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福建“鸟迹拳”历史渊源及技术特点的研究

2012-08-15黄鑫云

武术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拳种技击武术

黄鑫云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对福建“鸟迹拳”历史渊源及技术特点的研究

黄鑫云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鸟迹拳”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项目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阐述了“鸟迹拳”历史渊源及其技术特点,探索了“鸟迹拳”的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渊源 技术特点 攻法练习

1 前言

郑礼楷先生花费毕生心血,创拳立法,为《鸟迹拳》在福建地区“诞生”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先生精心编著的《仿鸟迹》在1984年刊登于武林杂志,使更多的人了解”鸟迹拳”,同时也丰富了福建省武术拳种,使此稀有拳种《鸟迹拳》被列为六大拳种之一,1984年在福建省武术挖掘会议上列为二十九拳种之一。(有待考证)由于先生为人处世低调,平易近人,严于律己。郑礼楷师傅常说“武术要跟上时代一起进步”,在技术方面一点都不保守,他重视武技本身,不像其他大多数传统武术门派一样,喜欢论资排辈,故而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郑礼楷大师的仙逝,在光禄坊的“福州柔迹拳社”也随之关闭。“鸟迹拳”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本研究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鸟迹拳”的文化渊源与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旨在探讨“鸟迹拳”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被更多人所了解和认识。为“鸟迹拳”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鸟迹拳”的历史渊源

“鸟迹拳”发源于福州,20世纪80年代在福建福州、长乐、福清、连江、平潭、闽侯等地广为流传,练习者众多[1]。“鸟迹拳”又名[仿鸟迹]。传说古时有一僧人在寺外修炼武功,突然狂风大作,树木摇撼,枝断叶落,一群鸟争相飞散,唯有一只小鸟,抓紧树枝,用翅膀抖搂配合身躯颤动,任狂风袭扰,安然无恙。僧人为小鸟独特的防卫技法所倾倒,立即攀树捕之回寺。经常逗之,时时向它作各种形式的进攻,此鸟用双翅勾、切、倒、挫、缩、弹等动作和难以觉察的躯体抖动,化解攻势。而且守中有攻,确有精妙的技击艺术。僧人天资聪颖,领悟了鸟儿在攻防中发挥[内变力]的精妙之法,结合原有的精湛武技,经多年磨练,自成一门。后传至福建,又经各代拳师修改,以云雀为标,应用穿空窜地,轻巧快捷等特点,充实此拳的技击性,因而取名“仿鸟迹”[2]。

郑礼楷,福建长乐市营前镇码头村人,生于1943年10月,曾任福建省柔联会主席,福州市台江区武协副主席兼郊区武协副会长,福州柔迹拳社社长,鸟迹拳武术馆馆长等职,武术段位至中国武术段位《七段》。郑先生毕生致力于武术事业,几十年来他为弘扬中华武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郑礼楷先生开馆授徒三十余载,在福建福州、长乐、福清、连江、平潭、闽侯等地授徒,其弟子遍及江西、贵州、山东、重庆、台湾、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授徒二万余众,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谈到如何创立这套拳法的,郑礼楷说:“三十多年前,他为了强身跟人练习健身操,在平时的练习中,他发觉健体的关键在于关节的运动,关节灵活之后就可以做出许多常人无法做到的动作,关节通了,“力”自然也就到了。”

郑先生于1976年师承集武舞一身的郑祥瑞先生专习《仿鸟迹》。他在研习频临失传《仿鸟迹》中,逐渐发现其拳术理论及拳诀残缺不全,散乱无章,先生深知一个拳派其技击乃核心和灵魂,离此无以为拳,其是一门大科学,也是世界上一门尖端科学。郑礼楷先生,年轻时曾练习南拳,之后对太极拳也有有较深的研究。为使《仿鸟迹》流传于世,先生自知责任重大,深感武学博大精深。从此先生博览武学群书,得益民间武术交流,集内家拳学之精华,吸取科学先进拳学理论,精心专研,不断探索创新,经过不断反复演练,教学,去繁从简,精益求精,整理创编仿百鸟之迹而自成一套象形取意,功防兼备的仿生拳法,开创了一门全新的《鸟迹拳》,即技击性极强的拳法体系,到1983年创立了鸟迹拳论——鸟迹拳与健身,鸟迹拳与技击,一系列完整拳学理论,并于1984年在武林杂志中发表。郑礼楷说:“拳路仿百鸟,仿其形,达其迹,形在于偶意而已,迹亦是在于百鸟独到灵处,类似于弹跳飞奔,争食夺位,相扑周旋中足迹所至以求其发力点及力位之变化,以为本拳真意[3]。

