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经国执政台湾的富民之路

2012-08-13宋楚瑜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19期
关键词:行政院长意见政策

经国先生执政期间,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候,对于如何在发展与稳定间取得平衡,经济学者间亦有不同意见。经国先生的做法是:连续约见各派经济学者,每个人一见就是一到两个小时,而且不止一次;进行很深入的对谈,不是摸摸头,而是透过不同意见的交叉比对,他自己已对各种做法的可能影响了然于胸。最后再找相关部会拟定政策,拍板执行。

为了油价问题,经国先生对我说过一句话,后来成为我做台湾省省长的施政指导原则,“政府不要跟民众斤斤计较”。他常说,他不是经济专家,但他能了解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真心诚意、自然平实,这是经国先生的政治标志。他每周都会拨一个下午的时间,与“行政院长”孙运璇与俞国华充分交换意见,将上周的问题与下周的议题详细讨论,沟通有了共识后,这个政策才会出台,所以很少有朝令夕改的状况发生。关键时刻,他才会亲自出面召集核心财经官员会谈,参加的有“行政院长”、财经首长,会后一定有重要宣示、指示方向和原则,至于实施的细节,另由主管机关发布,权责分明。经国先生下乡探访,从不在现场宣布政策和措施,一定回到台北后,由相关单位宣布改革的新做法。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他的下乡成绩单。经国先生也不会只偏听高层官员的意见。有一次政策决定改革以肥料换谷,他到民间时常听到农民反映,对政府多年来的这项政策感到不满。他就先找“行政院”研考会组成项目,到民间普查民情,并检讨制度的缺失。

经国先生一直记得上海“打老虎”的经验,那是他一生难忘的痛苦教训。他经常强调:“改革要两面作战,比革命还难得多。”他说过,当年上海报纸一涨价,就代表物价堤防破了,随之物价飞涨,根本挡不住。所以他主政期间,对民生基本物价的稳定,特别是米价、油价,非常重视。在台湾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他一直很广泛地倾听各方意见,维持着发展与稳定间的平衡,小心拿捏其中的分寸。经国先生笃信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坚守着民生主义均富的理想,所以一方面开放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却不准民生必要的物资掌握在财团手中,水、电、油、交通、金融、烟酒等,均透过国营事业严格控制价格。

经国先生很清楚,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所以,他透过“稻米保证收购价格”来保障农民收入,同时用农产品平准基金等措施,因应国际粮价波动,平抑岛内粮食价格。中国征了几千年的田赋,也在经国先生“行政院长”任内停征,用以照顾农民。

外界谈“台湾经济奇迹”多半只讲经济成长这部分。但真正的“奇迹”,是既能经济成长,同时又让人人赚到钱,注意到“均富”。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同时让人均所得增长12倍,但贫富差距却能限缩于8%。这代表着经济成长的果实是由全民共享的,财富不是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这更是“均富”理念的彻底实践。

经国先生所主导的这一段台湾经验,至今仍被台湾人民津津乐道。“台湾钱,淹脚面”这句俗谚,便是形容当时台湾的普遍富有。这一经验,可以称之为“台湾特色的资本主义”。

猜你喜欢

行政院长意见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台“行政院长”否认与黑道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