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鸿门宴》看影视剧历史题材改编

2012-08-15许娅

电影评介 2012年9期
关键词:戏说鸿门宴影视剧

2011年上映的电影《鸿门宴》是一场关于历史的戏说和颠覆,项羽烫了梨花头,全戏展现现代魅力,刘邦戴的帽子造型颇像飞碟,是个彻底薄情寡义的小人,樊哙则被塑造成了江湖古惑仔,范增变成了瞎子并且会占卜算卦,韩信会时常重复着一句台词“事成后我要得到我应得的”等等,人物几乎全部循着历史脉络被颠覆,和《三国之见龙卸甲》一样,导演李仁港再一次用漫画风格和武侠手段解读了这段历史,使其传奇化、江湖化、武侠化、戏说化乃至浪漫化,这大胆的对历史的改编和风格置换引发了热议。

依据史实来看,处于历史典籍中的鸿门宴,重头戏理应是项羽在鸿门大殿宴请刘邦,而电影则让鸿门宴会变成围棋大厅,刘邦等人进入鸿门大殿就进入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布局,这显然是篡改历史。但也是这一场戏,五局盲棋却拍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以静制动,小小鸿门大殿中如万马奔腾,随后更设计了一场局中局,《鸿门宴》完全不是历史,但经过改编的故事却很有视觉感和戏剧性。比起李仁港前作《三国之见龙卸甲》,2011年上映的戏说历史电影《关云长》和《战国》来讲,《鸿门宴》不仅没有引起人们的反感,反倒唤起了人们对古装历史电影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对戏说历史之作的多角度思考。

近年来,秘史、戏说、宫斗、穿越题材影视剧受到热捧,良莠不齐的质量引发了争议不休。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奇和经典故事丰富也容易被后人所传诵,之后,影视工作者以银幕手段开始对这些历史故事进行大量、反复改编,从早期的《戏说乾隆》、《少女慈禧》到如今的《赤壁》、《步步惊心》等。这类影视作品的好处就是通过其大众性和传播性,对所有观众迸发了一窥究竟、参与讨论和别样读史的欲望。当然也更通过其现象级的争议不休,不停的提出了一个疑问:“戏说历史是否需要底线,这条底线又在哪里?为什么同是改编,但有的则引人赞叹,有的则沦为笑料呢?”

当然,也并非所有改编自历史故事的电影都会受到批评,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李保田饰演的刘罗锅深入人心,趣味横生,电影中的很多段子来源于民间传诵的《刘罗锅别传》与《君臣斗智》等戏谑文学。而历史上的刘墉到底如何,剧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恐怕没有几个观众会去翻历史文献查阅对证。还有《戏说乾隆》,该片是1990年的合拍片,被CCTV评为80后十大经典港台剧(古装篇)第三名。在中视首播缔造了41%的高收视率,在当时大陆各地也是所向披靡,可谓红遍大江南北,演员郑少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帅且最智慧的乾隆皇帝。而赵雅芝的端庄典雅、温柔婉约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剧组以实地取景的拍摄方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运河的沧桑、太行的逶迤、京师的繁华,尤其是苏州的各大名园跃然荧屏,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在欣赏美景。《戏说乾隆》把清帝乾隆三次微服南巡的经历描绘得精彩生动,不仅历史场景宏大,艺术语言诙谐,感情纠葛缠绵,而且故事结构张弛有度,符合观众的收视需要和审美心理,堪称一部叫好叫座的改编历史剧。

因此看来,影视剧对历史题材改编的关键在于是故事的内核,能把一段历史说成一个故事,且说得圆润自如、有高潮段落、符合逻辑,并拥有完善的人物关系,才能具备能被大众接受的娱乐效果。如果说一部改编自历史的影视作品连最基本的内核都丧失了的话,将会面临“不符合历史”、“没有历史依据”的责备。除此之外,熟悉蒙太奇的表现技法也是历史题材改编成功的基本要求。蒙太奇作为影视表现的基本手段,对于《鸿门宴》的导演李仁港来讲,他有他自己的逻辑:“要是你看到的跟所有人看的都一样,那还拍干嘛,我拍一样,你拍一样,甚至观众来拍也一样,凡是《史记》写的就当圣经一样拍出来,这是电影吗?我反问那些批评我的人,电影的定义是什么,要是他们认为电影就是历史,那就错了。电影也不是纪录片,要了解历史,不需要看电影,买一本历史书就够了。”所以说影视剧不是教科书,戏说历史不是细说历史。如果像参考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查阅文献资料就可以了。作为一种娱乐载体,影视剧在不能黑白颠倒地基础上,根据历史而进行艺术加工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影视剧对历史题材的改编并不只是当做市井故事而随便说说,随便听听。影视剧目前作为一种主流的娱乐工具,传播范围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足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影视剧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戏说会把严肃的历史浊化成一连串的玩笑,而玩笑的留传往往更加广泛,人们关注的只是玩笑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正史的本身往往会被忽略。

著名影视制作人张纪中就是反对戏说的代表人物:“我不提倡戏说的古装剧。戏说容易混淆历史,不尊重历史。古装剧只要拍得不是太过分,观众应该能够接受。我始终认为没有争议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现在的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观众都非常有主见,观众积极参与讨论,也有利于编剧和导演有更好的价值取向,同样有利于国产电视剧的进步。而且古装剧作为一个门类,已经深入人心,应该有一些严肃性,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创新是可以的。”

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历史应该就是真实的记录所发生过的事情,而不是按照个人好恶和个人的政治立场去臆想和创造。但事实上偏偏事与愿违,大众平日里所听到所看到的历史文献甚至历史故事中往往都带有或多或少的一点主观色彩,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这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言下之意,所谓史实是历史学家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具备了主观意识形态。

戏说类影视作品往往都奔着一个目标而去:就是要让历史事件变得有娱乐性和大众感觉,要保证观众接受度和收视率与票房,增强商业性等诸多因素,所以这里的历史就不再是具有十分严谨性的“论史”或者“讲史”,而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为了达到娱乐化的目的进行戏剧化地夸大细节或改变事实,成为“戏说”。

就国外电影而言,在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无耻混蛋》中,希特勒死在了美国杂牌敢死队的枪下,但任何一个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希特勒的最终下场,这并不是史实。《无耻的混蛋》严重违反了历史不能“颠倒黑白”这项基本原则,但电影却大受欢迎,其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违反自己主观意识形态。希特勒是二战的始作俑者之一,那么为什么不让这场浩劫早点结束呢?昆汀就是这样借用了大众的主观情绪,采用戏说的方式钻了历史一个空子。从这个角度想想,其实戏说历史就是讲述“某位老百姓心中的历史”的过程,顺应着主流意识形态和戏剧冲突模式,带着充分的逻辑和圆润的叙事,将历史上那些事儿和戏说里那些历史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一路高歌,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戏说之道。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1

[2]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

[3]《中国电影评论六十年》[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2

猜你喜欢

戏说鸿门宴影视剧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戏说自行车行业 3大最“苦”的工作
戏说老公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戏说考试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戏说球迷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