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霍桑《红字》中的女权主义意识
2012-08-15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信阳464000
⊙沈 军[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 河南 信阳 464000]
一、霍桑与《红字》
19世纪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在作品中擅长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和对人物性格进行心理分析,构思精巧;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寓意深刻。《红字》①是其主要代表作品之一。霍桑是在19世纪美国女权运动高涨的时期创作《红字》的。在这样的特定社会条件下,一些女性作家从女性立场出发,出版了不少相关的作品,奠定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这引起不少男性作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纳撒尼尔·霍桑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当时许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女权运动、女权斗争的美国妇女,了解到当时最深刻的女权主义思想,这些激发了霍桑女权意识的产生,为他的女权主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红字》讲述了在17世纪中期发生在波士顿的一个爱情悲剧:当时的社会是清教主义至上,出身于英国没落贵族家庭的海斯特与一个畸形的年老学者奇林渥斯结婚,婚后,在移居波士顿时,丈夫奇林渥斯因有事滞留荷兰,海斯特先行到达波士顿,而后据传丈夫遭遇海难。在独居生活中,海斯特爱上当地牧师丁梅斯代尔,并育有一女,取名珠儿。海斯特的行为被当地的清教教义所不容,被逮捕入狱,并被法庭判有“通奸罪”,令她在刑台上站立三个小时当众受辱,并终身佩带一个象征“Adultery”(通奸)的红色字母A作为惩戒。
《红字》的表层结构主要描述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的通奸行为,并由这一事件而引发出的一系列矛盾。而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在讴歌与描写海斯特如何去战胜精神上的极大痛苦,揭示出海斯特的那种坚韧不拔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映了清教徒殖民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丑恶。
二、《红字》中海斯特女权主义的表现
霍桑成功地塑造了海斯特的形象。海斯特的一系列行动都是她自我精神力量的体现。海斯特是一位敢于反抗不合理婚姻,反抗命运,追求自由纯洁爱情,期待男女平等地位的伟大女性;霍桑从正面描写海斯特对穷人的热心和仁慈,到侧面描写丁梅斯代尔如何受到良心的谴责,一直到最后海斯特最终被市民们认可并尊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女权主义立场上支持海斯特的行动。
“对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神圣的,我们要打倒一切,包括我们自己。”海斯特的女性思想就是要打倒一切,打破束缚在人们心灵上的枷锁。同精神上的痛苦抗争是海斯特独立自我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从一开始海斯特就她独特的装扮显示了其内心狂放大胆的渴望,海斯特认为,她与奇林渥斯的婚姻是“一种错误而不自然的关系”,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他们的婚姻绝不是以相爱为前提和基础的。海斯特年轻貌美充满活力,奇林渥斯却年老体弱畸形丑恶。对于这样的结合两人都表示“彼此都委屈了”。奇林渥斯选择海斯特作为妻子是因为海斯特的青春美貌,另外他希望从海斯特身上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海斯特答应嫁给奇林渥斯是因为当时不谙世事,受了奇林渥斯的诱惑,简单地认为在他身边就是幸福。奇林渥斯赢得了海斯特的婚约却没有赢得她的心。她的“含苞的青春”几乎被埋葬在这不合理的婚姻中。劳伦斯说过“如果精神和肉体不能和谐,如果他们没有自然平衡和自然的相互尊敬,那么生命是难堪的”②。
海斯特在负罪受辱的岁月里,处处行善积德。她总是出现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之后又默默地离开。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A”与“Adultery”的联系,这时红字对她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引起世人轻蔑和嘲笑的烙印,而是与Able结合在一起,红字早已不再象征Adultery,海斯特不再孤单(Alone),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好感,在世人眼中她已不仅仅是个帮助人做事的能干的女人,而且能从精神上和心灵上给人引导和鼓舞的天使Angel,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海斯特大胆的个性追求与清教主义至上的社会道德发生了冲突,她敢于砸碎神性的精神枷锁,让人性进行了一次自由的翱翔,使人生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孩子珠儿是母亲性格的一面镜子,她的“纯洁的生命,承受着不可预知的神意,从一种茂盛的罪恶的热情中,开出一朵可爱的不朽的花”,她有一种战斗的气质,一种狂野的、好动的、不守纪律的习性和反抗精神,遇到来自清教社会的侮辱与歧视,她敢于反抗;她蔑视那些小清教徒们,她会抓起石头对他们扔过去;她那完美的体态,充沛的精力以及无谓的反抗精神,无一不是她母亲精神的再现。最后,海斯特的“人性”在逆境中更加富有反抗精神,她鼓动牧师与她一起逃往远方,去做“自由人”,是对“神性”压制彻底的抗争,也是她性格发展的新阶段。
