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自然的融合——论《瓦尔登湖》的简朴生活思想
2012-08-15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
⊙雷 宇[三峡大学, 湖北 宜昌 443002]
作 者:雷 宇,三峡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外语教学。
梭罗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毕生着力于对自然的思考和简朴生活的向往。《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代表作,书中所写乃是梭罗的亲身经历,他曾在瓦尔登湖的一个小木屋中度过了两年时间,自耕自食,写作看书,过着十分简朴原始的生活,亲身接触体会大自然。书中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要内容,人与自然有着十分和谐的关系,把自己定义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宛如浑然一体,让人在感悟自然的同时体会人生。梭罗对于去瓦尔登湖的目的也是十分清楚的,“我到瓦尔登湖的目的,既不是为了生活节俭,也不是去挥霍,只是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他从自然中领悟到了人应该重视精神上的富有,不必太过于重视物质生活,奢侈的生活对他来说更是不可取的,一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天性毫无拘束地生活。
一、《瓦尔登湖》中提倡的简朴生活
梭罗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之外,还可以有别样的生活,那就是可以使人心情无比愉快的简朴生活,这里所说的简朴生活是呼吁当今社会的人们尽可能地简化生活中的物质需求,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在生活中寻找快乐,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并不是像梭罗一样去偏远山林之中过一个人的原始生活。一个人如果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话,他的生活无疑是快乐的,这样的人才没有生活上的压力,活得更轻松、自由。简朴生活本身来说并不是目的所在,主要目的是尽量通过简单的物质生活换取一个相对丰富的精神生活,梭罗通过在瓦尔登湖居住了两年的时间向人们展示了他眼中简朴生活之中所蕴含的智慧所在。
二、《瓦尔登湖》对于人生的启迪与感悟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深深阐释了什么是简朴生活,从衣食住行中“衣”的角度来说,他认为穿衣的主要目的是遮掩和御寒,使人整体保持一个舒适的自然状态。他认为现实中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衣服本来的属性。衣服不止把人遮蔽起来了,而且还把整个人的心也遮蔽起来。这时候人们的穿衣不是为了自己的身体需要,而是为了被别人观看,梭罗本人非常痛恨“穿着特意追求时尚的人”。
在食物方面,梭罗认为简单合理的食物搭配就能够正常维持人们的生命,现在的人过度地劳累挣钱,不是为了要获得自身所需要的营养,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瓦尔登湖》中他写道:“一个人简朴地过日子,只吃自己种的粮食,而且吃多少就种多少,不必拿粮食贪得无厌地去交换更奢侈更昂贵的物品”。
梭罗认为现在的房子已经不是人们心灵的归属地了,现在的房子已经变成了人们的主人,人则变成了房子的奴隶,现在的房子已经关住了人们的心灵。其实和大自然相比,再豪华的装修也仅仅是人工美,在自然美面前是多么不堪一击,现实中与其说每人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完美的住房,还不如说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无比沉重的包袱。
通过《瓦尔登湖》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少之又少,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外人看来他隐居在此一个人会多么孤寂,实际上他的生活则是充满激情的,他自己对此很满足。在书中他写道,“和他可以抛弃的东西比起来,人就可以算是富裕的了”,“一个老实的人除了十指之外,就用不着更大的数字了,在特殊情况下也最多加上十个脚趾,其余不妨笼而统之”。
现在的大多数人整天都被工作、家庭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所困扰着,这时候的人们失去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只注重非常零碎事关个人的活动,只关注着物质生活,毫不夸张地说是过着物欲的生活。梭罗认为这样的生活不是人们想要的,不是真正的生活。他在瓦尔登湖生活的两年时间里没有任何人的打扰,从而产生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呼吁人们注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一生之中过度地对物质生活追求而忽略了人生的本来面目则是悲哀的。
三、《瓦尔登湖》所表达的梭罗的精神家园
在瓦尔登湖,梭罗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简单,用很少的原材料建造了他自己那舒适温暖的房子,他自己播种耕地,自己在河里钓鱼,自己做饭。他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因此需求很少,在纯洁的大自然里梭罗悟出了人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花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来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过多的欲望造成了一个人的痛苦,他认为生活的最高准则就是简朴的生活,不含一丝杂质,如大自然一般。
瓦尔登湖对于梭罗来说是其精神家园、心灵圣地,在现实喧嚣的时代下寻找一个幽静所在,在这里思考、感受、观察,以此来透视外面的整个世界。同时他也向世人展现了怎样去寻找自己的圣地,怎么去为了更好地生活,过着属于自己的简朴生活。
1.摆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梭罗在其《瓦尔登湖》中极力推崇亲近自然、简朴生活,他并不是希望人们去大自然中生活,摈弃现代世界,更多的是呼吁人们脱离世俗的影响,从物质生活的泥潭中走出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于自我精神生活的完善上,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可以这样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把自己所有的物质需求降到了最低,却是怡然自得、非常轻松快乐地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大量的时间他都用来了创作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上,他以自身为实验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简朴生活之道。
梭罗所倡导的简朴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摆脱世俗生活方式的模板,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对于自身以及周围世界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认为,不论任何人任何事物只要与自然脱离开来,便成为无水之源,变得越来越软弱。因此,瓦尔登湖就成为了梭罗本人生命中的绿洲。
《瓦尔登湖》告诉人们如何去放松自己的心灵,如何摆脱物质生活对于自己的束缚和羁绊,如何认清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梭罗告诉人们何为人生在世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无论现实社会多么浮华,只要自己保持内心的一片清灵,为自己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按照自己的方式坚定地生活下去。
2.简朴生活、回归自然
梭罗一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然的追求。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的认识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坐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树、山核桃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梭罗对于自然是钟情的、尊重的。他认为,只要与大自然亲身接触,用心去感受,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最后回归于对自身的思考,获得精神品味的提升。在《瓦尔登湖》里,梭罗与湖达成了一种最为和谐融洽的关系,也在他回归自然中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满足于基本生活的需求去追求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使自己更充实、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四、结语
《瓦尔登湖》以梭罗亲身经历为范本,呼吁人们如何明智地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瓦尔登湖》倡导着一种生活方式——“简朴生活”,这种所谓的简朴是外在简朴、内涵丰富,并非让人们返璞归真,完全摈弃现代文明。他打破了世俗的生活方式,对于此种生活的亲身尝试,进而证明了此种生活方式的可取之处。人们完全可以在较少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下生活,人们一旦抛开了世间的浮华,抛开了对于物质需求的欲望,花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自然,和大自然和谐共存,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大众内心深处所追求的。
在现在这个经济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多数人都为了生存奔走于各个城市之间,最终导致了内心精神世界的极度匮乏,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我们不能像梭罗那样隐居在瓦尔登湖,但是我们必须保证自己内心的清灵,把握好每个人心里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
[1] 卢凌.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3,(02).
[2] 胡芬.细品《瓦尔登湖》中的禅宗[J].消费导刊,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