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篮球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8-15于振峰张国强

运动 2012年18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竞技篮球

于振峰,史 衍,张国强

(1.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 100191 ;2.河北省沧州体育运动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篮球文化传播对于中国篮球运动迈向世界篮球强国,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思维固定模式以及文化传播主体和受体整体状况的参差不齐,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问题之一就是竞技篮球运动从业人员文化知识的缺失与竞技篮球运动实践过程中理论研究者的缺席,导致包含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在内的篮球文化的传播十分缓慢。本文对篮球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我国篮球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道德的偏失

从根本上说,我国篮球群体的困惑在于如何从中外篮球文化交融与矛盾中,选择发展的价值坐标。当我国篮球文化一直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进行选择和重构之时,我国篮球群体也一直在竞技体育文化与大众体育文化所给予他们的文化空间之中,寻找着价值定位。改革开放以来,当社会体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之时,就已经预示着代表举国体制的“金牌”竞技体育与代表市场商业的大众体育之间的对峙。在这2点之间,出现了前者价值体系正在衰退,而后者价值秩序还未完全建立这样一个空白地带。我国的篮球从业人员就处于这个空白地带之中左右摇摆,最终在职业道德定位上偏离了方向(如比赛中打假球、裁判吹“偏哨”等现象)。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中国篮球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落后思想的滋长蔓延;如何吸收国外篮球运动发展的优秀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这是我国篮球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1.2 篮球文化内环境发展的不平衡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管制型的体育管理模式造成了体育与社会其他系统以及体育系统内部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矛盾。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理论研究与竞技运动实践相脱离。篮球理论研究者的深层次研究多限于大众篮球运动实践,而竞技篮球运动实践者重视理论研究不足,过去一度存在相互排斥,形成了竞技体育实践系列和院校体育理论系列之间的无形隔阂。正是由于这种隔阂,造成理论研究成果始终未能充实地应用于篮球运动实践之中,未能指导和加速竞技篮球运动与大众篮球运动协调有序地发展。继而出现了重视竞技篮球运动发展,轻视大众篮球运动发展的篮球文化环境失衡的困境。因此,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如何在两者对立之中建立一种平衡,形成一种制衡机制。这种制衡机制应由3部分构成:一是政府适时地调控,二是学术规范地加强,三是竞技体育文化与大众体育文化的互动发展。这其中不管是哪一部分,都必须有高校体育精英群体的不断呼吁、参与和建设。

1.3 篮球文化传播中落后的思维固化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加速传播的世纪,它将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在大众传播中,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将会导致内涵过于简单化和文化载体取材范围的狭隘化。在这种思维定势指导下的大众传播,对篮球文化的曲解主要表现在:仅认识到篮球文化物质层面的内容,如技术运用、战术配合、比赛结果等;而忽略篮球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如团队的思想作风、教练员的执教理念、个体的拼搏精神与价值观念等。

篮球文化具有全面性与特殊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全球性与民族性、开放性与艺术性的特征。然而,当前对篮球文化物质层面的传播与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精神层面。在渠道通畅和信息量充足的今天,我们的目光应当更多地注视在篮球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因为只有把握深层的文化积淀和规律才能在传播过程中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的“女排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树立了鲜活的精神标杆)。做到这些,需要对篮球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文化传播流程的完全掌握。 如果仅仅停留在传播竞技篮球比赛或者以比赛的胜败解析篮球文化的传播上,不仅违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潮流,而且会扼杀篮球文化深层次的发展。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单纯以竞技篮球运动为传播对象的大众传播,正导致人们对篮球运动作为文化的误读。“没有文化的篮球是缺少底蕴,没有内涵和品味的篮球,没有文化的篮球是缺乏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篮球,没有文化的篮球也一定是缺乏动力、魅力、竞争力的篮球。”不从文化的高度认识篮球,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篮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就不是一个清醒的篮球工作者。篮球文化是篮球运动的魂,培育和发展篮球文化是关系到篮球工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1.4 科学研究精神的缺失

科学研究精神是科学研究者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真理所需要的精神素质的总和,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等。弘扬科学精神,实际上就是在最大范围内建立起一种人类追求知识的求是态度和理性觉悟。这是我国高校的篮球专家、学者应完成而又未能完成的最大任务和目标,也正是构建我国篮球文化的最基本精神之一。

没有真实的文化内容做基础的篮球理论,就无法指导发展中的篮球实践。至今,几十年前由前苏联与美国篮球业内人员提出并已革新的一些陈旧的概念、词汇、言语等,依旧印刻在我国篮球业内人士的头脑中,反映在各类篮球教材、论文、新闻传媒报道上;固定不变的内容分类体系与教学训练模式对100多年前诞生的篮球运动未能赋予新的内涵;面对国际篮坛的飞速发展我国篮球运动反应滞后,发展方向几度徘徊,可以说与科学精神的缺失不无关系。

2 我国篮球文化传播的发展对策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得高校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一方面,高校要从增强篮球文化创新能力、加强篮球文化传播力度着手,大力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也必须主动与高校合作,从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媒介和受传者入手,解决我国篮球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2.1 洋为中用,与时俱进

