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脸色·性格·命运

2012-08-15常贯思

剑南文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脸色孔乙己

常贯思

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学(北校) 安徽阜阳 236400

鲁先迅生的小说《孔乙已》意蕴丰厚,笔法老到,历来脍炙人口,读来令人流连忘返。小说从多个角度,用多条线索生动鲜明地刻画人物,集中描述他的长衫、脸色、手、动作,姓名来由及他的说话特点,凸现他悲哀的人生遭际,本文试图通过对孔乙已脸色的刻画来解读人物。

孔乙已的“脸色”是人物描写的一个线索。课文中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已的脸色变化进行了四次描写,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命运,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一、青白——在半饥饿状态中延续生命

第一次写孔乙已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已“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已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是食不果腹的特征,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这“青白脸色”的描写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已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已这个人物的性格作了铺垫。

二、红——被人揭短的尴尬难堪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提示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涨红的脸”再加上“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逼真地表现了孔乙己当时的神情,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孔乙己在真凭实据面前被人揭短的尴尬难堪。

三、灰——内心痛苦被建中的窘迫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孔乙己满脑子的“万般皆下品,唯书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对仕途始终抱着极大的幻想。学而不仕,意味着学而不优,屡试不第便成了孔乙己一生的奇耻大辱。因此一触及他的这块心病,他便语言阻塞,精神颓唐。便失去精神支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心理和穷于招架的痛苦窘迫,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四、黑——精神肉体受摧残后没有一丝语气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是在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断腿前孔乙己出场时是“青白”脸色,他只是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黑”则表现了他已受到巨大摧残,完全没有了一丝活气。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至此,孔乙己完成了他的悲剧命运,在笑声中“粉墨”登场,在笑声中强自表演,在笑声中惨然谢幕。

由上观之,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青白”、“红”、“灰”、“黑”四个色彩形容孔乙己脸色的词,既精当微妙地写出了人物特定条件下的神情心态,又浑然有机地勾连在一起,巧妙地揭示孔乙己命运每况愈下直至悄然离去的因果关系。实在应该为鲁迅先生遣词炼字的精湛艺术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脸色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杞人忧天
看脸色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