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体教专业武术普修课改革举措

2012-08-15王云杰王耀文

武术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传播学武术体育

王云杰 王耀文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 遵义 563002)

传播学视角下体教专业武术普修课改革举措

王云杰 王耀文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 遵义 56300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体教专业武术普修课进行重新审视,发现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研究认为,需要从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充分了解传播对象的需求并对之进行正确引导、以“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为准适当调整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并改革教学方式几方面改革体教专业的武术普修课,以确保武术传播效果。

传播学 体育教育专业 武术 教学改革

前言

武术教育一直受到我国武术界专家、学者的重视,是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只有系统的武术教育才能促进我国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确保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并为有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供保障。195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将武术列为推广项目,自此,武术逐步成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内容之一。60年过去了,但“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术项目在学校里的开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其武术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体教专业学生从事武术教学时的效果。高校教师将武术知识、技能传授于体教专业的学生——这些未来的体育教师,待他们毕业后又将其传授于中、小学学生,这构成了我国武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传播过程。在今天这个传媒时代,传播学的运用日益显现出它的优势,因此,有必要从传播学的视角对武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解读,为武术普修课的改革提供参考。

1 本研究依据的传播学基本理论

本研究依据的传播学基本理论包括拉斯韦尔“五W模式”和“使用与满足”受众行为理论。拉斯韦尔“五W模式”是指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1]按照顺序,也可以依次称之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也叫受众)、传播效果。在本研究中,传播者包括高校武术教师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传播内容是武术相关知识技能,传播媒介特指武术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传播对象包括体教专业学生和中小学生,传播效果即武术教育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也即是说,无论传播的内容是什么,必须要能够让受传者“使用”它,并通过这种“使用”来满足其特定的“需求”。对于武术传播来讲,要达到传播的有效性,必须要传播对象考虑到传播对象的“使用与满足”,即如何促进武术教学对象对武术的自主练习以及如何满足教学对象的特定需求。

2 传播学视角下体教专业武术普修课预期的传播效果

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3]7号)中,将武术课列为主干课程之一,并指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体育相关领域,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2004年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厅[2004]9号),文件中指出武术类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特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掌握基本的防身自卫知识和技能;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运用武术类运动方法进行强身健身指导的体育教育人才”。[4]

《指导纲要》中的武术类课程总体目标也包括武术主项提高课程的目标,对于武术普修课来讲,其教学目标的标准会稍稍降低一些。换句话说,武术普修课预期的传播效果,主要是使学生基本了解武术文化的基本特点,具有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武术知识进行健身,并具有基本的武术教学能力。

3 体教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据了解,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时数多为一个学期72学时,还有极少部分院校的是36学时,如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5]。以72学时为例,根据喻德桥副教授的调查研究,“通过72学时武术普修课程3个初级套路的学习,掌握武术内容不多的有1110人,根本就没入门的有330人,两项指标达到调查问卷的96%……学生即使吃了苦也摸不着武术的边,入不了武术的门,这样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是不能胜任武术课程教学的。”[6]学生反映,“学了这些套路,不过一年都忘得无影无踪了”,72学时的教学效果尚且如此,更不用说36学时的教学效果了。经过武术普修课程的学习,学生理应在武术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武术健身、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武术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情况反映,事实并非如此。

现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三大基本套路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做了适当的调整,但也只是增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散打、擒拿等内容。从传播学视角看,要想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使传播的内容“满足”受传者的“使用”与“需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传播内容不仅要满足其自身对武术的使用,以健身、防身,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从教的需求。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推行,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且随着《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推行,《武术段位制》的大力推广,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4 改革体教专业武术普修课,确保武术传播效果

4.1 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养

在本研究的武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既包括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也包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即将走上教师岗位,成为新的传播者。

4.1.1 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又有“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未来的老师,其责任尤其重大。对于武术教育工作来讲,即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根据贺炜、刘珂铭的研究,对湖南省高校100名从事武术教学教师调查发现,“不少担任武术教学的教师虽然能熟练掌握器械教学内容,但缺乏对武术的内涵、理论方面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传授方法的掌握仍显不足,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7]

为确保武术传播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层面上,在确保教师的继续教育权利的基础上,利用宣传、讲座、评比等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自身认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教师内在的修养。院系层面,在贯彻学校教学相关政策的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如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武术教研室层面,采用观摩、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手段,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武术技能、武术理论知识,并着重探讨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教授什么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及其就业需求,尝试着对武术普修课进行教学改革。武术教师自身层面,要用“师德”“武德”约束自身,在武术专业技能上,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将武术理论知识和现代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4.1.2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武术素养

体育教育专业之所以不同于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主要在于它的师范性。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骨干,其在校期间的武术素养,尤其是在武术普修课中所培养的武术素养(武术专项的学生除外),决定了其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武术普修课上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至关重要。

