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策略调整

2012-08-09刘小方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2年5期
关键词: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

刘小方

(温州职业技术学 工商系,浙江 温州325035)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宁波,自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中国东西走向的重要水系。因其使用时间和地理空间跨度大而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人工河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即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作为区域城乡生产生活重要保障和具有输水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和潜在的休闲通道等方面的价值[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感知和重视。加之大运河所处地区经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人地关系紧张、自然景观破碎化与区域水网破坏的情形日益严峻,保护大运河的呼声不断增强。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5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大运河申遗保护》的提案,标志着大运河保护和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由民间倡议转向政府主导。经过5年时间的准备,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向社会公布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申报涉及区域为大运河所经的北京、天津、山东、浙江、浙江、河南、安徽8省市35座城市的132处遗产点,力争2014年取得遗产申报的成功[2]。在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的关键时期,对世界范围内运河遗产的梳理和了解,对运河遗产价值的清晰认识,以及运河《世界遗产名录》(下简称《名录》)列入程序的把握无疑对于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意义重大。

一、运河遗产的发展历程及全球分布现状

运河是世界遗产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会议对其定义为“人类工程化的水道。从历史和技术的角度来看,其可以是具有突出而普遍价值的,这种价值可以是内在的或者是作为此类文化遗产类型而存在。其可以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工程,或者是定义线性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又或者是某个复杂文化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

众所周知,运河的产生源于早期人类灌溉与水上运输的需要,世界最早的运河——据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研究——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时期由徐偃王开凿连接陈、蔡两地的运河,距今3 000多年[4]。但直到1996年,法国的Canal Du Midi才以独立的运河身份列入《名录》。在此之前尽管已经有多条运河或运河类遗产出现在《名录》中,但由于受到当时遗产保护观念对艺术风格、美学价值、静态点状形态等的偏好,他们均以历史纪念物或历史城镇的附庸存在。如伊朗的伊拉姆古国首都及城中50km引水运河(1979年);西班牙托莱多古城及其罗马时代的渡漕和排水工程(1980年);法国庞杜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引水高架渠(1985年)等。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遗产影响力的扩大、世界遗产“全球战略”①的提出推广及基于尊重多元文化前提的遗产“普遍价值观”的发展转型,1992年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正式纳入世界遗产体系。为了丰富文化景观作为新兴遗产类型的内涵,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4年分布在西班牙和加拿大召开文化线路②和遗产运河③专家会议,专家会议最终形成了确认文化线路和遗传运河作为特殊世界遗产类型的决议。这两项决议最终写入2002版世界遗产评选的权威文件《世界遗产大会执行操作指南》(下简称《指南》)。《指南》随经过多次修订,但关于遗产运河的相关规定只字未改并沿用至今。随着文化线路与运河遗产理论实践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截至2012年6月,已有6条运河遗产正式列入《名录》,如表1所示:

表1 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运河遗产(截至2012年6月)

二、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的若干误区

刘小方研究认为[5],目前我国世界遗产申报国际形势宽松,遗产申报竞争已由国际转为国内,即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为中国预留1-2个名额已成为可看到的事实,申报竞争内化为国内各遗产项间的竞争。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主要取决于如下因素:是否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即是否已经被列入了《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是否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就遗产申报作出的最新规则;是否迫切地满足了国家、民族利益的延伸;是否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方面有突出贡献和意义;是否能够满足或者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有所贡献等。大运河申遗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无疑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结合世界范围的文化遗产发展、申报的趋势和运河遗产申遗特殊性分析,大运河目前遗产申报的策略与政策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善:

(一)入选标准需进行必要调整

从2011列入《名录》的21项世界文化遗产使用标准及标准使用频度分析(如表2所示),其中以两项或以下标准列入《名录》高达11项,占总数的53.2%。使用标准最多的为伊朗的波斯花园5项标准。从6项文化标准④使用的频度分析(见图1),标准vi的使用频度最高,标准i、vi使用频度最低,标准ii、iii、v使用较为广泛。表明世界文化遗产正在由大而全的抽象粗放型申报向具体的代表地域文化特征的精细型申报转变;更注重遗产对所在国家、地区或社区产生的实际和潜在的影响;更强调遗产项所呈现出特色鲜明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风貌。