2006年郑礼楷大师的仙逝,随之在光禄坊的“福州柔迹拳社”也随之关闭。2009年初,深怀发扬鸟迹拳武术事业理想的李国平从外地回来和有着同样构想的众多师兄弟们一拍即合,积极研习和提升技术,同时着手准备审报材料向有关部门申请成立鸟迹拳委员会。市武术协会会长胡金焕教授了解到鸟迹拳的状况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经过市民政局、市体育总会、市武术协会批准,2010年3月9日鸟迹拳委员会正式成立[4]。

2.2 “鸟迹拳”的技术特点

鸟迹拳是模仿鸟类的动作形态而创编而成的一套象形取意,攻防兼备的仿生拳,其宗旨在于强生健体,通过技击达到保护自己,拳理要求在练习者注重化解自身的僵硬,摈弃自损之力,把人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根固为纲,力达为目,形架以封门夺位为法,聚全身力量为一体,注重内在变华,先保护自已,再追求技击他人。鸟迹拳在技击上突出六大发力即鸟迹理论里所说的六翼:“坐翼”、“切翼”、“扣翼”、“勾翼”、“倒翼”[5]。技击上分为“攻”(推)和“索”(拉)两个体系。逆向为攻,同向为索[6]。鸟迹拳路技法,主要是结合人体的前扑、后仰、腾空、倒地、转身、侧身、下蹲、弹跳等身体形态变化组合而成。也就是鸟迹拳诀中所说的“千拳万法归一体”。鸟迹拳包含了很多科学的物理原理精妙地分解了人体的结构。探讨了力的分解与组合,“势门”和“力门”等从而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7]。

鸟迹拳理论中把力的演变分为力的组合与分解。分解为柔,组合为刚,分解不透,组合无力。所谓力的分解实质是通过练习使人的身体变得“松”,也就是武术里常说的去“僵”。只有这样,在和敌人交手时才能避开锋锐,将对方引进,并使其力量分散、落空、陷于被动,达到以巧制胜。鸟迹拳的柔和太极拳的柔原理相似,表现在沾连粘随,不丢不弃。在分解与组合时,应用鸟之特色,注意内变,随时保持全面平衡。与敌交手时采用敌退我进,敌进我退,随着对方重心的变化而变化,时刻感受对方劲力大小、方向、路线的变化,利用身体的内在变化使自己不会陷于不利地位,目的是为了化解对方的劲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力的未解与组合之前,应先排除自身的破坏力(人体的习惯自然力和蛮力)。凡人体反作用力、习惯自然力、单向力、离心力、空间消耗力、器官负载力等,在技击上不但丝毫不起作用,而且反损害自身。必须通过训练尽量减少这些力对于我们技击的影响,通过以腰为轴带动传递加速度,组合全身的力,使全身各部位相呼应,保持平衡,将力聚至一点,增强功劲。

