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
2012-08-15郑安纲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郑安纲[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作 者:郑安纲,硕士,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传统文化。
《废都》是作者贾平凹于1993年发表的以当时历史古城西安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古老的王朝故都——西京,在社会发展历史的大潮下,荒废成了中国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城市,以此为小说命名。但伴随西京这个城市一起荒废的还有一群在畸形社会精神形态支配下,做着各种非主流畸形事情的文化人,他们的沉沦之路与废都的沉沦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由于小说大胆独特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前瞻的性描写,使《废都》自刊发之日起,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文学界对《废都》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时间在我国当代文坛掀起一股“废都热”。本文着重选举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分别为《废都》创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废都意识”,小说《废都》在内容、情节、思想以及人物塑造上所体现的“废都意识”以及小说创作背景。
一、小说《废都》内容、情节与人物塑造体现的“废都意识”
《废都》是一部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贾平凹在其创作的当年,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作者曾在小说出版后提到在《废都》创作时他个人所遭到的困境与苦难,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触动。俗话说“愤怒出诗人”,正因如此,作者将自己所感和前瞻性的敏锐观察力深入到了整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也只有对整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在完成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化中的行动、思索和途径的探讨,才是深刻社会变革留下的有意义的东西。小说《废都》可谓是对一种残缺和残缺修复的真实写照。
废都的原型是西安。西安作为中国的一朝古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为了一座荒废的都城。相对于中国,西京是一座废都,相对于地球,中国又是一个废都,相对于整个宇宙,地球是一个废都。作品就这样渲染了一个膨胀的废都,突破了西京的小范围局限,具有历史的特点。表面上看,西京在社会转型时期百废待兴,市场兴旺,经济发展迅猛,而在这个城市的骨子里,在城市文化、政治领域都隐藏着腐朽的味道。“废”是世纪末艰难的生存状态与情绪,是过去辉煌所带来的文化重负。但在对小说《废都》进行解读时,不能一味地看成是颓废、不思上进的情绪,世纪末也是另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所谓物极必发,颓废后的废都必然会获得重生。
二、贾平凹在《废都》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废都意识”
1.废都意象《废都》中的“废都意象”是“废都意识”的艺术载体。作者在小说中所有的描写都可以看出是对“废都意象”的铺垫与载体。
庄之蝶与孟云房从杨贵妃墓上取了坟土育出的四朵奇花,分别是唐婉儿、牛月清、柳月与阿灿的影子,这四朵奇花后来被庄之蝶不小心用热水浇死,是对四人命运的一种暗示,为文章奠定了一种悲伤的气氛。作者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了意象这一概念来传达小说的主题与“废都意识”的塑造。如庄之蝶的岳母、牛和拾荒的老头这三个意象,也创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敦厚、淳朴的形象,“牛”似乎是老牛和牛月清的一种暗示,传达出了对传统故乡社会文化的迷恋;庄之蝶岳母死而复生的诡异,是入世不清的象征,表达了一种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能为力;拾荒老头的形象是一种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一种常见状态,是暴躁、急功近利心态的一种象征。以上这些都是“废都意象”对“废都意识”的一种体现和探寻。