本研究认为,学生的武术素养首先要明确“武德”的内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明确并遵守武术的相关礼仪;其次,掌握标准的武术基本手型、步型和腿法,以在今后的健身、教学中做出标准的动作;第三,看武术图解进行自学的能力,这是“渔”即打鱼的方法;第四,武术健身能力,即懂得什么样的武术动作能够起到什么样的健身作用,并能够使用它进行自我的健身;第五,欣赏武术、评判武术的能力,否则学完武术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样的武术是美的,什么样的武术是应该得高分的。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师在武术普修课规定学时内,完成基本套路教学的基础上,要重视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以使其成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武术传播者。

4.2 充分了解传播对象的需求,并对之进行正确引导

本研究中的传播对象包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中小学生,他们对武术有着不同的需求。在相关的武术教学改革研究中,多数学者都有这样的看法,由于学生对攻防格斗类内容感兴趣而不太喜欢套路类,因此就削减套路教学时数增加了散打时数。但笔者认为,学生喜欢格斗类项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武术需求并不明确,加之现代传媒对武术的片面宣传,而且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

体教专业的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除了有看似“防身”的需求(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攻防格斗的好奇心),还有终身体育的需求,以及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就业的需求。在对自己的武术需求方面,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武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武术的分类情况,不清楚武术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更不知道自己要为今后的武术教学准备什么。在法制制度日益健全的当今社会,仅仅关注学生对攻防格斗项目的兴趣,显然缩小了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功能。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武术观,让学生自觉自发地想学、愿练、肯钻,为终身体育和武术教学打下基础。

4.3 以“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为准,适当调整传播内容

要确保较好的传播效果,受众的需求很重要。根据上文分析的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在原有的武术普修课教学时数内,要对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第一,适当增加武术理论讲授和交流的时间(而不是仅限于增加教学时数),并增加武术欣赏的相关内容;第二,强调“武德”,并明确传统的武德思想与现代法制教育的关系;第三,可以考虑用武术段位制中的套路代替现行的基本套路,因为段位制内容既可以单练,又可以对练,还可以拆招,还能够考取段位,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第四,适当增加武术健身类项目,如健身气功,并使学生了解其健身原理;第五,适当增加女子防身术及擒拿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动作;第六,增加武术健身操的内容,以适应就业的需要;第七,强调学生看图自学环节和模拟授课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以及武术教学能力。

中小学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除了有对攻防格斗的好奇心,更有健身的需求,以及由学习武术之后的成就感需求。研究表明,“武术健身操在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礼仪、增强武术认识和激发学习武术热情等功能上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肯定。武术健身操可以作为武术文化的标志符号,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8]所以中小学体育课上的武术内容,要大力推广武术健身操,也可以进行武术段位制内容的教学,如小学进行段前趣味武术、中学进行一到三段,既满足学生对武术中攻防的好奇心,学习以后还可以进行考段位,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女子防身术的相关内容。

4.4 拓宽传播渠道,改革教学方式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而且以技术教学为主,武术理论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少,而且真正落实的理论课时数更少。[9]为了确保武术普修课的传播效果,要拓宽传播渠道。武术基本技术的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课下复习为辅;理论教学以学生课下查阅自学为主,在技术课上随堂讨论、专门理论课讲授为辅;武术健身操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看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课下自学与课堂教师的精讲相结合;武术教学基本功的学习要采用指定内容、自主备课、模拟教学实践的方式来进行。[10]与此同时,要多借助多媒体、网络、手机、MP5等现代科技手段,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5 结语

武术教育系统的完善、武术事业的繁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是武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内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抓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武术的传播和推广,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因此希望各相关部门认识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改革制度,以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0.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 案》 的 通 知 [EB/OL].百 度 文 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f67166d084254b35eefd3485.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5]何启安,吕新颖,刘 勇,等.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6-109.

[6]喻德桥.体育院校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98-100.

[7]贺 炜,刘珂铭.体育院系武术普修课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29):143-144.

[8]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1.

[9]崔建国. 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邱丕相. 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J]. 体育学刊,2006(2):78.

Reform Measure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Wushu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Wang YunjieWang Yaowen
(PhysicalEducation Department of ZunyiNormalUniversity,ZunyiGuizhou 563002)

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this paper restudie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Wushu class,and finds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does not reach the expected target.This research thinks,it needs the following reform to ensure the effect:to enhance the disseminator of professionalism,to fully understand the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needs and the correct guidance,to adjust the communication content to thequot;usesand gratificationquot;ofquot;audiencequot;,to widen the channelsof communication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on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Wushu teaching reform

G85

A

1004—5643(2012)05—0063—03

(1)遵义师范学院2011年科研基金,编号:11KY21;(2)遵义师范学院2011年教研课题,编号:11-26。

1.王云杰(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传播学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武术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