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气候变化看天山西部流域水文特性的改变及水文趋势预测
2012-08-13赵泽珍马慧明王振英
赵泽珍,马慧明,王振英
(新疆伊犁水文勘测局,新疆伊宁835000)
0 引言
20世纪,在北纬广大地区的观测资料显示气候总的变化趋势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极端天气情况频繁发生;但地区上的差异很大,气候变化的强烈程度以北纬最甚[1]。1987年开始,我国西北地区西部、中部气候出现向暖湿变化的突变。此前基本处于持续暖干化:气温上升、降水偏少、河川径流减少、湖泊萎缩。从1987—2000年西北地区气温较1961—1986年平均升高了0.7℃,90年代是近100 a最暖的时期,与60、70和80年代相比,分别偏高0.8℃、0.7℃和0.5℃。同时,山区降水量和冰川融水量增加、内陆湖泊水位上升,同期新疆北部年降水增加22%,南部增加33%;博斯腾湖水位上升4.5 m,超过50 年代最高水位[2]。
可见,在我国西北地区无论是气温、降水还是蒸发都有较大的敏感度,那么,天山西部的伊犁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1 流域气候及水文变化趋势
伊犁河属中亚内陆河,流域面积58 177 km2,流域东、南、北三面被天山主支脉环抱,两支天山支脉东西横贯流域中部,形成了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的喀什河、巩乃斯河和特克斯河三大支流;地势东高西低,并由东向西倾斜敞开,有利于接纳西风带大西洋等暖湿气流,多年平均气温在2.9~9.2℃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3~826 mm。流域内降水量较丰沛,气候温和,水资源相对丰富。
1.1 气温变化趋势
本文选用了天山西部流域观测时间长、资料齐全的5个代表站1957—2003年共47 a的地面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进行算术平均,分析其变化情况。
如图1,1957—1976年平均气温普遍较低,只有1962、1963和1965这3 a的距平为正值,1968和1973年与历年均值持平;而1977—2003年的平均气温持续增高,只有1984、1985、1993、1994和1996这5 a的距平为负值。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气温明显由冷向暖变化的分界点。
图1 天山西部5站年平均气温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图
如表1,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尤其从80年代起距平均为正,47 a中,5个最暖年均出现在80年代以后。5站年平均气温由50年代的7.5℃达到21世纪初的9.0℃,升高了1.5℃;1987—2003年的年平均气温比1957—1986年前30 a的平均气温升高0.6℃,1997—2003年的年平均气温升高近1℃。
表1 天山西部代表站不同时期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对照 ℃
1.2 降水量变化趋势
选用实测资料系列较长、具一定代表性的6个站的年降水量,以其算术平均值近似代表流域降水的变化情况。
如图2,1957—1960年降水量较多,而1961—1986年降水量较少,1987—1997年则交替出现1~2 a降水量偏丰或偏少的年份,自1998年开始降水量连续偏多。可以说80年代中后期是降水量明显由干枯向湿润变化的分界点。
图2 天山西部6站平均年降水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
如表2,从60到80年代降水量基本处于偏少阶段;自90年代,尤其是1998年开始降水量明显增加,47 a中,2个最多雨年均出现在1997年后。与1957—2003年相比,21世纪初的平均年降水量增加约19%;1987—2003年的平均年降水量比1957—1986年前30 a增加11%,1998—2003年增加27%。
表2 天山西部代表站不同时期平均降水量变化统计对照
综上分析,自80年代末期,天山西部地区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变化,而这种变化从90年代中后期起更加明显。
1.3 河流水量的变化趋势
对天山西部水文站1957—2003年径流量进行分析,见图3,年径流量的变化明显受流域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
图3 年径流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图
再以流域三大支流为代表,对其同期的年径流进行分析,如表3,在50年代水量偏丰;60—80年代偏枯,至80年代后期水量减少的趋势减弱,并有增长的趋势;90年代起偏丰,尤其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水量增加的幅度十分明显,其中1998—2003年与1957—2003年相比增加26%,1987—2003年比1957—1986年增加14%,其中1998—2003年增加32%。1987年起年径流量增加的幅度比降水量大5%左右。这一部分增加的量可说是当前气候变暖等因素引起的。
表3 天山西部流域三大支流不同时期平均年径流量距平统计
续表3
2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文异常现象
以上分析表明,天山西部流域的气候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向暖湿变化,流域水量变化紧随其后,且自1998年起更加明显:降水和水量增加、光热条件和植被覆盖率好转,从而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洪水、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正因气候的变化: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河川径流补给量增加,以及灾害性洪水等异常或极端水文现象的频繁发生;②降水量的增加又影响着自60年代初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干冷和干暖气候条件下,河流水量主要以冰川积雪融水为补给来源的主导地位。这也正是近几年来天山西部流域径流、洪水等水文特性及其规律性发生异常改变的原因所在。主要表现在:
1)河流年径流量连续性异常偏丰。1998年以来连续6 a为丰水或特丰水年份,1998—2003年的平均水量异常偏多30%,并有5 a突破50年代以来的历史记录。且这种趋势仍在继续。这在以往40多年的水文记载和变化过程中是没有发生过的;
2)灾害性洪水等异常或极端水文现象频繁,损失严重。90年代以来,天山西部流域已多次发生特大或次大洪水,如在1998、1999和2002年接连突破50年代以来的最大洪水记录。与此同时,局部暴雨洪水、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据统计山洪灾害造成损失的比例从50年代的44.4%上升到了90年代的63.1%,增加19%;
3)洪水来临时间提前,汛期明显延长。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受冬季积雪丰厚、河流基流增大以及气温升高、暴雨强度增大等异常水文、气候因素影响,低高程区春洪出现的时间明显提早近30 d。与此同时,汛期或水量较大时期持续时间也相应延长近30 d;
4)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总体水质下降。
3 对未来水文趋势的预测分析
据专家预测,今后100 a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5~6.0℃。未来几十年全球气候暖化的同时,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
以1957—1986年的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正常系列为基础,按1957—1992年和1993—2003年两个时期,由5 a滑动平均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和气温建立关系:
1993年以前或当气温正常△T≤0时
(相关系数 R=0.766)
(R=0.057)
1993年以后或当气温、降水异常时
(R=0.923)
(R=0.95)
式中:W1(%)、W2(%)为年径流量距平,%;P(%)为年降水量距平,%;△W1(%)、△W2(%)为年径流量距平与年降水量距平差值,%;△T为年平均气温距平,℃。
以式(3)、式(4)作为趋势预报模型,假定今后气温和降水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预测未来年径流量的趋势。
表4 天山西部流域三大支流在不同气温和降水条件下的年水量趋势预测
在以1957—1986年气温、降水和径流量作为正常的情况下,当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升高1~2.5℃,年降水量增多10%~30%时,预测天山西部流域三大支流年水量可能的增幅为23%~69%。
4 结语
对天山西部流域47 a来的气温、降水和河流径流的分析结果显示: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认识河流水文特性的改变,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水文趋势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很有必要的。这一尝试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
[1]雷Wen,查尔斯 A.Lin.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J].水利学进展,2003,14(05):667 -674.
[2]施雅风.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新疆水文水资源局.伊犁河流域规划简要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水文水资源局,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