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再工业化”≠选择低端制造

2012-08-09

环球时报 2012-08-09
关键词:工资水平低端工业化

贾文

每当提到奥巴马政府的再工业化战略,中美两国的公众舆论尽管立场可能截然相反,但关注的焦点却惊人相似,都集中到就业岗位和劳动力成本上,这往往容易陷入极端,让人觉得中国只有控制住劳动者工资水平上升的势头,才能避免外资和就业岗位流失。

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民工荒”和美国高失业率的影响下,中美两国劳动者在薪酬要求上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劳动者提高要价,美国失业者则放下身段,美国西部地区一些市镇的工人要求的薪资水平已经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的薪资水平非常接近。可见,两国劳动力成本的差异正加速缩小。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国的中国,甚至已开始进口产自美国佐治亚州的筷子。

然而,这种结果根本不是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的重点和目的,再工业化显然不是为了在低端制造业上进行争夺,中美之间的竞争过去不是、将来也不会是在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但美国还没有沦落到和发展中国家争抢纺织、制鞋、玩具等低端制造业的地步,他们的眼睛盯住的仍是更高端的行业和更高层次的竞争。美国人明白,即使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与美国的差距缩小了,中国还有劳动力成本低得多的中西部地区,更不用说劳动力价格优势更大的越南、柬埔寨等国。因此,再工业化导致的中美竞争不是围绕就业岗位的博弈,而是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最引人注目的是光伏产业等新能源板块,而不是以往的低端产品领域。

认清了这一点,中国社会关注的重点不应该再是劳动力成本。对任何一个工业国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正常趋势,即使没有美国的再工业化,中国也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密切关注美国等国中高端制造业的需要。过去,我们喜欢迎合低端投资者对低成本优势的需要,提供各种税收优惠,然而现在中高端投资者更关注投资软环境,尤其是竞争和法治环境的优化。要抗衡美国的再工业化,我们的重点不应是控制工资水平上升,而应转向投资软环境的改善。▲(作者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工资水平低端工业化
FDI的异质性与工资水平的空间溢出
浅议中职学校“低端”学生的教育
SILICON SAGA
任正非要求华为重视低端机
HAIR AND NOW
海王集团:医药品牌扎根非洲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