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格动词释义情况的考察与思考*

2012-08-07施春宏

辞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句法

白 鸽 施春宏

(白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2488)

(施春宏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

语言系统中有这样一种相当典型的句法现象,引起了句法学界相当多的关注:

a.The boat sank.(船沉了。)

b.The sailors sank the boat.(水手们沉了船。)

也就是说,“sink”既有及物用法又有不及物用法,且其作为变化者的论元(即“boat/船”)在及物句的宾语位置和在不及物句的主语位置时具有一样的语义角色,都是表示变化的客体。学界把(a)、(b)两句在句法、语义上的这种密切关系称作“交替关系”,把该句法现象称作“使役交替(现象)”。鉴于“sink”在(a)、(b)两句中论元配位方式的不同,学界称前一个“sink”为“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而称后一个为“役格动词(causative verb)”。由于词典一般将这两个“sink”处理为一个词条,同时也为了行文上的方便,我们将句(a)称作“sink”的作格用法,将句(b)称作“sink”的役格用法,并将像“sink”这样兼有作格、役格双重用法的动词(含形容词及其使动用法)称作“作格动词”[1][2]。从释义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与(a)相关的不及物性释义称作作格释义,一般采取描述性释义,如“(在水里)往下落”;而将与(b)相关的及物性释义称作役格释义,一般采取在作格释义的基础上加“使……”的释义格式,如“使降落”,但也可能用相关的及物动词来释义。显然,作格释义描述的是自动变化,役格释义描述的是使动变化。

基于此,本文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收录的作格动词的释义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我们首先归纳《现汉》中作格动词的释义类型,再总结概括该词典释义示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我们认为将现代句法化的研究观念渗透在词典释义示例的过程中,会有助于辞书释义示例进一步实现系统化、结构化和一致化。

一、《现汉》中作格动词的释义类型

本文以义项为单位,详细考察《现汉》中所有作格动词的释义情况。为了行文方便,我们用“X”标示词目,并将释义中没有采取“使……”格式的标示为“A”,将相对应的采取“使……”格式的标示为“使A”;如果释义方式是在被释词目X前加“使”或“使变”,则记作“使X”或“使变X”;同时还将《现汉》释义中释义内容与“A”和“使A”字面上没有直接联系的标示为B。有些词除了作格释义和/或役格释义外还有其他义项,本文暂不考虑,只选取了与作格动词相关的义项。《现汉》释义中只处理为一个义项的我们标序号①,不考虑其内部是否有差异;处理为两个义项的则分别标序号①②。概括起来,《现汉》对作格动词大致采取了如下11种释义方式(和为词典中原有的词性标志;括号[]中的用例是我们补充的):

1.【X】①A。

2.【X】①A;使 A。

3.【X】①A。②使A。

4.【X】①A。②使变A。

5.【X】①A。②使X。

6.【X】①A。②使变X。

②使变富:~国强兵|~民政策。[《现汉》处理为语素义了,实际上也可以释为词义。例如:只有~了人民,才能~了国家。]

7.【X】①A。②B。

8.【X】①A。②使B。

9.【X】①A。②使变 B。

10.【X】①A。②使X;B。

11.【X】①A。②使A;B。

如果从示例和释义的对应关系来看,还有一些复杂情况,我们将在下文分析《现汉》作格动词释义中存在的问题时做说明。

二、《现汉》作格动词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文可知,《现汉》中作格动词的释义方式达11种之多。如果说是因为这类词内部次类众多,需要由11种不同的释义方式来揭示其语义结构关系的内部差异,则是合适的、必要的。可问题在于,到底哪些词应该采用哪一种方式来释义,似乎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标准。譬如,为何“感动”用第5类方式来释义,而同为心理动词的“激奋”却用第3类方式,而“为难”则用第7类方式呢?甚至下文的“缓和”和“和缓”这对同为形兼动、意义相近到可以互释的词,其释义方式也不相同:一个用第3类方式,一个用第5类方式。

显而易见,在这些句法、语义具有高度相关性的词语的释义和示例中,《现汉》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会影响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读者使用的效率。

其实,释义方式的繁杂还不是问题的根本,只要处理好内在的一致性,那也未尝不可。然而,如果我们从释义类型的系统性及释义与用例之间的关系来考察,《现汉》对这种作格动词的释义和示例还存在不相匹配(mismatch)的情况。

