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2012-08-07庞庆华王普查
庞庆华, 王普查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一、引 言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应对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实践也证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要发展好循环经济,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因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及管理提供决策帮助,而且也能为正确引导和评估循环经济工作成效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关于循环经济发展评价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正确、客观评价的基础和关键[3]。众多学者已意识到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够反映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的重要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界所建立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往往是基于国家层面[4-5]、区域层面[6-8]或者园区层面[9-13]的,而在企业层面如何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献并不多见[14],目前只有少数的几篇。但事实上是,无论从循环经济发展的任何角度来看,企业都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评价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5]。
在目前有关评价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献中,陈勇[15]等以攀枝花钢铁公司为背景,探讨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并采取了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评价;王晶[16]等以蟹岛度假村为背景,设计了循环经济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上述文献不足之处在于它们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的企业而设计了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他类型的循环经济企业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徐建中[3]等建立了包括协调性、效益性等指标在内的7 大类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建立了灰色综合评价模型,不足之处在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未能很好的反映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肖序[17]等利用了价值流分析模型对企业的循环经济流程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但未能提出有效的评价方法。徐凤君[18]等认为在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循环过程而建立,包括减量化指标、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和无害化指标三类一级指标,不足之处是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简化。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在企业层面建立起一套能够反映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循环经济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以3R(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为原则,旨在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以最低程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基础,是评价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将对综合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3R 原则。3R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内涵,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体现出资源消耗与废物最终排放的减量、在生产过程中对废旧产品等循环再利用等状况;②科学性原则。在建立评价指标时,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出企业循环经济的运行过程,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计算方法等应具有科学性;③系统性原则。循环经济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经济、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因此指标体系要能够从整体上客观准确的反映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整体运作;④动态性原则。循环经济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动态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趋势;⑤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量化的难易程度,以便为以后的综合评价计算奠定一个较好的数据基础。
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须以减量化原则为指导,即体现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对初始资源、能源需求的减量,或者达到单位产值污染物产生数的减量;发展循环经济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则为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即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将有关回收产品、原材料、废弃物、能源等多次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少企业对初始资源、能源的需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协调企业、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生产运营中的无害化指标;企业的技术性能对发展循环经济影响巨大,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加大对环保设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到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完善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社会效益问题也凸现出来,包括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顾客生态满意度、社会贡献度等等。
根据以上考虑,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以及建立指标的应遵循的原则,并借鉴其它文献的有关研究成果,本文建立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减量化指标、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技术性能指标、管理水平指标、社会效益指标7 个一级指标,囊括了企业经营劳动生产率、企业投入产出比等37 个二级指标,如表1 所示。
三、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目前,循环经济正处于发展之中,发展阶段是相对于理想值而言的,水平高低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界并未形成公认的评价方法。另外从上文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系统,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非精确性和模糊性,在等级分类和影响指标具有模糊性,因此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合适的。在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取值对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目前有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中,往往是采取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单一赋值方法,由于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得评价结果可信度受到影响,所以这里准备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赋权来进行确定权重。
1.建立评价指标集。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如表1 所示,为说明问题,令U={U1,U2,U3,U4,U5,U6,U7},其中U1= {U11,U12,U13,U14,U15,U16,U17},……,U7={U71,U72,U73,U74,U75}。
2.确定评价等级集合V。一般用V=(v1,v2,…,vm)表示,其中vi表示第i 等评价级别,m 表示评价等级数。这里V=(高v1,较高v2,一般v3,差v4)。
3.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合W。W=(w1,w2,…,
表1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AHP 确定权重。AHP 是利用一定标度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尤其适合于人的定性判断起着重要作用、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计量的场合。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来确定权重,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有关文献[19],这里不再详细论述。假定利用AHP 确定的指标权重为W1=(w1,w2,…,wn)。
(2)熵值法确定权重。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根据熵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这种方法是利用指定指标的信息熵值来判断该指标的有效性和价值,它能够深刻地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具体计算步骤可参考有关文献[19],这里不再详细论述。假定利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为W2=(w1,w2,…,wn)。
