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利管理学科发展报告
2012-08-12福建省水利学会
福建省水利学会
福建省水利管理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水利学会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学科在强化水利工程依法安全管理,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除险加固技术,提升工程技术管理能力,提高工程管理效益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福建水利 工程管理 学科发展
0 引言
水利管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与渗透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水利与社会、水利与经济、水利与生态、水利与环境,包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全过程。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发展,更加突显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近年来,我省在努力探索水利管理学科发展中,重点是以已建工程管理和河道岸线管理为对象,突出以现代水利科技为手段,依法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不断巩固和发展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取得明显成效。下面就我省水利工程管理学科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作如下简述。
1 近年来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学科的新进展
1.1 工程管理法制建设进展
水利管理除了必须依照《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外,其中最直接的还有依照国务院颁发《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等,以及水利部颁发相关规章、制度与办法,出台具体审批办法或实施办法,开展必要技术论证,为认真执法、守法制定具体、科学的措施。例如近年来出台的《福建省涉河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审批办法》,开展福建省河道等级的划分,实施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完成重点河段岸线规划的审批和部分河道警戒水位、危险水位、保证水位和安全泄量的率定,开展了福建省海河堪界研究等;在水库管理方面,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全面推进小二型及以上水库注册登记,完成了小二型以上水库数据库建立;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开展了水库、水闸安全鉴定; 根据《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初步建立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了全省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验收。
1.2 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进展
我省是全国风、暴、潮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之一。面对大中小型各类水利工程多、分布广,当初建设标准低、质量差,而且白蚂蚁活动猖獗等特点,如何确保这些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历来是各级水利管理的第一要务。近年来,我省除了进一步明确各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主体,落实工程防汛安全责任制,依法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外,严格了水利工程汛前年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常规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工程问题,实施科学分类。将工程分为正常运行工程、带病但在监控条件下可采取限制水位运行的工程、必须立即抢修或空库度汛的危险工程;对病险工程安全度汛实施分级分类挂牌督办。当预报台风暴雨即将袭击某地区时,监督该地区内病险工程采取预泄腾库、支护抢修等办法,抗灾减灾。为应对超标准洪水等突发安全事件,各工程还制定应急预案,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工程抢险,甚至实施了人工破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2002年,全国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 福建的经验得到水利部认可。
1.3 工程除险加固新技术进展
近年来,我省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力度明显加大。在提高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方面,各地都十分注重前期工作,在安全鉴定基础上,认真规划,精心设计,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推广和应用。
1.3.1积极引进、推广坝体、坝基防渗新技术
由于当年水利工程建设时,地质工作深度不够,先天不足,加上我省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白蚂蚁破坏严重,因此土堤、土坝、坝基渗流破坏问题突出。因此,在目前工程除险加固设计中,首先加强了地质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渗加固方案,从防渗技术可靠、施工条件许可、经济投资合理等方面,实施多方案比较。上世纪80年代末,我省开始了土工织物在土坝防渗中应用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成功完成了射水法(技术、设备)在堤基防渗中应用的研制与推广;目前我省水利工程实施的垂直防渗形式较多:除单管、三管高压旋喷,射水法成槽筑墙外,近年还引进推广了振动沉模成墙,液压开槽成墙,薄壁抓斗成槽等新技术和新工艺。从各地施工总结反映,效果较好,质量关键取决于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取决于施工队伍熟练程度。部分工程还针对加固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研究,如为提高基础帷幕灌浆质量,在见基面增设旋喷盖板;为提高大坝的防渗效果,有的水库开展新型旋喷防渗技术研究;为处理坝体防渗墙与输水涵洞接触渗漏问题,采用旋喷加密补孔灌浆等措施。
1.3.2在海堤加固中,注重防冲消能和允许越浪设计
我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海岸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现有防潮海堤1856公里,保护着福建沿海最精华地带。在1997年海堤加固基础上,近年来按照新出台1998《堤防设计规范》、《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先后实施7期外海段海堤强化加固。主要是针对面向大海,以受外海涌浪或混合浪影响为主的开敞式海堤,采取允许越浪设计,部分工程临海面还实施了条石丁砌差动加糙,或采用筑平台、建栅拦板和反弧式防浪墙等破浪消能新技术。有的地区为消浪保堤固滩,还大力推进了生态型红树林种植。
1.3.3在堤防加固中,生态护坡、软体排护脚等新工艺得到推广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尤其加大了山区河道堤防护岸建设规模。为防止河道渠道化、驳岸化,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驳岸护砌形式,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生态型护坡、护岸新模式。如:生态格网技术已在邵武等地得到应用,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另外,针对我省部分地区河流比降大、弯道急、流速快、凹岸河床冲刷等问题,河道治理中也改变了过去大量抛石防冲、固滩保堤的老办法,采用了既防冲又可适应变形的绞链混凝土软体排防护新技术。
1.3.4工情的实时监测与监控信息化管理进展
1.3.4.1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
水利工程水情、雨情自动化测报系统的建设,我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起步,目前重点小一以上水库均已安装并投入运行。90年代还分别在福清东张水库和泉州山美水库实施重力坝和土坝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试点;开展了倒垂线法、引张线法、三轴测缝仪等变形监测;以及绕坝渗流、扬压力和浸润线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自动进行分析和预警。对部分频繁启动的沿海挡潮排涝闸,在改造中也安装远程遥测、遥控自动启闭系统。2000年以来,随着城镇供水发展,出于饮用水资源保护需要,不少工程还安装水质安全监测系统;有的还安装大坝、水闸视频、监视和会商系统,为实时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监控水闸运行状况,提供现代化的科技管理手段。
另外,面对我省水利工程多、技术基础资料分散等问题,近年来还开展部分水利工程数据库建设,现已完成全省3495座小(2)型以上水库数据库建立,为工程正常运行管理和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工程资料。