2.废都性貌体现“废都意识”小说《废都》遭到评论界谩骂和口诛笔伐的主要原因是《废都》中体现的“废都意识”,特别是其中对性貌的体现。分析《废都》中的“废都意识”可以借评论界之口窥见一斑。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约束下的国人意识与行为,使人们对“性”多以邋遢、腐化和不健康的解读。此外,《废都》中大量性描写冲破了《金瓶梅》中的形象深度与广度以及读者的心理承受力。作者在小说《废都》上的包装也被指是有目的的“性包装”,被指用媚俗引发人们的性幻想,正因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出位“性”爱,不难理解到作者在创作中想要传达的“废都意识”。如果在小说中抽出性爱形貌而以所谓的阳春白雪代替,那《废都》这部作品以此命名还有什么意义?以“废”为主旨怎么得以体现,又如何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可见在展现“废都意识”上,性貌描写绝不是细枝末节,它是连接整部小说的主干。
3.形而上的“废都意识”小说《废都》绝不是对文人雅士昏暗、腐朽生活的简单投射,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性”的正视与思考,作者将小说中一个城市与一群人的命运联系起来,用“废都”缔结出一个意象,“废都意识”有两种形而上的解读:一是对庄之蝶等文化名人的追名逐利及欲海沉迷与灵魂挣扎的描写,来反思和探讨中国当今文化人的现状、心态与自我救赎的道路。二是对当今社会众生都市中存在着“废都意识”的大力批判,警示人们不要对名利的盲目追逐,对金钱的狂热崇拜,防备人性的沦陷和道德的滑坡。可见作者在小说《废都》中并不是外在浅显的性描写,而是有所寄予,通过对从废都中走不出“废”命运缘故的探讨,寄予废都以新生。
三、《废都》创作主题中体现的“废都意识”
1.文化之废小说以“废都”命名,重在挖掘主题中“废”的具体形态与表现。文中对岳母、老牛、孟云房等角色的塑造,在文字上都洋溢着迷信之气,算得上是文化之废。比如:孟云房是一名古典文化的研究员,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理应有所创新,挖掘新的文学观点,打破“废”的形象。但作为一个文化人,他却沉迷于卜卦与气功的虚无道学,一副迂腐封建的老夫子形象。但同老岳母一样,他的卜卦之术却常能使人信服,使周围人都陷入一种宿命论中。这是对封建腐朽文化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废都文化的一种体现。唯一可以对着“废都”形象拨乱反正的人物只有老牛,他算得上是个机敏的哲学家,他思考人类与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与环境,反思社会交际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鞭挞人类社会各种丑陋与黑暗之处,尝试揭露生命的本质。作者通过对老牛的正面形象刻画,看似与小说主题格格不入,但作者的巧妙安排正是借老牛之口,将有关废都的发展变化、精气神以及废都内芸芸众生的丑态一一道明。
2.社会之废文化之废只是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所刻画的外在表现,而“废都意识”的本质和内涵在于社会之“废”,这也是整部小说着力渲染与揭示西京这个小城市中浮华腐朽下社会圈的丑陋与黑暗。
社会之废体现在四处,这四处也是围绕小说中的四大文化名人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只是借这些文人雅士的形象来观察整个西京的“废都意识”。“一废”体现在作家庄之蝶,对其拜金主义与唯利是图的观念的刻画,这种思想只是西京腐朽意识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思想意识。庄之蝶与周敏、洪波等人为了追名逐利而相互利用,一方面,庄之蝶陷入官司中,使他备受痛苦的折磨;另一方面,他的追名之心被周敏利用,自食其果。此外,他还在四个女人间周旋而不负责任,害得她们最终以悲剧收场。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他的“废”还体现在对朋友的出卖,对心灵的违背,对名利的追逐,他简直是名利场上一个内心满是腐朽铜臭味的伪名人。“二废”体现在书法家龚靖元,他功成名就后沉迷于赌场,将财产很快挥霍一空,最终也因赌博丧命。他的儿子也沉迷吸毒,过着消极悲观的生活,崇尚虚无缥缈的意识。“三废”体现在音乐家阮知非,他纵情酒色,乱搞男女关系,集虚荣、伪善等于一身。“四废”体现在画家汪希眠,作为一个画家,他才艺高超,却不专心作画,作艺术,反倒倒卖假画,敛财有方,最终被警察逮捕,是个典型的违法分子。小说围绕着这四个文化名人的各种肮脏思想与行为,通过一场官司将错综复杂,充满利益关系的人际关系和官场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之分表露无遗,扫荡着西京这个日益废弃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贾平凹的《废都》,因其中大胆独特的性态度和出位的性描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是首印五十万册,消费市场异常火暴;另一方面,却形成了主流意识形态中当今文学界和批评界的争论不休。争论的重点体现在了《废都》所体现的“废都意识”上,而这种意识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废都意识”的理解我们不能一味予以否定,其中更有作者对“废都”的寄予,世纪末的荒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新生。
参考文摘:
[1]王志林,高睿.论《废都》中的“废都意识”[J].学理论,2010,(03).
[2]邹淑琴.论贾平凹90年代长篇小说的家园意识[D].新疆大学学报,2002,(05).
[3]宋珂慧.论贾平凹90年代都市小说中的民俗意象[D].四川大学校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