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探讨
2012-08-15王国真山东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王国真[山东菏泽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15]
作 者:王国真,山东菏泽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翻译和英语语言学。
一、引 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20世纪著名作家,他一生有很多作品问世,主要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等待的一天》等。1954年海明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的典礼上,瑞典皇家学院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做出这样的介绍:海明威是我们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忠实地、不屈地再现了这个严酷时代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充满暴力和死亡的世界中,他看到了勇气和同情,这是他最突出的标志之一。“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约中见博大”,这是对海明威语言风格的概括,轻松简约的“海明威语体”影响了很多的后世作家。
二、海明威小说语言特色
海明威一生经历丰富,极富传奇色彩。海明威参加过一战和二战,战争给他积累了阅历,更是给他带来了伤痕。这些经历为海明威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1.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塑造画面
简洁、明晰是海明威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往往都是用简单的词语或者是句子来描述立体的事件或者表达真实的情感。简洁、明晰的语言特点使得小说通俗易懂,海明威的小说得到各个层面读者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语言简约化特征有关。
在小说写作过程中涉及到词语,海明威往往会选择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或者短语。纵观海明威的全部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在海明威所要表达情感时,涉及到的副词往往只是使用“and”来表示。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短短的一句话就出现了好多次“and”:“He settled comfortably against thewood and took his suffering as it came and the fish swam steadily and the boatmoved slowly through the dark water.”(他舒服地坐在木头上,缓解下他的痛苦,大马哈鱼依然持续着游着,小船正在慢慢地向深海中游去。)另外,海明威很少使用复杂的句子,往往句子都是简单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形式。在《老人与海》的文章中,当大马哈鱼被鲨鱼吃得仅仅剩下骨头的时候,海明威自言自语道:“Ipity him.”(我同情它。)仅仅三个单词将海明威的不舍和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写“Ipity the fish which is large(我同情这条大鱼)”等,三个单词就已经力透纸背。
海明威的语言之所以简洁、明晰,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看来,作家重要的是将事件表达出来,在于描述,而至于事件所要表达的意图或者是情感都是靠读者自己去鉴别的。而简洁、明晰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切合了他的这个要求,他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而不是使用极为正式或者官方的语言就是为了不通过词汇或者句子来对读者产生任何阅读性的干扰。在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有这样的描述:当受伤的亨利从家乡重返战场前线时,他所看到的是战争的慌乱和战士的抱怨。这样的结果让亨利心烦意乱,于是有了亨利和牧师的对话,特别是亨利的一句“(1 believe)In sleep.”(我相信的是睡觉。)仅仅五个单词将亨利对战争的厌倦以及迫不得已参加的无奈。
2.以内心独白挖掘灵魂
注重心理描写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语言特点,海明威描写心理的句子极为形象。从理论上来说,心理描写主要是指通过作者对当事人进行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当事人心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作家在撰写文章时使用心理描写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心理描写更能够描写当事人的各种情感纠纷和历程的感受,可以更自然地表达当事人灵魂深处的灵动,心理描写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达到确保小说人物和事件真实的目的。
海明威在文章撰写中注重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一方面包括了心理的描写,同时也包括了使用的内心独白和重复的手法,两方面的描写相结合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当事人的内心活动。在海明威撰写的《永别了,武器》里,凯瑟琳因为难产,生命存在很大的危险,亨利在手术室外面等候着,心里不断地说:“Butwhat if she should die?She won’t die.”(她死了可怎么办?她不能死。)就是一段短短的内心独白中,海明威的这句话就重复了十多次。亨利内心的独白和反复的重复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他担心凯瑟琳的那种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灵魂深处的依恋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的反复重复将亨利的痛苦表现得极为形象,在亨利反复重复自我独白时也深深感动了读者,将读者带到了海明威所刻画的人物的灵魂深处。
3.融直白的语言刻画英雄
语言直白也是海明威语言的重要特色。语言直白这一特点一方面与海明威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海明威的习惯有关。海明威在写作的时候并不是常规地坐着写作,相反,海明威往往都是站着写作,而且一只脚站着。这样“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直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这样的习惯,这样表达思想直接表现就是语言的含蓄。这样直白而不嗦的风格,同时又内涵丰富,引发读者的思考。在《等待的一天》中,小男孩的父亲回到家后,小男孩误以为自己要死亡,所以正在沉重地考虑关于死亡的话题。海明威在描写对话时,极为简单:
“About what time do you think I'm going to die?”he asked.
(你认为我什么时候将死?儿子问。)
“What?”
(什么?)
“Abouthow longwill it be before Idie?”
(你认为我还能活多久?)
“You aren't going to die.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你不会死去的,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Oh,yes,I am.I heard him say a hundred and two.”
(哦,是的,我不死的,我听见他说我可以活一二百岁的。)
在《等待的一天》中,海明威就是以这个部分开始正式介入文章中心,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忐忑直至小男孩的一种洒脱和勇气。最终,海明威这样描写道:“But his gaze at the foot of the bed relaxed slowly.The hold over himself relaxed too,finally,and the next day it was very slack and he cried very easily at little things that were of no importance.”(他渐渐地放松地抓住了床尾,这样最终让他自己也放松下来。从那以后,他变得孱弱,并且常常会为了些不重要的事情哭泣。)海明威描写的这段话十分直白,但是简洁直白却是大智慧,这段话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因为当小男孩在等待的一天中面临死亡而最终知道仅仅是因为自己知识匮乏而造成的误会时,从理论上或者从我们大家的正常思考来看,我们都是可以理解小男孩今后会更坚强,会更珍惜生命。而海明威的这段话则说明了小男孩在经历死亡恐惧之后的脆弱,“he cried very easily at little things that were of no importance.”(他很容易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小事而哭泣。)这句话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但是想想,只不过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又是在情理之中。当我们能够感受海明威这句话的妙处时,就能够体会到海明威这句直白的话是多么有智慧,看似直白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对人生做出总结。语言直白中的脆弱并非弱者的表现,正如海明威本人以自杀结束自己生命一样,那应该更是一种“硬汉英雄”。
三、结 语
海明威作为20世纪极负盛名的作家,其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语言风格影响了一批作家。本文主要是从海明威语言的简洁、明晰、注重内心独白描写以及语言直白简洁这三个层面开展。通过对海明威语言特点的把握可以加深我们对海明威作品的理解。
[1]张薇.叙述学视野中的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2002,(03).
[2]田园.浅述《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语言及哲理[J].科技信息,2009,(06).
[3]张伟,聂颖.浅析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的形成[J].华章,2009,(13).
[4]兰兴伟.海明威短篇小说艺术风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