几十年来,外来篮球文化在我国产生过好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继承与发扬。但随着当代全球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嫁接式”的传承,显然不可能达到与世界篮球文化的与时俱进。采取套用他人的方法,聘请洋教练短期执教、选拔运动员出国培训等方式,正是我们对外来文化没有认真进行思考,囫囵吞枣式地模仿,必然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希望篮球研究人员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创新思维方式,力求在严谨的研究中去体察分辨,在活跃的学术争鸣中去弃伪存真,尽快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体系,拉近竞技篮球运动与大众篮球运动之间的距离,实现两者的互动与融合。因此,要做到:(1)在运动实践方面,决不能盲目地追求国外的理念与方法,从而失去中国篮球文化的原貌(为了具备欧美球队身材高大、对抗能力出色的特点,失去了原有的灵活多变的传统风格);(2)在理论体系方面,决不能遗弃中国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盲目抄用洋符号,不注重务实操作,主观推理分析,故所得结论与结果脱离中国篮球运动实际(如美国的NCAA是NBA的人才输送基地,我们也模仿、组织、运作CUBA,希望其成为CBA的人才库,但其并不适合我国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仅输送8名运动员);(3)在科学探索方面,必须注重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的前沿趋势,改变固执传统实践经验、一成不变的做法(如必须改变各级训练队伍普遍采用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直接转变为教练员,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模式);(4)在目标定位方面,决不能将思路和目光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眼长远与未来(如各级篮球队伍仅重视比赛成绩,而轻视篮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

2.2 加强高校文化力在大众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的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综合实力。高校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它对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交往、传承人类社会的文明、提高学校文化力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文化力,使其具备整合与制衡大众文化的作用,继而实现大众传播内容的重建。第一,高校要打造特色大学文化,特色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活力源泉,是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能够影响所在地区或城市的文化氛围。以体育文化作为特色大学文化甚至成为所在城市的特色文化的现象在国外已经屡见不鲜;第二,致力提升高校师生素养,实现文化传播主体现代化。大学文化力是大学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诸要素对大学发展的综合作用力,学校领导者和广大师生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大学文化力构建中的责任,共同参与建设,抵制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争取广泛的社会效益,恢复高校文化传播的专业权威性和文化品牌效应。

2.3 高校要致力于实现文化传播内容现代化,增加文化自觉意识

一是篮球文化传播中要重视把握科学内涵,把传播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二是篮球文化传播中要体现文化底蕴,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纳入篮球文化内容体系(如把中国古代辩证法、兵法理论等融入篮球知识体系);三是要加强人文与自然科学融通的综合交叉的实践课程建设,将之作为篮球文化传播的基础内容;四是要加强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包含2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对自己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另一方面是对外来文化加以包容而共存。以“文化自觉”意识重塑大学精神,在于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构建品格和道德高地,使高校体育研究者在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主动去重建自身的文化,自觉地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认识中国、认识世界,促使篮球文化传播内容与时俱进。

2.4 拓展高校传播渠道

篮球文化传播要充分利用社会大众传媒,尤其是要利用互联网和音像出版物等新兴传媒;要积极介入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各种培训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高校文化传播对传媒人的积极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报刊、电视、广播、电影等各种大众传媒的迅速增长,普遍存在着体育专业传媒人员数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学素养不高的现象。因此,高校与高校学者的介入,就显得尤为紧要。

高校学者主动直接介入传媒,实现学者与大众传媒人双重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是作为传播内容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以及专业知识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体育学者主导电视的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开始。例如,中央电视台5频道、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中一些篮球专业人士的出现,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者型主持人,但已经代表着这种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专业学者加入传媒,或者完全意义上的学者型主持人起主导作用,大众传媒才能达到专业知识与大众文化的互动,以学者的眼光观察生活,以生活化语言传递学术思想成为现实。当然,要让大众传媒真正成为某领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传播基地,还必须有高校与大众传媒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联系与合作。这种联系与合作在构建社会文化传播体系方面,显得尤为紧要而迫切。

3 结 语

良好的篮球文化不仅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篮球文化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或是该项目参与人群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而是通过它的传播来诠释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实践。通过篮球文化的不断传播为篮球运动发展营造一种“小篮球、大教育”的境界。需要说明的是,篮球文化建设没有“完成时”,其必将随着时代变迁与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行重建。

[ 1 ]杨晓晨,叶加宝,李宗浩,等.服务型政府构建与竞技体育管理[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2-15,28.

[ 2 ]王岗,常乃军.打破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中的思维定势[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6):24-25.

[ 3 ]郭永波.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 4 ]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 J ].体育文化导刊,2006(1):3-4.

[ 5 ]王金福,宋新康.论科学精神[ 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4-7.

[ 6 ]沈曙虹.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J ].人民教育,2006(3):20-21.

[ 7 ]李虹飞,周光辉.大众传播与文化自觉[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7):106-108.

[ 8 ]薛萍.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2):62-64.

[ 9 ]孙玉萍.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内涵缺失与重建[ 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50-52.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竞技篮球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幼儿篮球运动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花与竞技少女
篮球市场推广对篮球运动的促进作用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