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麻醉下人工流产术效果观察
2012-08-13宋佳音
罗 畅 王 岩 宋佳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150076)
麻醉下人工流产术目前普遍采用瑞芬太尼、芬太尼配伍丙泊酚[1],其镇痛效果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但发现呼吸抑制的情况较多,增加了手术风险和术中管理的难度。本院采用新型镇痛药地佐辛,观察其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在本院自愿行麻醉下人工流产妇女120例,年龄21~35岁,妊娠6~7周,体重45~65kg,ASAⅠ级,无手术禁忌证。将12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每组60例。
1.2 方法
两组对象术前均禁食水6h,术前不用药。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指脉SBP、HR、SpO2。A组输注丙泊酚3min前静注地佐辛0.1mg/kg,注射时间2min。B组输注丙泊酚前2min静注瑞芬太尼1μg/kg,注射时间≥1min。输注丙泊酚均为2mg/kg,速度2mg/s。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术中如有皱眉或肢动追加丙泊酚0.5mg/kg。
1.3 观察项目
①麻醉效果: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体动,丙泊酚用量,术中呼吸抑制情况,苏醒时间;②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③术中出血及子宫收缩情况;④术后20min宫缩痛。
1.4 判定标准
①呼吸抑制:由于呼吸频率减低、幅度下降或呼吸暂停导致SpO2<90%;②苏醒时间:能主动睁眼、转动头部,知晓在何处、能说出自己的名字;③宫缩痛采用 VAS[2]评分:0~1分为无痛,2~4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④子宫收缩:手术前后探针所探宫腔深度的差值;⑤术中出血量:负压瓶内总容量减胚胎及加水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孕妇在年龄、妊娠时间、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妊娠时间(周) 体重(kg)A 60 27.1 ±5.8 6.5 ±0.4 54.7 ±8.9 B 60 27.5 ±4.5 6.7 ±0.6 55.3 ±6.4
2.2 麻醉情况
两组术中SBP、HR、SpO2均有所降低,B组术中HR、SpO2低于 A 组(P <0.05),见表2。术中体动、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情况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苏醒时间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
A 组2例(3.3%),B 组9例(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两组对象不同时段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对象不同时段观察指标比较(±s)
*与B组术中相比P<0.05
组别 n SBP(mmHg) HR(次/min) SpO2(%)A 组60 115 ±6.78 76.00 ±6.00 97.00 ±2.00术前 60 115 ±7.68 77.00 ±7.00 98.00 ±2.00术中 60 105 ±4.53 74.00 ±5.00* 95.00 ±2.00*术后 60 116 ±6.56 76.00 ±6.00 98.00 ±2.00 B组术前 60 114 ±8.76 78.00 ±3.00 97.00 ±3.00术中 60 104 ±5.01 70.00 ±4.00 93.00 ±3.00术后
表3 两组对象麻醉情况比较
2.4 子宫收缩
手术前后探针所测子宫深度差值A组1.0±0.5cm,B组1.2±0.6cm;术中出血 A组1 4.8±1.7ml,B 组15.1±2.0ml,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
2.5 术后宫缩痛
A 组1.0±1.0分,B 组2.4 ±1.4 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镇静和记忆缺失特点,被广泛用于门诊麻醉下人工流产。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麻醉易于维持控制,苏醒快,无蓄积;不足是镇痛作用弱,术中易出现肢体扭动,增加了人工流产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呼吸和循环抑制,加大剂量推注,呼吸循环抑制明显。现临床多采用镇痛药复合丙泊酚,以获得确切镇痛并减少丙泊酚用量,使血流动力学趋于平稳[3]。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可减少丙泊酚的分布和清除,提高其血药浓度[4]。常用药物有瑞芬太尼、芬太尼等。但应用中发现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呼吸抑制的情况比较多,增加了麻醉风险和术中管理难度。
地佐辛是近2年在我国上市的一种新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5]。其镇痛强度大,5mg相当于100μg瑞芬太尼的镇痛强度。地佐辛替代瑞芬太尼用于麻醉下人工流产术,可提供更强镇痛,能进一步减少丙泊酚用量,同时减少呼吸抑制。
地佐辛主要作用于κ、μ阿片受体,此两种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区域,可被不同激动剂激活,产生不同效应。κ受体激动产生脊髓镇痛,一定程度的镇静和脊髓抑制。μ受体激动产生脊髓以上镇痛,可导致呼吸抑制,胃肠蠕动减少,出现恶心呕吐,心率减慢和药物依赖。此两种受体相互无竞争性抑制。地佐辛完全激动κ受体,镇痛作用强大,对μ受体亲和力低,有时表现为部分阻断,故相关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地佐辛有剂量依赖性和封顶效应。而瑞芬太尼属纯阿片受体激动剂,无拮抗作用,激动μ受体导致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增多。本文结果显示地佐辛组麻醉效果优于瑞芬太尼组,术中体动少,丙泊酚用量亦明显减少,少量丙泊酚即可满足麻醉的诱导及维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随访无术中疼痛和不良记忆。地佐辛起效时间4~5min,药效维持时间长,可达4~6h,能较长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丙泊酚起效时间30~60s,维持8~15min。瑞芬太尼静脉注射1~2min后达到血脑平衡,半衰期3~10min。后两者起效迅速,但苏醒后镇痛作用消失快。比较而言,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尤其对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很少发生II度以上的疼痛。地佐辛安全剂量范围大,5mg以内很少有不良反应。
地佐辛起效时间较瑞芬太尼稍长,需提早至少5min注入,相应增加麻醉诱导时间,这是不便之处。但总体而言,地佐辛配伍丙泊酚应用于麻醉下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更好,呼吸抑制少且轻,安全性高,术后副反应低,镇痛维持时间长,优势较明显。
1 Singh Bajwa S J,Bajwa S K,Kaur J.Comparison of two drug combinations in total intravenous esthesia:Propofol-Ketamine and Propofolfentanyl[J].Saudi J Anaesth,2010,4(2):72 - 79.
2 庒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6.
3 Miller R D.米勒麻醉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29 -332.
4 MiW,Sakai T,Kudo M,et a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enfanyl and Propofol during emergence from anesthesia monitoring with the EECBispectral index[J].Clin Anesth,2003,15(2):103.
5 郭锐,彭道珍,钟茂林,等.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芬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效果[J].广东医学,2011,11(32):2808 -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