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联歌曲对建国初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2012-08-15郭云楠

戏剧之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苏联时期

□郭云楠

在建国初期,中国音乐教育选择学习苏联音乐教育体系以及苏联音乐文化元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时期的人民思想潮流是以依托政治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一些唤醒民族、自强不息、红色音乐等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也影响了几代人的审美价值及思想。

一、苏联音乐文化

苏联音乐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一苏联人民一的奋发图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苏联人民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的历史功勋,歌颂了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共产党,并以其新颖的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对世界音乐特别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并不会由于苏联的解体而消亡。作为新生的苏联社会主义音乐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

苏联在建国初期,就鲜明地提出了“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确立了文艺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的指导思想,并在纠正“无产阶级文化派”的错误倾向的过程中,明确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思想。即在将文艺作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的同时,必须尊重艺术规律,不能同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业的其他部分刻板地等同起来;在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事业中,必须继承资本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文化,并对其加以改造,才能创造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联的群众文艺首先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歌曲创作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贵族革命时期(19世纪上半叶的十二月党人歌曲)、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时期09世纪下半叶)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时期0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歌曲的基础上,苏联歌曲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从建国初期至50年代的苏联歌曲几乎涵盖了苏联各方面的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有内战时期的群众歌曲,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的群众歌曲,有卫国战争时期的群众歌曲,有战后十年的群众歌曲等。其数量之大、题材之广泛、体裁之多广、手法之新颖、传播范围之广、传唱时间之久均为以往音乐史所罕见,特别是其拥有亿万的听众(亦为歌曲的演唱者),无疑亦为音乐史上所罕见的富有民主性的音乐。这些群众歌曲有的作者就是群众自己,如《我们是红色的战士》、《跨过高山,越过平原》、《青年近卫军》、《我们的火车头》等。后来群众歌曲创作成为苏联专业曲家最关心的创作领域之一(肖斯塔科维奇也作有《相逢之歌》等群众歌曲)。应该指出的是,苏联群众歌曲不仅有进行曲等充满战斗性的、抒发集体主义的一面,也有抒情、浪漫的、抒发个人情思的一面,即使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群众歌曲也是如此(如《海港之夜》、《第聂伯河之歌》等)。

二、建国初中国音乐流派的产生

由于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援华,中国的音乐全盘苏联化,在这种意识形态下,中国人民的对艺术的审美都趋向苏联,学苏联的生活模式,穿苏联的服装,学俄语,唱苏联歌曲。不管是大场合还是小范围,苏联歌曲都可以听的到。大量的歌曲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海港之夜》《战壕》《窑洞里》《神圣的战争》《灯光》《红梅花儿开》《山楂树》《歌唱动荡的青春》《远在小河对岸》《从前你这样》《我的莫斯科》《莫斯科保卫者之歌》《苏军之歌》《华沙工人歌》《跨过高山越过平原》《红军最强大》《出发》《青年近卫军》《假如明天战争》《鹤群》《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欢乐》(《莫斯科保卫战》片尾曲)《道路》《你们已英勇牺牲》。还有一些俄罗斯民歌比如《三套车》《纺织姑娘》《雪球花》《草原》《伏尔加船夫曲》等等。这些歌曲有一定的号召力,鼓舞人心。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种音乐功能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造就了建国初期中国的音乐流派。

今天我国的教育,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但苏联音乐文化的影子仍然随处可见。可以这样说,中国现在的音乐教育,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外,还融入了苏联音乐文化的元素。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在音乐教育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广阔、前景光明。只要双方善于总结经验、借鉴他人长处,制定出高效合理的音乐教育合作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中俄两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苏联时期
清代时期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启示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