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庸之道
2012-08-15李奕慧
李奕慧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中国人处世所遵循的是中庸之道,这被很多人解释为压抑个性、保守、不能创新。而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大力宣扬思想独立及个人自由,最大限度地张扬人的个性。由此,很多人得出中西方文明是截然不同的结论:中国文明主张压抑人的个性,西方文明则大力倡导张扬人的个性。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需要深入反思一番。
一、中庸之道与均衡原则
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呢?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是谓之中庸。我们理解为,当国人处事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各方面的利益,寻求一种中和的解决办法。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中庸之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孩子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他觉得这件事是自己很感兴趣的、完全正确的,而且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自信只要行动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他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从自己的思想观念出发,竭力反对。于是,这个孩子因为父母的阻力,放弃了做这件事的打算。这里的阻力在现实生活当中,当然不仅仅来自父母方面,它还可能包括来自社会上其他人、其他力量的反对。此时这个孩子,任凭他再有能力、再有思想,他也不能继续坚持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去行动了。他要与这些阻力相妥协,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折中的行动方案。这便是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
在西方,同样的事情,父母非但不反对,还会去支持、鼓励孩子去做。社会上的其他人、其他力量也为这孩子做这件事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条件。也就是说,非但没了阻力,孩子的梦想和事情在众人的合力之下获得成功。这是众人所知的西方文明,这就是西方鼓励个性的体现。但是这里有个基本前提是西方文明是在一个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以西方经济学来说明。
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要学经济学不可能不学西方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中无论是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经济学派,还是古典综合派,或者其他的哪个派别,他们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前提,那就是“均衡”。当讨论市场交易的时候,买卖双方所遵循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均衡”。买方希望以最少的钱买到价值最大的物品,而卖方则希望以最高的价钱卖掉该物品。如果买卖双方都毫不妥协地坚持自己的立场,那么这个交易就将无法进行,这与事实是违背的。现实情况是买卖双方最终会通过妥协的办法来解决。他们进行商定,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进行交易。此外经济学中还有“效用论”,“生产论”,“占优原则”,“报酬递减规律’等等,所有这些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都遵循均衡原则。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讲马克思主义,但请大家别忘了,马克思也是西方人,他的哲学也好,科学社会主义也好,都建立在他的经济学说的基础之上。而他的经济学说中关于均衡理论的表述是很多的。甚至也可以说是他《资本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理论。这一点,读过《资本论》的人都不会陌生。西方经济学也好,马克思学说也好,他们所说的“均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和”或者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中庸之道”。
现代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等等无不是从西方创立的,这些科学所揭示的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电子的性质、原子核的性质,它们本身都保持着一种中和均衡的状态。甚至牛顿力学也给我们揭示出了运动均衡和力均衡的必要性。可见,中庸之道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而且也体现了自然世界本身的运动规律。简言之,中庸之道是一种自然法则,人也不例外。因此,无论是中国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不可能脱离中庸之道,只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
二、中庸之道的中西差异
如上所述,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背道而驰。我们中国人提倡中庸之道,而西方文明则倡导要遵循均衡原则。这里中庸之道和均衡原则在本质上是一个意思,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述而已。中西文明具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只是侧重不同。
中国文明强调更事情的整体,而比较忽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压抑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文明要比东方文明更为积极一些。西方既有经济上的中庸(现实因素),又有文化上的个性、创造和创新。从现在人们的思想情绪来看,很多人对现实抱有一种埋怨的情绪。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未能实现其个性。而欲消除人们这一情绪,就不得不让人们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扬创新精神。
真正意义上尊重个人、尊重个性、尊重创造、尊重创新。等这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东西方文明之区别了。它们完完全全属于人类文明。而这一文明并非是不可能的。在唐代,在某种程度上,就有这种文明。而现在西方文明其包容性如果再能扩大,不排除外来文化,不歧视外来文明,就可以成为这种文明。在这个层次上,文明是普世的,没有东西方地理区域的区别。
中国人现在之所以强调东西方文明的区别,说穿了,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这样想的人,实际上他们是在担心,如果我所说的文明成为现实的话,东方文明就丧失掉了,他们是在竭力恪守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明,而不管这种文明是否是好的,也不管这种文明是否需要创新和发展,他们只是在恪守。
我们应该遵循的一条原则是不管是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还是从西方学来的,都要经过加工、创造形成新的文明,这个文明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发扬,生活得以富裕的文明。它不是老祖宗给的,也不是学习西方的,它的主体是我们自己。那么到底该怎么创造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文明呢?
三、中庸之道的现代意义
一直以来,国人所强调的是中庸之道,这在现在还活着的 14亿中国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观念的影响不会消失。事实上,我们根本无需刻意强调中庸。我们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血液里就有这种传统。当他做事的时候,他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中庸的思考方式。而另一方面,个性的张扬、创造和创新,在我们这个文化环境当中,一直是受到挤压、排斥和打击的。所以几乎没人敢去创造、敢去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欲建立起这种文明就必须大力提倡个性、创造和创新。
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教给他们这样一种意识。一个人生存在世上,他是靠区别、靠个性、靠创造和创新才能够生存的。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我们不必担心这样做孩子会丧失掉中庸的思考方式。如此一来,中庸和个性、创造、创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都具备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而我们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成为这样的现代人。到那个时候,我们谁也不必去担心美国强大和日本的野心。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国将会是最强大的。这里的强大已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世界第一,人均GDP的靠前,而且更表现为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国家软实力的世界第一。
我们刚才已经说过,我们这里的文明是普世的,是放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当中都会给该国家的人民创造出无比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请注意,我这里并不是文化的侵略,因为这里的文明是普世的,放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他们所具备的个性、创造和创新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所形成的文明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与我们所说的文明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指的文明更应该是一种文明创造方式,而这种方式是普世的。
我们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创造出这样一种既有中庸的思考方式又能充分张扬个性,发挥创造能力,发扬创新精神的现代意义上的新文明呢?我们的答案是教育和实践。只有通过教育和实践,让每一个人的觉悟切实得到提高,素质得到加强,思想独立自由。这样的新人才会创造出这样的文明来。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和实践创造出这样的新人来。当然,这里的教育是大概念上的教育,它不仅仅是指学校里的教育,还包括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得这么一种觉悟、成为这样的一个新人的各种形式:教师讲授、文化作品、媒体传播和大众舆论、自身实践等等。等所有国民通过我们的教育成为我们所指的新人的时候,他们就具备了创造这种文明的能力,而且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他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事实上就是在创造这样的文明。就好像现在一样,大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庸之道。此时,我们所指的文明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而且它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会永远不停的创造下去!
[1]孔子.论语.先进.四书五经.[M].岳麓书社.
[2]朱熹.《四书》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3]赵徒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M]. 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