海斯特渴望并苦苦追求的爱情,即人生而具有平等、自由和爱的权利。海斯特无法摆脱强加在她身上的耻辱,但是她的内心深处却激情澎湃。她和丁梅斯代尔真挚深厚的爱情支撑着她,她才会拥有足够大的精神力量去独自佩戴红字A,坚强地承受一切来自社会的辱骂和谴责。她一直在为自己爱的权利与清教教义下的社会环境斗争。海斯特是勇敢的、善良的,也是诚实的、忠贞的。她把感情看得很神圣,不管她承受什么样的惩罚,她都坚决不说出丁梅斯代尔的名字,这是她对爱情的忠贞。“他们不但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给人类灵魂带来了希望之光,更重要的是他们无不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启示:自由是要通过斗争才能获得的权利,而人类前行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为了自由而不断地、英勇不屈地同各种枷锁、束缚作斗争的历史,在这种斗争中人们对自由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接近自由的本质,自由国度的疆界地域也越来越广大辽阔。”③
海斯特的女权意识是敏感而先进的,但由于当时虚伪的社会道德和腐朽的社会制度,纵然她有多么坚强的女权意识、大胆的反抗行为,最终还是无法战胜强大的清教势力,酿成社会悲剧。海斯特所表现出的女权意识正是那个时代广大追求自由幸福权利女性的精神写照。
三、《红字》中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
霍桑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因素,形成了既为清教主义等旧观念所萦绕,又抱有人道主义等美好理想的复杂的世界观。《红字》是一部宗教背景下的作品,它的任务是在探讨原罪及其后果的前提下真实反映清教社会中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妇女的生存状况。海斯特宣扬爱情带来的幸福生活,虽然对霍桑来说是个乌托邦式的梦想,但是却表达了他对女权主义未来的希望。海斯特成功地让红字有了更加深刻的寓意,象征着那些无法将她们自己从父权制度的锁链中解放出来的妇女的火炬,给她们指明了道路。
霍桑在《红字》中颂扬了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纯真爱情,对他们质朴、诚实、善良的“人性”予以肯定,对他们悲惨命运表示同情,对造成悲剧的社会和宗教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无论是人性的恶,还是自身的性格弱点,以及所处的社会,都是造成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但是究其根源,所有的这些原因,都是清教徒殖民地及宗教的某些不合理的伦理制度造成的。霍桑在作品中所揭示的女权主义思想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霍桑的伟大在于他能以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暴露黑暗、讽刺邪恶、揭示真理。“小说的主题十分清晰:不是对罪恶的研究,不是关于罪恶的影响,而是罪恶惩罚的有效性。处罚只是对某些人有用,并非对所有人有用。在描述效应中,霍桑倾向于表达他对父系社会的谴责。”④正如霍桑在《红字》中所期待的那样,“妇女要得到真正的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打倒整个社会体系,重新来建树。其次,男人的本性或者说是已经变成本性的长期遗传的习惯,必须根本改造,那时妇女才会享有近似公平而又合理的地位”⑤。霍桑对海斯特这一前卫思想的塑造真正吐露出西方一代女性的心声,表达了他对新英格兰殖民统治时期的妇女状况的关心,而在《红字》中对女主人公进行正面、积极的褒颂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了霍桑不愧是诞生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女权主义先驱。
① 霍桑:《红字》,周晓贤、邓廷远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文中有关小说引文均出自该书,不再另注。
② 杨政.人生壮游·精神探险·智慧激情·200部世界名著展评[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98.
③ 常品.自由的抗争——重读霍桑《红字》[J].文教资料. 2005,(35):45.
④ 李芸.《红字》中海斯特的边缘地位——霍桑女权主义意识体现[J].琼州学院学报,2005,(02):36.
⑤ 林亚光.世界文学名著故事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