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校武术传播的视角探析青少年德育

2012-08-15邓冬华程丽芬

武术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武术青少年

邓冬华程丽芬

(1.南昌市第二体育学校,江西 南昌 330077;2.江西教育学院体育系,江西 南昌 330029)

从学校武术传播的视角探析青少年德育

邓冬华1程丽芬2

(1.南昌市第二体育学校,江西 南昌 330077;2.江西教育学院体育系,江西 南昌 330029)

学校武术教育是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青少年德育教育与武术文化传播结合进行研究,认为普及民族传统武德的精华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文化 传播 青少年 德育

1 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内容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互动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德性的教育过程。中小学德育目标要根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总目标转化为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具有年级梯度的具体目标,并体现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德育内容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项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把武术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同时也提出弘扬民族精神需要载体,需要各门、各类学科具体、适当的教育渠道,并在不同学科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民族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明确了武术在中、小学课程中的一定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武术教学利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教化性和感性色彩,潜移默化地、富有情感地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以“德”为首,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2 学校武术传播的内容

中国武术的传播和传承始终伴随着教育活动而共生,教育使得中国武术在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承中不断发展,积淀而厚重,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好学校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通过学校作为向青少年传播的主要渠道,并逐渐传播到社会,走向世界,最后为奥运会所接受。学校武术传播的内容一定要适应中、小学生的体质要求,要具有代表性、安全性,并体现文化性、体育性、娱乐性和一定的技击性,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有特质。武术包含的文化内容相比武术技术来讲更有丰富的底蕴和生命力,它承载了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容。武术注重武德教化,“仁、礼、义、信、智、孝、忠、勤、俭、志、勇”反映了中国“仁义之邦”的优良传统美德。“重义轻利,舍己从人”,“尊师、谦和、忍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则是长期占中国文化思想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光辉的折射。这些方面的思想教育联系武术教学,结合到一些传统武术的典故或者英雄人物的形象上进行,就会为德育教育增添一些生气。我们需要把武术文化教育与武术的技术内容教学融为一体,使个人修养寓于民族情感之中,让我们的青少年既能有强健的体魄,又具有表现中国人素质的民族精神。武术体育性表现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最适于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在学练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完善的技术作支撑,而且需要巧妙灵敏的头脑、顽强的意志应付纷繁复杂的局面,体力和精神都得接受残酷的考验,它不但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体质的增强,而且还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和实用技能。

3 学校武术传播中德育的作用

3.1 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精神

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新的提炼和概括,明确指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样的民族自尊心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加强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所有习武的青少年。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武艺超人,精忠报国;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有胆有识的民族将领,为世人所熟知;近代史上的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张占奎、王于平等,不但武艺卓绝,而且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2 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统帅一切的灵魂作用,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正确对待与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及一些社会现象;人生观即人们对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等人生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即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价值观教育,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沿着正确的价值导向茁壮成长、健康发展。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价值追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因为,我们的青少年身处一个经济、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对他们有极大的诱惑力;世界范围的文化争夺,西方的强势文化对他们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很容易产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迷茫。“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死有重如泰山、也有轻如鸿毛”等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已在当今社会中被淡化,然而这些精神正是从武之人显示自我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式。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正是这种浩然正气才使得许多民族英雄在“天下无道”之时,仍能“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凛然于天地间。因此,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尚武精神,真正理解“匡扶正义、操守节气”这种浩然正气的重要意义,人生追求中,才能不断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形成正确的思想准则和判断能力。

3.3 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宽厚包容、豁达开朗、互帮互助的处事态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乾卦·彖辞)。“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意思是说,大地具有宽厚载物的德性,君子应效法天地,也养成宽厚、兼容的品格。传统的武德中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武术文化伦理观念的中心思想是“仁”,“仁”包含了极广的道德范畴,宽容、宽厚是其中的一部分,文贵文风,武重武德,重“仁爱”而非残忍的思想,讲究以理服人,决不以武艺高而逞强,必须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在技艺上,武术主张不是积极地引向外在的显示,而是导向内心的自修和自审。强调“道与艺”统一,提倡“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学德”,“以武会友”、“广交朋友”。武术武德教育中常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此外,在武术教学中,有许多动作练习是一般新学者独立所不能完成的,必须在其他人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武术的这一特点,提升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营造互帮互助的和谐校园氛围,这对于消除自卑、孤立、内向等不良心理现象有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4 有助于激励青少年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中国武术修炼者讲究“十年磨一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增力,夏天增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思想与动静相兼的武术结构,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的勤奋、刻苦、果敢、顽强、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我们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武术载体来教育和普及武术文化中的意志品质,利用这一全新的模式和方法途径适时引导,通过亲身体验联系和实战检验更能提高他们对意志品质的认知和理解。没有专心的练习,恒心的坚持,苦心的狱炼就不可能有所深层的收获,从而引导他们在做其他的事情也能表现出专心、恒心、苦心的功效。孟子曾写下激发人奋斗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刚健自强在历史长河中产生重要影响,激励着后人,通过对学生进行武德的意志品质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立自强、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品质,增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对基础人才素质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

4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日益多样化,也给青少年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载体。学校武术的传播恰恰是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教育载体,把武术道德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素材,对于提高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素养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切合实际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促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持续、自然、和谐发展。

[1]邱丕相.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1-3.

[2]林效廷.论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系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26-28.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4]马文国.心系武术情系教育——上海体院武术博导与上海闸北中学校长的对话[J].中华武术,2005(10):18-20.

[5]袁祖社.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行为准则最新读本[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Analysis of Youth Moral Education from Wushu Transmission in Schools

Deng Donghua1Cheng Lifen2
(1.Nanchang Second Sports School,NanChang Jiangxi330077;2.JiangxiInstitution of Education,NanChang Jiangxi330029)

School Wushu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moral education.Through the combination researching of youth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Wushu culture spreading in schools,the papers popularizes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Wushu spirit.this papers finds it is significant to keep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 moral eduction,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talentsand national spiritspopulariation by popularing Wushu morality eduction.

Wushu transmission Youth moral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5—0024—02

1.邓冬华(1972~),男,高级教练。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武术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华武术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武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