1.一配一式

对作格动词义项的释义和/或示例都体现出被释词只有一种用法。这类情况比较复杂,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释义及示例都体现出被释词只有作格用法。例如:

根据《现汉》对“平静、减缓”的释义及所给的用法示例,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这两个词只有作格用法,而事实上它们还兼有役格用法。例如[3]:

(1)a.走到杠铃跟前时,她却要转身背对观众一会,似乎要平静心情,或思考所需技术,然后转过身来再大叫一声,才开始举杠铃。

b.她自觉地抑制住悲伤,擦干了眼泪,喝了一杯水,平静了一下情绪,马上满面春风,笑嘻嘻地上了台。

(2)a.“湖泊沼泽化是湖泊消亡的前奏,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减缓东太湖沼泽化的速度。”孙继昌提醒说。

b.报告认为,全球谷物产量的增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目前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

除此以外,存在这类问题的还有很多词条,如“坚固、冷静、麻木、湿润、曝光②、变化、成立①、复原②、滚动①、汇合、减慢”等等。

2)释义及示例都体现出被释词只有役格用法。例如:

根据《现汉》对“缩小、提高”的释义及所给的用法示例,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这两个词只有役格用法,而事实上它们还兼有作格用法。例如:

(3)a.因蒸发严重,里海的水量在不断减少,面积在不断缩小。

b.当它胀大时,直径可达太阳直径的1000倍;当它缩小时,直径只有太阳直径的700倍。

(4)a.另外那个,人们的思想觉悟比以前提高了。

b.那真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水平整整提高了一大截。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撤回①、堵塞、改进、固化①、加快、激怒、解放①、扩大、实现”等等。

3)释义只体现出被释词条有作格用法,但示例却体现了其役格用法。例如:

根据《现汉》对“断绝、泄露”的释义,这两个词似乎只有作格用法。然而,《现汉》所给的用法示例却是这两个词的役格用法。事实上,它们兼有两种用法。例如:

(5)a.叛军久攻睢阳不下,军粮断绝,不战自乱,七国先后被击败。

b.至元元年(1264),将都城移至燕京,称中都(今北京),下诏断绝对漠北的物资供给,迫阿里不哥穷蹙请降。

(6)a.……搜去了革命党人的名册、起义时用的旗帜和文告,起义计划泄露。

b.这就触犯了这个学派的信条,于是规定了一条纪律:谁都不准泄露存在槡2(即无理数)的秘密。

这两组例子中的(a)属作格用法,(b)属役格用法。此外,存在这类问题的还有“关闭②、消耗①”等。

4)释义只体现出被释词条的役格用法,但示例却是其作格用法。例如:

《现汉》对“醇化、扩张”的释义,体现了这两个词只有役格用法。然而,《现汉》所给的用法示例却是这两个词的作格用法。事实上,它们兼有两种用法。例如:

(7)a.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b.庄园规模虽小,225公升装、用于醇化酒的大橡木桶却有9个。

(8)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的血管就扩张、充血,血液所带的体热就通过皮肤向空气放散。

b.通过这些手法动作,可扩张人体组织局部毛细血管,改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这两组例子中的(a)属作格用法,(b)属役格用法。据我们考察,存在这类问题的只有这两个词。

2.一配二式

对作格动词所给义项的释义体现出被释词只有一种用法,而示例却给出了两种用法。这分两种情况:

1)释义只体现出被释词有作格用法。例如:

存在这类问题的还有“降①、落①、抿2①、颠倒①、磨灭、启动①、迁移、融合、通过”等等。

2)释义只体现出被释词有役格用法。例如:

开1⑥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枪|~汽车|~拖拉机|火车~了。《现汉》对“改善、开1⑥”的释义,体现出这两个词只有役格用法。然而,《现汉》所给的用法示例却说明这两个词兼有作格、役格两种用法。显然,释义与示例不符。类似的还有“出版、关闭①、透露”等。

3.二配一式

对作格动词所给义项的释义体现出被释词有两种用法,而示例却只反映了一种用法。这也分两种情况:

1)示例只体现出被释词的作格用法。例如:

