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等教育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后盾

2012-08-13梁成金

中国报道 2012年5期
关键词:人才

梁成金

江苏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十二五”是江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等教育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尤其重大。

江苏高校是如何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在各自的发展中有什么特色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本刊记者深入江苏进行了采访。

南京大学:打好“协同创新”这张牌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亦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南京大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发挥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校内外各类创新力量,促进自身和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责,以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的率先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和贡献意识,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探索校府合作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学研平台的运行、管理新机制,已经逐步形成学校与地方政府、教授与企业家间的近距离深层次合作,高校和地方共同发展的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政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进一步释放了南京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科技资源,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和前行动力。

目前,在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前夕,该校已在全省各地建立了18个科技创新平台,并依托平台在全国高校率先建成两个教育部工程中心,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筑巢引凤,广揽贤才

2006年以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进行了5次全球招聘,并实施了“四三工程”,即开创性地提出“三双制”:海内外双院长、双系主任、双导师;“三定”:定团队、定岗位,定职责;“三给”:给舞台、给条件、给经费;开展“三方面探索”:非全时引进、在全球知名高校设立博士基金、在海外设立教师培养基地。一系列举措有效推进了师资“博士化、国际化、精英化”,同时促进了学校“水土改良”,取得显著成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人才强校试点高校。该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强优势学科平台建设,调整引进结构,确保大气科学类、工科类和环境类人才需求,突破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的瓶颈,已成功引进12位院长、51位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科团队。新增“千人计划”学者、江苏特聘教授和“双创人才”等一批优秀品牌人才。作为江苏省局省共建试点高校,该校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国家需求,提升行业人才培养质量。设在该校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已为世界各国培训了各类高级气象骨干千余人,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2010年世界气象组织向该校颁发了特别贡献证书。

南京邮电大学:试行专业自主调控,模块化培养人才

2011年,南京邮电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国际电信联盟学术成员的5所大学之一(中国仅该校与清华大学入选)。探索省属、部省共建高校如何构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地方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与创新拔尖人才为目标的专业自主调控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其特色。

南京邮电大学通过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专业自主设置与调控、专业预警与退出、质量监控与保障等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控。同时,从今年开始,分两个阶段试点推行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包括建立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广“归纳式教学模式”、加强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立体多元学业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举措,努力使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所需人才不断产生新的要求,能够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相协调,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举措打造“混编”教师团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人才强校首批试点高校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自2010年起,学校改变以往的合作方式,一方面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等到学校兼职,如将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熊猫电子集团的汪贵全师傅聘请到学校来做教师,同时,将汪师傅所负责的整个车间也搬到了学校,把课堂直接移进车间,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该校计算机软件学院在南大富士通挂职锻炼的2名教师,成长为2011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省技能标兵;能源与自动化学院1名教师成长为2011年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目前,该校通过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与运行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了延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成功申报了7项素质提高培训项目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打造了一支教学能手、行业大师、创新人才集聚的“混编”教师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果领跑全国

作为中国药学界的最高学府,中国药科大学将科研上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深化本科生导师制、新生研讨课、分级教学等多项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药科大学“十二五”建设开局良好,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成功获批;“药物发现理论与技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药理与毒理学、化学两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2011年,该校申报专利180件、专利授权61项,均为发明专利,多个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自然科学、国家科技进步奖。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药理学家路易·伊格纳罗受聘为该校荣誉教授,合作建立伊格纳罗工作站。全省学位论文质量检查中,该校博士论文抽检优秀率为52.8%,名列全省第一。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毛遂自荐
“三高人才”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