鸟迹拳在化解对方的功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听”、也就是传统武术说的“听劲”实在是对双方各种劲力的变化(力点、力的大小、方向、刚柔、虚实、重心变化和发力时机等)作出判断;所谓:“行家一搭手便知有没有”。二,“走”在加速度过程中把对方的劲力给予改向,使自己避开锋锐,不会受到伤害;三,“化”将剩余的力同向借用,顺势给予对方一击[8]。当然力的化解并非只有三招,而是以此为旨用身体各部分内变产生圆弧、斜面,通过九圆变体,圆心变点承接开合和截、顺、逆、引等封门之法自然化解。运用恰当,即使受万钧之摧,仍能为稳泰山。总之,通过力的分解与组合的演变,要求达到刚柔、开合、动静能随机应变。“刚”,攻击之力,以刚制敌;“柔”承接之力,以柔消解;“静”,未接之时,静以待机;“动”,接触之后,见力即动;“合”,夺其门,冲其根,合力而赴;“开”势若败,求平衡。功夫到家者,仿鸟变之奥妙,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力门和势门在“仿鸟迹”中势休戚相关的。力门靠练,运其气,达其力。通过自身的圆体形变、速度组合、根力变势、共振力态、吐纳运气的严格训练,练成胸、肩、腰、胯、膝、脚的圆功力,称六大发力。蹬、弓、坠、扳、旋、合、弹等八大身变,力度要求短而疾,格斗之时才能够随时调动,并根据对手的功力,分别按四度、八度、十六度、三十二度搂腰力治之[9]。

2.3 “鸟迹拳”的功法练习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鸟迹拳主防守、以静制动,以破坏对方重心为主;相对于观赏性较强的表演性套路来说,鸟迹拳的动作和套路,都显得要简单和奇怪些,它没有“人前饰观”的旋子跟头和旋风腿之类的高难度动作,一招一势,莫不脚踏实地,严守规矩与法度。如果用评价“长拳”的来看标准来看待鸟迹拳,自然会觉得它很单调,甚至有些怪异。然而,鸟迹拳正是在这“单调”之中体现功夫,“怪异”之中最求武术技击的最高境界。所谓“单调”,是说它的招势和身体形态都有严格的规范,但是相对于步行和手法。鸟迹拳更加注重内在的变化和感受,这在别的拳种中是不多见的。然而,这一招一势一进一退,都需要在千万次的练习中不断地寻求自身的感受。在正确指导下,练之既久,功夫到了,“味”便慢慢渗透出来。这时,随着“身法”日见提高,流畅感油然而生,练之者自能领略到“流畅”所带来的愉悦,游刃自如,神气淋漓,欲罢不能。观之者能得到一种在花派武术那里绝对享受不到的气势感和韵律美。马明达先生说,这如同写字,总是从横平竖直入手。[10]后来写多了,楷、行、草都来得,有了相当的自由度,反感觉横平竖直的一笔一划其实是最难掌握的,也最见笔法的功力和精神风采。

就练法而言,鸟迹拳不华丽,也不复杂,更没有什么玄妙莫测的东西。鸟迹拳套路以六翼的加上腿法的组合,在套路中手型主要包括拳、掌,步型主要以马步为主。要想把鸟迹拳练好,必须注重对于身体内在变化的感受。所以鸟迹拳的练功法有区别与其他拳种,如何让练功法达到最有效的实绩,就必须深入探讨练功法的练习方式。练功方法如下:

(1)站桩

进行“双勒马”的静桩练习。初学者时间大约为3分钟要求双脚以肩同宽、脚尖略微内扣、含胸顶跨、全身放松。主要练习下肢肌肉的力量、稳定和脚趾功。“起腰功”,姿势是“双勒马”站立,以腰活动,先正马,膝不提,手放松,掌背贴腰间,以失状轴做前凹后凸的运动,由塌腰至勒股反复连贯轮转。一组大约60次,每次三组。