表2 2011年列入《名录》文化遗产名称及使用标准信息表

图1 2011新列入《名录》文化遗产人选标准频度图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显示大运河以文化遗产全部的六项标准进行申遗,如上文所述,虽然大运河历史悠久、时空跨度大,在入选标准方面全面满足无可非议。然如表2所示,大而全的标准满足不符合现今世界遗产申报的趋势;《指南》要求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缔约国申报的标准进行逐一考察、讨论,大而全的标准申报无疑无形增加了申遗的难度;此外据表1统计数据分析,已列入《名录》的运河遗产都强调了运河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杰出,这与大运河的遗产内涵有所差别[6]。据此,建议大运河申报的标准缩至ii、iii、vi、v四项为宜。

(二)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对大运河申遗的限制

依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权威消息“2014年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大运河遗产项包括8个省35个城市的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其中:132个遗产点包括65项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能够代表运河突出价值的立即列入项目和67项后续列入项目;43段河道包括31项立即列入河道和12项后续列入河道”[2]。也就是说提交2014年世界遗产大会申遗的中国大运河项目中有50.75%的遗产点和27.9%的河段需要后期再行审议。大运河在2014年无法实现全流域全范围的遗产项提交验收。

事实上,由于地形高差和河流断流的客观影响,沿线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等准备工作进展的不平衡,“现在中国的南北运河,除了是种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外,在实际航行中,长江以北,特别是山东的南四湖(指徽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以北,已经多半淤塞湮废,有的甚至不复存在。”[7]大运河全流域申报不现实。

依据《指南》规定,“后续列入”只存在一种情况,即进行遗产项的扩展。如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1987年北京故宫的扩张项目成功申报“明清皇宫”文化遗产。但值得注意的是,扩展项目自身需要满足严格的世界遗产的普遍而杰出价值要求,同时满足遗产项在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具体要求。因而现阶段大运河的申报策略还不属于扩展而是分阶段申报,这将对大运河完整性和真实性将产生影响。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指南》明确指出,“理解遗产价值属性的能力取决于其价值的信息资源作为可信或真实知识被理解的程度。全方位的评价遗产依赖遗产的真实性,其关系到文化遗产项最初的和系列特征及遗产自身的含义”,完整性是对文化遗产及其属性的完整的衡量,提交申报的世界遗产项必须满足(1)包括能表达普遍杰出价值所有元素,(2)遗产区域有足够面积以确保在传达遗产意义时完整代表其特色,(3)遗产项遭受的自然的或人为的负面影响[3]。2011年中国专家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就因在五大连池遗产项的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分歧,最终而被迫选择主动撤回,放弃申报。经过笔者粗略统计,仅2011年因为遗产项在完整性和真实性存在问题而最终选择主动撤回当年申报的就有7项,除了中国的五大连池,还有来自巴林、以色列、土耳其、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6国的文化遗产项。

三、浙东运河遗产意义与大运河申遗的策略调整

《指南》关于世界遗产申报明确规定“世界遗产名录在数量上不设上限”,但在申报数量方面“每缔约国每年只验收2项世界遗产,其中一项必须为自然遗产;每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总遗产项不超过45项(45项还包括上年推迟或延缓递交、地址变更调整的跨地域国界类遗产)”[3],不包括扩展项目,也就是说如果现行以浙东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等我国运河遗产均可以在不同时间进行扩展项目评审,且不影响当年其他2项遗产的同时申报。

此外,在同等条件下如下遗产项将被优先考虑列入:尚没有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缔约国提交的遗产项;任何缔约国提交的在自然和文化类型没有出现的或较少出现的遗产项;浙东运河所在的浙江省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我国世界遗产数量缺失较大的区域[5]。浙东运河作为运河类遗产到目前我国已经申报的遗产项中也属于没有出现和较少出现的类型,符合世界遗产委员会所规定的可被优先考虑列入的遗产项。