1.3.4.2 工程预警预报、决策能力得到提高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主要依靠硬件、软件建设一起抓。近年来,除了加大信息化管理人才培训,严格系统管理制度外,有的大型水利管理单位还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了工程洪水预测、预报、优化调度、专家决策系统的研究,如山美水库在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基础上,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土坝渗流3维分析和大坝抗震设防专项研讨。各地普遍反映,信息系统的运行大大提高了洪水预见期,提高了水利工程洪水预报和防洪、兴利调度水平,为防汛抗旱决策部门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向现代水利管理转变迈出坚实的一步。
1.3.5水利工程管理效益理论进展
1.3.5.1 与时俱进,实时调整充实水利工程兴利效益
兴建水利工程的目的就是抗灾、兴利。水利工程管理目的就是以工程永续运行,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迁,水利工程应立足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实时调整其功能与效益。近年来,由于经济开发力度增强,虽然水利灌溉面积有所减少,但对水利工程防洪、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原有一批以灌溉为主的工程,现在已定位为防洪或供水为主,有的水利工程还成为当地旅游景点之一。
1.3.5.2 开展水利工程清理整顿,重新界定工程效益
近年来,我省首先对3千余座小2型及以上水库在实施除险加固前,开展了“巩固一批、改造一批、降级一批,报废一批”的清理整顿。对现有效益较好的工程,采取巩固提高;对需要扩大或转变现有工程功能,采取更新改造;对复核后认为工程现状规模小,依照规范应采取降级处理;对因规划失误,或工程淤积,或原有功能已被其它工程所替代,可采取报废处置。采取效益复核办法对现有水利工程功能效益重新定位,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其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的目的与要求。
1.3.5.3 依托自动测报系统,坚持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为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效益和水资源供给能力,不少水库都利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展分期洪水调度、入库流量预报、洪水预泄等防洪调度新举措的研究。有的还开展了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试点,特别是对长距离跨流域输水工程,还开展与水库长藤结瓜联合调度、联合运行新方案论证,如汀溪水库群调度方案研究。
1.3.6注重工程水质保护,提高突发水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供水安全包括水量和水质安全。近年局部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2005年,我省水口电站库区水葫芦肆虐,泛滥成灾,面对几万亩水葫芦疯长,束手无策。2007年,东山县水源工程——云霄县杜坛水库暴发蓝藻。各地各部门在水葫芦物理整治、化学整治、生物整治、以及水葫芦长效保洁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有效进展,有的还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为提高突发水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许多重点城镇、重点部位都制定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调度预案,并加快了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甚至第二水源建设方案的规划与实施。
2 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学科发展方向
2.1 依靠法制,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安全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因此必须进一步依法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安全监管行政机制与技术机制。在进一步明确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同时,加快出台我省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办法,依法界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严厉制止各种违章侵占水利设施行为。要增加水利执法技术性基础工作投入,如继续完成福建省河道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编制, 根据河道的演变情况和趋势、来水来沙情况、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防洪安全、维系河流健康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提出岸线利用规划方案和岸线控制利用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工程管护范围界定等。为执行各类行政许可审批、为强化水利工程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技术与制度支撑。
2.2 依靠机遇,加快水利工程除险加固
在中央与地方高度重视下,目前全省水库、海堤、江堤等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力度大、进度快、质量好,唯独水闸除险加固相对滞后。我省水闸数量众多,部分工程抗渗、消能防冲不满足要求,金属结构老化失修十分严重,而这些水闸防洪(挡潮、纳潮)、供水、景观、生态效益显著,因此加快水闸除险加固步伐显得越加必要与迫切。
2.3 依靠科技,提升水利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效益。在海堤除险加固中,尤其在水闸加固中有条件可以考虑改单向排涝为双向纳潮与排涝,以发展纳潮养殖,纳潮冲污。江堤加固尽量采用生态护坡,并将注重固定式引水拦河坝改造为活动式拦河坝,以减少阻水与淤积,降低水面线。水库加固之后,对有条件工程可以通过充分研究论证,在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前提下,以减少工程弃水,提高水库调节能力为目的,采取解放汛限水位,提高正常水位运行;或是考虑加强流域内或跨流域水库群间联网运行;供水、输水工程应考虑采用双回路,甚至多回路网络运行。
2.4 依靠信息化,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程防洪调度和兴利调度很大程度要依赖信息化。目前我省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采集、缺资料分析,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建后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下阶段在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一是要更加注重实用化、动态化、网络化,更加注重现有系统功能的开发;二是要注重系统维护人才队伍建设,以确保系统运行可靠,功能发挥。
2.5 依靠创新,改革工程管理机制
前阶段,我省对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社会化管理作了很多探讨,开展了部分水利工程等级管理评定,推进了村级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建设。但随着水利工程管理的多元化,开发目标的多样化,质量标准规范化,经营管理的产业化,如何加强工程管理,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还必须对制约我省水利管理事业发展的众多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探讨适合国情、省情的水利工程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综上所述,福建省水利工程管理前一段进展主要是在立法建制、除险加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预计今后将朝着科技化管理、效益管理、创新机制等方面发展。
[1] 程晓陶. 21世纪我国防洪减灾领域重大科技问题的展望[J].水利水电技术, 2001(1):20-22.
[2] 2011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要点.
[3] 刘树坤.中国水利现代化和新水利理论的形成[J].水资源保护,2003(2):1-5.
[4] 孙雷,刘延勇,赵增义.水利科学发展纵横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
课题组成员:
1、游履中,福建省水利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黄院生,福建省水利管理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3、陈泽曦,福建省水利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4、洪建春,福建省水利学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