演变》《藏族少女》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