(一)保护完整,文脉清晰——浙东运河的遗产价值

浙东运河是我国最早的运河之一,先秦时期,浙东就出现了“山阴故水道”。到了晋代,地方循吏组织民众,疏凿西兴运河;西兴运河与山阴故水道相连,形成了浙东运河的骨架。隋代,连接到杭州的大运河已经与钱塘江对岸的浙东运河相连。陈桥驿先生认为“严格意义上说,浙东运河最后形成的是西钱塘江、东姚江之间东西向人工运河。北起钱塘江南岸,经西兴镇到萧山,东南到钱清,再东南过绍兴城至曹娥江,过曹娥江以东至梁湖镇,东经上虞丰惠旧县城到达通明坝而与姚江汇合,全长250公里。”[7]笔者2011年3月和7月两次田野考察发现,浙东运河沿线绝大部分地区得到良好保护,其中绍兴等地经过数年巨资投入的运河保护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2已清晰表现浙东运河清晰的历史剖面和文脉:

图2 浙东运河及历史信息图

此外,据统计《全唐诗》收载的2 200余位诗人中,有312位走过浙东运河,留下了大量诗篇,浙东运河一线获得“唐诗之路”的美誉。“至迟到一千年前的北宋初,浙东运河就已经成为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浙东运河的东端直接沟通的是宋元时代十分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东亚邻邦,这意味着,以浙东运河在宋元时期一度超越京杭大运河的地位,而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入海口和水道[8-9]。浙东运河的遗产意义重大。

(二)全线通航与持续使用——活态景观申报的优势

公开的多中资料信息表明,大运河北方部分(确切的应该为山东济宁以北)湮废较多,“今天大运河虽然与北京已经不相连,山东境内的部分河道已经湮废。但是与浙东运河则保持了更紧密联系。随着三堡大型船闸的建成,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之间过往的船只大大增加”[10]。相比较而言浙东运河是大运河全流域仍保持通航的重点河段之一,“至今大运河山东济宁段以南仍有1 100多公里正常通航”、“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及钱塘江以南的浙东运河,不仅相互沟通,而且在航运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舟行节比,樯橹相连。”[11]

活着的景观和继续发挥灌溉、运输等功能的运河不仅“千百年来,依托发达的自然水网,才诞生了众多的江南城镇与乡村,而江南城镇与乡村不断发展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这个水网的人工化”[12]形成了自己的运河特色和文化,而且在申报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以表1为例,列入《名录》的运河遗产都是至今仍在使用的运河,都是自修建至今仍发挥功能的运河。

注释:

①全球战略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4年提出的,目的旨在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代表性、平衡的和可信赖的世界遗产名录。

②Expert Meeting on"Routes as part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Madrid,24-25November 1994)(see document WHC-94/CONF.003/INF.13)discussed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at its 19th session(Berlin,1995)(see document WHC-95/CONF.203/16).

③Expert meeting on"Heritage Canals" (Canada,15-19September 1994)(see document WHC-94/CONF.003/INF.10)discussed b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at its 19th session(Berlin,Germany,1995)(see document WHC-95/CONF.203/16).

④评选世界文化遗产共有6项标准,分别为:(i)代表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ii)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技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iii)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vi)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v)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并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杰出范例,尤其是处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容易损毁的地点;(vi)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

[1]俞孔坚,李迪化,李伟.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J].地理科学进展,2008(2):1-9.

[2]杨雪梅.大运河申遗开始倒计时,首批申遗预备清单基本确定[N].人民日报,2011-04-13(12).

[3]World Heritage Committee.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s[EB/OL].[2005-2-2]http://whc.unesco.org/en/guidelines.

[4]陈桥驿.中国运河开发史[M].北京:中华书局 ,2008:1-9.

[5]刘小方.我国世界遗产申报“次序性”问题探讨 [J].城市发展研究,2009(7):58-62.

[6]顾风,孟瑶,谢青桐.中国大运河与欧美运河遗产的比较研究[J].中国名城,2008(2):31-36.

[7]陈桥驿.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与保护[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1-5.

[8]吕洪年.积淀深厚的浙东运河文化[J].今日浙江,2005(12):13-17.

[9]潘承玉.大运河包含浙江运河的新证明[N].文汇报,2007-03-25(008).

[10]张学勤.浙东运河,延伸运河文化[N].浙江日报,2005-04-25(006).

[11]陈桥驿.《浙东运河史》序[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23—27.

[12]董卫,柴洋波.江南文明背景下的运河遗产保护[J].城市规划,2010(7):44-47.

猜你喜欢

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心理学报》2021年度审稿专家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什么是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