(2)“六翼”练习

“坐翼”:姿势是由塌腰勒股带动胸、肩、双臂前后、上下轮一个圆弧正面摔出,勒股,掌底现,与肩齐平,指微屈,成前后轮园。每组30次,每次三组。

“切翼”:姿势是由摔跨、拧腰、带动胸、肩向身体两侧做上下交叉圆弧摔出,弹指、侧掌、左掌与右肩齐平,成左右上下前后攻索,挑砍之势。每组30次,每次三组。

“扣翼”:姿势是握拳、正门正马,起腰带动双臂向正面交叉轮动,先由外向内上向下轮双圆。每组30次,每次三组。

“勾翼”:姿势是弹指、伸臂、起肩、伸腰、提膝、插地、前扑转探抓,由腰坐收回、手以勾状同。时回收。下蹲势,腰坐顶力换掌,勒腰、塌腰反复抖动。每组30次,每次三组。

“抖翼”:姿势是开肩、开胸、开翼、塌腰、提膝、点地后合肩、合翼、勒股、含胸、落膝向左摔胯,划肩塌腰、顶膝、屯底双臂掌向上捎宽、齐眉。每组30次,每次三组。

“倒翼”:姿势是博肘、起肩、掌外翻、成反关节状态,由勒股,塌腰向上连续发力,指至眉。靠腰,肚气垫助力。每组30次,每次三组。

(3)脚法的基本功练习

(只有在六翼的基本功练习熟练后才会接触脚法)

“倒承马”:在单勒股位置上,膝盖要求贴胸,腿部旋转、斜胯调身。

“开合弹腿”:严格遵循腰动发腿,在“死门”位上快速猛力演变而不失态。

“三三扑拓马”:动步必须檫底、扣底、相互对称。

“三三点搭马”:马步灵活轻巧,一点既无,双点交换准确不滞不乱。

“三三弹屯马”:马步弹、屯、开、合,松紧,空中变体发力必须形成。

(4)器械

游环法(大铁环三个、小铁环四个):

练法步骤:大单环游身、双环游身、三大环游身、三大环分开游身

四小铁环游臂、大小环游身游臂、单点马游环、花样游环点坛法(酒坛三个):

练法步骤:单坛调身、单坛独立、走坛调身、点坛转身、跳三坛、点坛独立

拉筋法(轮胎筋六条):

练法步骤:单筋变门、双筋变门、六筋变门、三筋单点、六筋弹腿

蹲砖法(长方形木砖六块):

练法步骤:卧砖双基、侧砖双基、竖砖双基、侧砖单点基、卧砖“点搭马”

鸟迹拳的练功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更新但仍保留其独特的地方,它的独特在于练功的方式多种多样,练习的器械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且随处可见;如酒坛、长方形木砖铁环等。鸟迹拳汇集了几代武术爱好者的心血和智慧,正是靠这种不断创新精神,才使中国传统武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淘汰。

3 结论

“鸟迹拳”作为福建地方拳种之一,是仿百鸟之迹而成一套象形取意,攻防兼备的仿生拳。它把养身、技击、艺术三者有机的结为一体。它包含了科学的物理原理,分解了人体的结构,变化万千,同时将力的分解与组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刚柔相济,虚实莫测,守即为攻,连消带打,一气呵成。它既有自己丰富的技击内涵,又荟萃其他拳种的技击精华。其基本套路技击千姿百态加上腿法的组合,在套路中手型主要包括拳、掌,步型主要以马步为主,必须注重内在变化才能领悟鸟迹拳的精髓。

[1][2][6][7][11]王仁贵,宋松梅,林海鹰.仿鸟迹[J].武林,1984(2):18-19.

[3][4]根据鸟迹拳协会李国平会长和邱少春老师口述所得.

[5]郑礼楷.仿鸟迹拳[J].武林,1984(3):24-25.

[8]宋金明.论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技击特点[M].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第十届学生论文讨论会论文集,2004.

[9]傅净华.对福建“连城拳”历史渊源及传承文化背景的研究[J].2007.

[10]赵 清.崇德尚武弘扬传统中国武术文化[J].中华武术,2005(4):36-37.

On the History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quot;Bird Track Boxingquot;

Huang Xinyun
(College of Physical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Fujian Normal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108)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does the survy of Fujianquot;Bird Track Boxingquot;national characteristics,analyzes,summarizes,describesthe historical origins and it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quot;Bird Track Boxing,to explo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quot;Bird Track Boxingquot;.

historical origin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rill of attacking and defense

G85

A

1004—5643(2012)05—0039—03

黄鑫云(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拳种技击武术
中华武术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武术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