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中的灵动 纷乱中的深蕴——试分析《简·爱》的人物外貌系列描写的特征和作用
2012-08-15李昕皓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李昕皓[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济南 250100]
作 者:李昕皓,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简·爱》作为女性哥特式小说的代表作品,随着近些年来的研究,资料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对于其主题思想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象的运用、叙述语言的探究以及同三姐妹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很多。但对于夏洛蒂在小说中使用的人物外貌系列的描写技法的分析较少,本文从这点出发,探究出很多《简·爱》在英国文学史上的特质。
一、人物外貌系列描写的内涵与特征
夏洛蒂这部著作前前后后有近五十余个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人物的出场是外貌系列描写的重要部分,这些描写就如同给读者呈现的第一印象,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鲜明的影响。通过外貌的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本文所指的“人物外貌系列描写”含义于此大致相同,又略微宽泛一些,还包括一些神态、动作描写。
夏洛蒂在《简·爱》这部小说中的外貌系列描写有如下几个特征。
1.注重细节,尤为热衷于人物的服饰、发型等外表装束在描写费尔法克斯太太出场的过程中,“头戴寡妇帽,身穿黑色丝绸长袍,还围着雪白的平纹细布围裙”①,在卷二第四章中简进入图书室描写假扮女巫的罗切斯特先生:“他身披红色斗篷,头戴一顶黑色女帽,或者不如说宽边吉卜赛帽,用一块条子手帕系着在下巴上打个结”;在简向她的主人描述自己看到的疯女人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她又高又大,背上垂着粗黑的头发,我不知道她穿了什么衣服,反正又白又整齐。但究竟是袍子、被子,还是裹尸布,我说不上来。”对于小阿黛勒的初次登场,作者描写“她十足是个孩子,大约七八岁,个头瘦小,脸色苍白,五官很小,一头累赘的鬈发直披到腰上”。或许是由于女性作者,亦或者是女性视角的缘故,对于服饰、发型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描写方式,而且这已经形成了阅读者的一种惯例,因而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潜意识地进行跟随。这种作者与读者之间习惯的互动成为文学典型写法的重要构成。
2.主观性的评价和臆测明显附着于客观的描述之后只看上例写小阿黛勒的初次登场,“十足”“累赘”两词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抑扬看法。在海村的路上见到还不认识的赶路人(罗切斯特),她在详细地描述了男人的脸庞、双眼之后,推测“刚才遭到了挫折,并且愤怒过”。对于“情敌”布兰奇则用了各种夸张和贬义色彩的词语来形容她的长相,甚至用“里德太太的眼睛”来比喻,足见其主观情绪的疏离,而在这之后,她评价道:“天才总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无法判断她是否是天才,但她有自我意识——说实在的相当强。”“她在追猎”,“也许很讥诮,但绝非厚道”,“说得很出色,非常流利,语调也正确”。
这种主观性评价的跟随,随时随地的“我想”“我发现”,一方面是由于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随着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地成熟。简的形象越来越有独立的思想和品味,而且她一向自诩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无论是一种自傲还是一种自卑,简在不断地通过这种方式强调自己的特殊。另一方面,这是一种浪漫气息的弥漫,是一种变相的抒情。这一点放在对男主人公的前后三次描写的对比中能够鲜明地看出情感的走向。
3.静态画面感的呈现方式以及环境的铺垫与渲染在书写人物的时候,夏洛蒂习惯在介绍人物之前先渲染一下周围的自然或环境。就如同在画板上安置一个背景,让人物真实可信而不至于单调。如在写费尔法克斯太太之前,她写道:“这是一个舒适的小房间,温暖的炉火旁摆着一张圆桌,一把老式高背安乐椅。”在写第一次正式与罗切斯特见面时也有一小段关于餐室吊灯、炉火、拱门、帷幔的描写,特别用雨声来让一切都寂静无声,创设了一个大的人物活动场景,静态画面感十足。
夏洛蒂习惯在写人的时候把人物静态化、画面化,在写费尔法克斯、圣·约翰、罗切斯特的第一次出场时候,她都把这些人的场景比作“画作”“一幅线条柔和的写生”等。在此,由于是自叙体的方式,因而作者的表现与简的思维模式呈现是一致的。本文认为这是具有绘画特长的人的一种天性的分析,她已经习惯于这样的一种记叙,因而呈现在读者眼前也是如此。
