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台布景的装置操作技术——《舞台设计基础及论述》学习札记
2012-08-15朱成权
□朱成权
舞台美术是戏剧综合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影像艺术为主流的"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相关舞台科技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舞台美术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空前辉煌,在戏剧综合艺术创造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舞台布景是舞台美术的核心部分。舞台布景先期由舞美设计师总体设计,之后由美工按设计要求进行制作,最后在演出前装置于舞台,演出过程中要进行迁换。舞台布景的舞台呈现,要靠一系列实际操作来完成。这些实际操作既需要丰富的临场经验,也要掌握相关的舞台知识和操作技术。在舞台布景装置操作及相关舞台知识方面,《舞台设计基础及论述》(1)一书,进行了可操作性很强的经验性总结,很值得舞美设计师和舞台布景装置操作人员学习和运用。
该书首先强调,戏剧艺术是剧场艺术。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依托剧场而存在,凭借剧场而创造。剧场包括后台、舞台、观众席。因此,舞台布景设计与装置操作,首先要了解剧场的形制,如圆形剧场,马蹄形剧场,矩形剧场,扇形剧场,及多功能现代剧场。其次要了解舞台结构。舞台由台面、台身、台仓三部分构成。台面是表演区,其中的假台口规定舞台画面的镜框,台面的宽度与深度规定布景平面大小。台身是舞台空间的上部,云幕往上至吊架,及左右两侧的侧台。这里是演员候场和容纳景物之处。有车台的舞台可在两侧台身推拉景物,有吊架可以将景片和幕布吊到上部,以解决侧台狭小问题。台仓在台板下面,是舞台的地下部分。台仓内可安装机械设备,控制转台或升降台。幕布也是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幕的开闭与剧情结合,构成戏剧特有的“司幕艺术”。以上是进行布景装置操作必须了解的舞台知识。
戏剧舞台上的布景通常是动态的,要根据场次不断换景,而且换景要迅速快捷。这是舞台布景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演出过程中如何变换布景,是布景装置操作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舞台设计基础及论述》提供了十一种切实可行的换景方法:
1、利用舞台设备。用转台、车台、升降台、移动台板等换景。2、利用吊景。即用吊杆将景片吊装起来变景。这种“拉洋片”式的变景方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3、利用套景。将大中小三堂景片一个套一个地装搭起来,大的装在后边不动,只变换中小景片。4、利用活页景片。将景片上部和底部装上轴柱,固定在上下框架上,使景片单片转动,或两面涂色取得特殊光色效果。5、利用框架景片。以固定的建筑框架,变换框内景片,这是比较科学的变景方法。6、利用假台口。以固定的假台口为基础结构,使台口形象基本不变或局部变化,主要变换台口内的景片。7、利用景片兼用。以一堂景片为基础,通过变换景片及门窗的景物位置变换地点。此方法可节省景片但较费人工。8、利用幕布。以帷幕为象征性景物,运用多种变换方法,可取得巧妙效果。此方法多用于戏曲,或写意性演出。9、利用平台。这是积木式平台结构的变景方法,多用于多场景外景变换。10、利用光色。将多场景的景片用一套灰色景片变换位置及结构,投以不同光色,也可投在固定的衬幕上,以变换环境。11、利用灯光投影。这是近代流行的变景方法。此法改变了整个布景的景片结构。而以塑料薄膜代替的工艺方式,使变景快捷省力,可以广为利用。
随着文化三下乡活动不断深入,如何搞好下乡演出的布景设计与装置操作,是一个需要很好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舞台设计基础及论述》拿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1、为了解决舞台深度不够,应使立体景物平面化。远中近景构成的立体、浮雕、平面,都要尽量平面化。多层结构的解剖处理应予以合并或压缩,几层远景处理在一层,几层中近景处理在一层上,充分利用舞台假透视原理夸大变形。压缩层次可解决深度不足。2、为了解决舞台高度不足,应使上部和中部景物地面化。尽量不设计需要吊起的景物。3、为了解决舞台宽度不足,应使景物尽量不下演区。通过景片兼用的方法进行方位调度,有藏有露,可解决宽度不足。4、为了解决流动演出的搬运,应使布景尽量规格化、折叠化。要一景多用,必须规格化。为了便于装运,要尽量折叠化。5、为了解决没有幕布的演出,应使景物迁换自动化。为了使景物迁换方便,可装上自动滑轮快捷移动。
关于舞台布景的装置操作,是一个剧院搞好演出的重要工作。但这方面工作很少有人精心研究。相关从业人员要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有的放矢地多学习多研究,努力成为这一行业的行家里手。
注释:
(1)《舞台设计基础及论述》,罗克敏、罗歌尔、罗歌如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10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