(3)组合权重确定。根据AHP 和熵值法确定的权重,则最终指标权重为W=αW1+βW2,其中α,β∈[0,1],且α+β=1。α,β 取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决策人员偏好或者实际情况来确定,这种组合赋权既考虑主观方法的能动性和灵活性,也考虑了评价对象的客观性。
(5)模糊评价。即B=W·R,这样即可计算出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隶属度。但存在的问题是,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的各隶属度差距往往较小,不宜根据最大隶属度进行判断,则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故还需要综合计算。
(6)综合计算。为了解决评价指标隶属度差距过小以及为了更加明确地表示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考虑采取德尔菲法对评价等级进行打分赋值,记为D=(d1,d2,…,dm),即vi等级的分值为di。为了明确说明问题,本文假定D=(d1,d2,d3,d4)=(10,7,5,2)。利用公式Z=B·DT即可计算出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应分值,利用此分值可判断出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评价等级,并可与其他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综合而言,这种方法综合了AHP、熵值法、模糊综合方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的特点,弥补了单一方法的不足,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使得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案例分析
根据本文所建立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现对某生化企业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研究。该企业成立于1992 年,2002 年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和双密集型企业,主要生产四碳系列高品质有机酸及其盐类食品添加剂。为了计算方便起见,这里只对本文建立的7 个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二级指标的计算过程可参考这里的计算方法。
1.确定指标权重。首先用AHP 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选择了企业内外的有关的10 位专家形成评判小组,对7 个一级指标进行1-9 标度的评判,得到相关的评价矩阵,并经过了一致性经验,最终利用AHP 方法得到的权重为W1=(0.120,0.214,0.165,0.165,0.131,0.110,0.095);其次,利用企业在实际发展循环经济中得到的有关数据,并经过有关处理,利用熵值法得到的指标权重为W2=(0.144,0.208,0.172,0.156,0.120,0.108,0.092);令α=0.6,β=0.4,则各指标的组合权重为W=0.6W1+0.4W2=(0.129,0.212,0.168,0.161,0.127,0.109,0.094)。
3.模糊评价。利用B=W·R 即可计算出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隶属度为B=(0.342,0.294,0.233,0.131)。
4.综合计算。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结果以及公式Z=B·DT,即可计算出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分值和各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Z=6.905,Z1=7,Z2=7.6,Z3=7.8,Z4=6.3,Z5=7.5,Z6=5.5,Z7=5.5。
若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看,则该生化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高”这一等级,但从评价分值来看,其接近于“较高”这一等级,总体来看,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从该企业的7 个一级指标评价分值来看,最高的为其再利用与资源化指标,最低的为其管理水平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为了进一步提升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上述计算我们提出如下的一些建议:
(1)在经济效益指标上,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经验的劳动生产率,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扩大在生产经营中的二次资源效益和延伸效益,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体现出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收益,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力。
(2)在减量化指标上和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上,该企业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等级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增大设备投资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资源与能源、清洁水等消耗系数,提高原材料、产品、包装、水、能源等循环利用率,扩大企业清洁生产的比例,降低最终污染物的产生数以及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3)在无害化指标上,企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升污染物的排放达标率,降低污染物的二次污染程度,同时可以考虑提升产品的清洁等级。
(4)在技术性能指标上,该企业也已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这项指标会直接影响到减量化指标和无害化指标,因此企业也应进一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增加环保设备投资和增加科技投入比例,使得循环经济真正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在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指标上,该企业综合评价分值最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该企业来讲,在内部应该尽快完善和建立有关循环经济管理组织,建立环境管理制度,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外部应该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对于影响社会生态的一些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加大企业的社会贡献度,树立起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五、结束语
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高效、节约、少污染的新兴工业化之路,是摆在各个国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本文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及其内涵,从企业层面建立了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在内的7 个一级指标和企业经营劳动生产率在内的37 个二级指标,较为科学和较为完整的反映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了集成的方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避免了单一方法所具有的局限性,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实环境动态多变,这些指标的代表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的多选择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1]汪伟林,张 勇,王 欢.基于动态DEA 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评价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6):35-40.
[2]刘云忠.中国循环经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9):34-40.
[3]徐建中,马瑞先.基于AHP 的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灰色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4):46-49.
[4]王 奇,王 会.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33-37.
[5]国家统计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6(9):23-26.
[6]乔瑞中,姜国刚,张兴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2):109-112.
[7]崔木花.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及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9,28(12):33-38.
[8]穆瑞欣,陈晓红,游达明.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的长株潭城市群循环经济评价[J].系统工程,2010,28(1): 113-117.
[9]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
[10]王 芳,高 倩,贺晟晨等.基于TOPSIS 方法的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研究[J].四川环境,2010,29(6):102-106.
[11]李勋来,马臻臻.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63-66.
[12]章 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22-25.
[13]夏 青.煤炭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2):12-14.
[14]欧阳丽伟,何德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119.
[15]陈 勇,童作峰,蒲勇健.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9(12):102-110.
[16]王 晶,程 茜,乞建勋.循环经济企业绩效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6.
[17]肖 序.以价值流分析为基础建立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5):122-124.
[18]徐凤君,赵 涛,袁兰静.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6):47-42.
[19]杜 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