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2012-08-15张冬凤

剑南文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课文教学模式语文

张冬凤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弋江镇二小学 江西上饶 334400

十年课改,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滚爬摸打中历经酸甜苦辣,我们经历了彷徨、困惑,享受着、也收获着。最后悟出:寻求到一种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为学服务,一切为了学生,才是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

就“小学语文”这一块来讲,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朝以下几方面努力发展:

一、注重并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1、在语文课堂中,字词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

例如,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时,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肃然起敬”);还有一位老师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又有一位老师在课上正音(多音字,儿化音)、析形(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之、氵”的字)、解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领悟表达方法(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这些都是可取的。

2、读书得到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画面。无需赘言,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耳际,孩子们体味到语言自然的美。

3、说写训练引起了重视。随文练笔已不少见,仿写、续写、扩写,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如《将相和》,请学生代廉颇写一份《请罪书》;又如《草船借箭》,请学生为诸葛亮拟写一份《预案》。

二、目标简明,内容简约

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注意整体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大量训练目标,弄得学生疲惫不堪,终无所获;但也不能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更不能目标不明确,以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三、注重整合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

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体现教与学的层次性,清清爽爽,一目了然。比如古诗的教学分四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文章: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想画面)——三读,读出情——四谈感受。如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旅行家树》设计为两大板块,整合推进:第一板块,感受旅行家树的可爱,朗读,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旅行家树的可敬——一是给旅人以帮助,二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朗读,积累。

四、媒体运用得当,教法灵活、简便

摈弃不加选择过多地展示图文资料,甚至“课件满堂飞”。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得主动,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不能让学生只听老师讲,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真意,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成。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

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要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就应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案例】《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一些老师理解单一,认为这篇课文的内容主要是讲“友情”和“守信”,其实课文本身的解读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生的看法不尽相同:如,做人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光明正义而牺牲是伟大的……为朋友的光荣献身而感到骄傲…… 我想:孩子们的独特感受都是有道理的。

“小鸟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此时,小鸟的心情怎样?“也许有些难过……”“也许有些遗憾……”“也可能是对朋友做出了奉献的赞赏……”“自己实践了诺言的轻松……”“或是见到了老朋友的欣慰……”课堂上,学生的理解莫衷一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放飞思维,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六、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温家宝总理听了北京黄城根小学五(2)班陈胜昔老师的《新型玻璃》一课后,谈到:“这堂课老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件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有些问题的应用应该讲得宽一些,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指文中讲的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总理的一席话,不正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吗?诚然,悟出作者的表达方式,谴词造句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也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七、灵活、机变的教学模式

阅读教法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的模式。

阅读教学还要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值得探究的课文,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八、察言观色,教学方法有变化,引领学生主动求学

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一双会说话的、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对灵敏、善于倾听的耳朵,还要有一个灵活、善于机变的大脑。

课堂上的学生程度不一,要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就要有精湛的指挥、掌控技术,既不能摆出一副“霸王”态势,指望靠吓唬、压制学生来稳住课堂,也不能做出一副“俘虏”的样子,在顽皮活泼的孩子面前倒戈投降。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察言观色,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巧妙运用体态语言、精妙的提问艺术、故事插入、声音魅力等,拨动孩子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心弦。当然,老师在安排桌位时,不能让顽皮的学生坐一块。

总之,教师像一根无声的指挥棒,态度是和蔼、谦逊的,神情是亲切的,但内心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清晰的,对学生要求的标准也是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

九、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创造性教学

语文课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就是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内涵,并与之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首先是字面理解,学生试图理解文本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深层理解,学生透过文字看出深层含义,提出补充意见;最后是创造性阅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所想、多思、多疑、多问、多辩,从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出新观点,找到新答案,解决新问题。教师也可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原文之外收集答案,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唤醒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4次对话,课文的内涵也在这四次对话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有位教师在教学完四次对话后,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用这一句式,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假如,我是小鸟,我想对 说:“ ”;

假如,我是树木,我想对 说:“ ”;

假如,我是伐木人,我想对 说:“ ”;

假如,我是作者,我想对 说:“ ”;

假如,我……………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交流,以个性化的回答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个性化的认识是对文本的多元化的评价,也是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教学个案,反映出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十、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

课程资源有些是原来存在的,有些是动态生成的,有些时候需要教师创设,使课程资源无中生有,从而更大程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般的老师利用课程资源;优秀的老师发掘课程资源;最好的老师建设课程资源。

【案例】上课铃响了,方老师还没走进教室,同学们翘首期盼,焦急地议论:“老师怎么了?她可是从来不迟到的呀!”5分钟后,方老师出现在门口,同学们轰烈大叫:“急死我们了。”方老师说:“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急的,把刚才的情景、心情、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好吗?”

教师以“迟到”这一出乎学生意料的行为,激活了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的火花。孩子们对作文的审美疲劳立刻消失了,对习作资源的认识、利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更高的层次。

这一教育资源本来并不存在,是老师用智慧创造、预设了新的资源,化腐朽为神奇,使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法得当,提倡百花齐放,开拓创新。关键是教学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轨道。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每一次都学有所得,逐渐做到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课文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