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校体育资源 搭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桥梁
2012-08-15张伟
张 伟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1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整合学校体育资源 搭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桥梁
张 伟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100)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朝着健康发展、办出自身特色的关键所在。而当前校企合作中的瓶颈却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因此,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搭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调动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对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体育,学校参与企业职工体育,达到校企互动,从而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共建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模式。
学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
1 前 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如果说这种合作对于所有高等学校都十分需要,那么对于高职院校则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属性使然。“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办出特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而现行的校企合作中,基本上以学校为了求发展、求生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为主。反之,从企业本身的利益出发,向学校来寻求合作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缺少沟通,信息不畅,形成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高,热情不高的局面。由于企业与学校缺乏正常的沟通渠道,造成企业需求学校不知道,学校也不知到企业需要何种人才。这就制约了校企合作向深层次的发展。所以,急需搭建一个学校与企业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
2 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构建企业开展职工体育的基地
长期以来,体育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我国一些学校的体育资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丰富,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和高教园区的增加,作为学校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至今还是没有被有效的利用。 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职工体育,企业员工身体健康是企业发展基础,而且职工体育能塑造良好企业文化,对于促进员工身心的全面发展、员工间、员工与老板间的情感和谐发展、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企业由于土地与经济的原因,能提供给员工开展职工体育的场馆几乎没有,所以企业体育场馆不足一直困扰着企业职工体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扩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民间资本的介入,各种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学校软硬件设施都相当齐全,体育运动场馆的条件也非常优越。学校可以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现象,从现有体育设施条件出发,发挥地域优势,作为企业开展体育活动的基地,积极与企业以及周遍事业单位结合,承办了各类的体育活动。通过这种体育交流能使企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还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为今后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选人建造了一个双向桥梁。它沟通的是学校与企业间的感情,使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上更有诚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校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所以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主要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服务对象,其社会公益性是相对的。在向社会开放之前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训练需求、脱离这个宗旨,就背离了学校教育的主旨,影响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公益性的正常发挥。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8条强调,学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应该是在“不影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
3 有效发挥学校的体育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科学、有序的开展体育运动
体育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高超的体育运动技能,获得过突出运动成就,具有较强的体育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的总称。按照这样的界定,著名运动员、业绩突出的教练员、高级别裁判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教育人员、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目前出现的体育经纪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均可被列入体育人力资源之列。高校中拥有数量较大、水平较高的体育人才,基本都有一定的教练员、裁判员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他们当中有些是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而企业中的体育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一般只有1个或2个工会的体育管理人员,他们的组织大型比赛能力,指导职工体育锻炼的水平有限。这样一些企业的群众体育活动就很难开展。
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人力资源,让有经验的体育教师下到企业,让周边企事业单位与学校合作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可以承担组织、裁判和服务的工作,指导企业职工进行科学的健身。同时,也可以组织学校学生、教工代表队与企业的球队进行友谊赛,既增进了学校员工与企业员工间感情,又锻炼了学生代表队的比赛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师的良好的职业素质,也为学校“对外开放”的办学理念的施行作出了最好的表率。同时,在教师与企业互相沟通、合作的基础上也增进了学校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为学校以后在专业建设方面奠定了基础。
4 合理规划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使之服务于企业、行业的需求
纵观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体育教育的体系长期影响着高职体育教育的模式,主要是对体育运动技术能力的传授,过多强调体育学科体系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虽同属高等教育,但在培养模式与规格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本科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的是研究型、创新性的人才;高职教育要对理论与实践技术结合,培养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体育教育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掌握管理与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增强健康层面)的同时,高职体育课程还须利用体育锻炼的手段和体育载体,有针对性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服务专业层面)。形成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的高职体育职业体能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的定位应该是健康第一、满足兴趣、服务专业、提升素养。
通过与企业的沟通,相关专业的了解,高职体育课程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自身体育课程,根据本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使之服务于企业、行业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5 加大学校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力度,共建学校和企业“共赢”模式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保障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中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种类繁多,几乎天天都有,上至学校、学院组织,下至学生自行组织的,还有更高一级的各省、市,甚至全国的都有。
这样学校利用这些活动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例如,对承办权、协办权及经营权的开发,竞赛活动的冠名,各类体育组织,球队名称,企业LOGO标志印在球衣,体育场馆上的使用,体育广告代理权的开发等方面。这样,一方面拓宽了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经费渠道;另一方面在学生参赛的同时对企业也进行了广告宣传,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互惠共赢的效果。
6 结 语
学校通过承办和组织、指导、参与企业诸多的体育活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单位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加深彼此间的了解,逐渐在本地、本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学校,愿意来学校合作开展体育活动,学校的体育资源也得到更广泛的更大的利用。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活动拓宽了校企合作的途径,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扩大了学校在企业中的影响。学校在与企业、单位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随着交流和了解的深入,“感情”也随之升温,它沟通的是校企的感情,使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上更有诚意,这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今后实习、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机会。同时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指明了道路,更好的开创了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的长远发展,更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所以,学校要努力搭建好体育这个平台,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让学校的体育资源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
[ 1 ] 杨金土.加强校企合作 办出高职特色[ J ].职教通讯,2002(1).
[ 2 ] 侯闫胜,商洪林.对高等学校体育资源的经济思考[ J ].商业视角,2006(1).
[ 3 ] 蔡文利.关于我国体育人力资源的特征及其社会需求的思考[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 4 ] 胡振浩,何健. 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对策研究[ J ].浙江体育科学,2008(9).
[ 5 ] 智萍利.高职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
G807.4
A
1674-151X(2012)04-09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4.046
投稿日期:2012-02-10
张伟(1978 ~),讲师,硕士,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和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