二、外貌系列描写的模式与变体
根据以上特征的总结,可以大体看出,夏洛蒂在构筑人物的出场效果之时,首先进行自然物的背景渲染,然后是事无巨细地进行详细的刻画与描摹,描写尽量客观写实,但是在这之后加上有严重个人倾向的简·爱式的评论批判。这即是夏洛蒂·勃朗特在人物出场前描写的一般模式,这个一般模式可以在“盖茨海德庄园——罗沃德——桑菲尔德——沼泽居——芬丁”整条线索下找到对应的情况,已经成为一种惯常的模式。
《简·爱》有很多“名场面”,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罗切斯特庄园的贵族们的聚会。这部分是人物外貌系列描写的盛宴,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轮番在上演着时装秀,然后读者始终是在和简·爱的心灵沟通着,与她保持着一致的“阅人观”,进行着心中赞叹与批判的交织。这正是上述模式的大会合之处。
为了避免单调与重复,夏洛蒂把群像的构筑进行了取舍。在介绍贵妇人和贵族小姐的时候,本着“两简一繁”的原则逐步地把要交代的人物介绍清楚,并拿自身心理的评价作为其中的分割线,达到良好的节奏舒缓的作用,在群像描写中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对男宾们的介绍则聚焦于罗切斯特身上,进行了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对比,而且男主角的整个描写活动处于动态的描写方式中,更突显其与众不同。
三、人物外貌系列描写的客观效果与作用
可能由于夏洛蒂个人成长的经历较为特殊,《简·爱》在写作时作者社会经验极少,而且是在《教师》(1847)写作之后仓促完成的,写作成名实属具有传奇性。因此不可避免地附带着对于过去力量的学习和新生力量的自发。前后的过渡与交会是夏洛蒂《简·爱》颇能引人注意的一点,在思想上是新旧时代精神的折射,在形式上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1.于思想上,反映时代精神人物外貌的客观描写,涉及到了圣经、神话、史诗、古典名著、历史典故、莎士比亚的著作。布兰奇假扮的“宗法时代的以色列公主”利百加②,罗切斯特受难之后的尼布甲尼撒③、棕仙④之喻,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地提醒着抵御诱惑、纯净心灵的基督教意识,抑或是“放纵——受罚——忏悔”的宗教生存模式。
那些更多世俗的、杂乱无章的上流社会的描写,于表层的描写上可能是受到“银匙小说”的影响,但本质上则是对立的“维多利亚精神”——务实、勤俭、自助、重责的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夏洛蒂不自觉地处于了两种思潮的交会处。
2.于形式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简·爱》虽然一直在文学史上划归于19世纪现实主义的作品,但是,不可否认小说的语言和情节“富有激情和诗意”⑤,夏洛蒂是个深受浪漫派诗歌熏陶的小说家,推崇的是想象力与热烈的情感。
《简·爱》更多表现的是主观自我而非物质世界,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体现了浪漫小说的特征。同时其中所采用的意想不到的比喻、夸张的手法,例如“服装都往外伸展得很阔,仿佛雾气放大了月亮一样,这些服装也把她们的人放大了”“,她们在房间里散开,动作轻盈飘拂,令我想起了一群白色羽毛的鸟”,这些都是存在在本文所定义的“人物外貌系列描写”当中的描述。简·爱富有浪漫激情和反抗精神“,班扬式的自律自强精神与对人间自有幸福的浪漫主义渴望构成两种动机趋向”⑥,并不仅仅是浪漫激情的代表,这种细碎的描绘中亦压抑不住夏洛蒂诗性的翅膀。一边是严苛的写实描写,一边又是鲜明的亮丽想象,真正的是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①[英]夏·勃朗特:《简·爱》,黄源深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②利百加:《旧约·创世纪》第二十四章第十八节:以利以泽向利百加讨水喝。
③尼布甲尼撒:《旧约·但以理书》第四章第十三节:当时这话就应验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赶出离开人世,吃草如牛,身披天露滴湿。
④棕仙指英国传说中夜间替人做家务和其他工作的仙童。
⑤黄源深:《〈简·爱〉译序》,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⑥黄梅:《不肯进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高继海.英国小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赵竹轩.《简·爱》的叙述语言与主人公的个性发展[J].安徽文学,2011,(08).
[3]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02).
[4]纪蓉慧,庄兰华.试论简·爱的特殊品质在小说中的作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