《现汉》用来解释“摆动”的内容中,跟它句法功能相对应的释义词是“摇动、摇摆”。其中“摇动”的释义是:“①摇东西使它动:摇得动|摇不动|用力~木桩。②摇摆:柳枝在水面上~。”可见“摇动”有作格、役格两种用法。从“摇动”推及“摆动”,它也应该有这两种用法,但《现汉》的示例只体现其作格用法。“扩展”的情况与其类似,跟它句法功能相对应的释义词是“伸展、扩大”。如果说“伸展”可以看作以作格用法为主的话(实际有役格用法,但《现汉》的释义和示例体现为作格用法,分析从略),“扩大”则完全跟上文分析过的“缩小、提高”一样,都有作格和役格两种用法。[4]依此,《现汉》对“扩展”的释义内容体现了作格、役格两种用法,但其示例只有作格用法。显然,《现汉》释义与示例不符。二者的役格用法如下:

(9)a.你可以看到它们在柳树下面的水潭里浮沉,摆动着尾巴。

b.另一人不停地摆动双桨,将船固定在原处。

(10)a.部落联盟的形成,扩大了各部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扩展了地域关系,同时也加强了联盟首领的权力。

b.团队计酬的提成方式让巨额获利成为销售人员极力发展下级业务人员、极力扩展林地销售业务量的推动力。

除此以外,“晃动、会合、集聚、消减、消损②、隐藏”等等都存在这类问题。

2)示例只体现出被释词的役格用法。例如:

《现汉》用“降低”来对“减低”进行释义。而“降低”的释义为:“下降;使下降;温度~|~物价|~要求。”显然,释义和示例都显示“降低”有作格、役格两种用法。据此,我们认为“减低”也应有这两种用法,但《现汉》示例只体现了其中的役格用法。更为显著的是,“屈①”的释义直接显示出它兼有作格、役格两种用法,然而示例也只呈现了后者。显然,《现汉》释义与示例不符。二者的作格用法如下:

(11)a.我们的品牌更广泛地为消费大众熟知,而且广告的单位成本也可因而减低。

b.监狱内发生犯罪的比率也下降了83.3%,发生重大案件的比率减低了91%。

(12)a.一老年人(60岁左右)靠近骨沟处腿骨折用钢板固定,手术后40天了膝盖发软,腿屈了很难伸直,伸直了又难屈起,越到晚上越难受,腿发僵,腿部肌肉较硬。

b.宝宝5月7日出生,到今天双手大拇指仍喜欢扣在手心或向手心屈着,偶尔能五指并着伸直,但很少。

此外,“闭合、改①、合拢”等等都存在这类问题。

从以上《现汉》中作格动词的释义和示例的关系来看,作格动词释义的作格式、役格式和示例用法的作格式、役格式之间均存在不当的对应关系。现列表如下:

类别 释义格式 示例用法作格式 役格式一配一式役格式 作格式作格式 作格式、一配二式役格式役格式 作格式、役格式作格式、二配一式役格式 作格式作格式、役格式 役格式

由此可见,《现汉》无论是对作格动词的语义结构分析,还是对它的用例说明,都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认识,释义中的随意性比较大。

三、作格动词释义疏漏的可能原因及解决的策略

《现汉》之所以在解释作格动词时出现上文所示的疏漏,或许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格动词本身的句法语义关系比较复杂,其语义结构和句法表现实际上比引言中提出的还要复杂。对此国内外学术界做过广泛的讨论,如吕叔湘(1987)、黄正德(1990)、Levin & Rappaport(1995)、顾阳(1996)、徐杰(2001)、曾立英(2007a,2007b)、倪蓉(2008)、施春宏(2008)等(不过这种讨论目前主要还限于句法学界,本文对此不加讨论,参考文献所附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对作格动词句法语义的描写还牵涉到如何处理句法—语义接口中的相关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对这类动词进行统一释义的难度。二是编者可能尚未对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关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致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对如何处理这类关系没有明确的标准,从而难以对它的语义结构、句法表现及释义过程中的义例关系做出一致的描写。

为了避免这样的疏漏,除了需要对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研究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进此类动词的释义方式。

首先是如何确立义项的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全面考察相关语料,另一方面需要运用内省的方法来弥补语料考察的不足。语料归纳和内省测试是相互补充的。在分析语料时,要特别关注每个动词的句法表现,因为不同的句法表现有可能反映了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换个角度说,就是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有可能体现为不同的句法表现(施春宏2007)。作格动词的作格用法和役格用法在句法表现上是有明显差异的,因此在义项分合上将它处理为两个义项是妥当的,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运用内省的方式来测试。如果语料中出现的是某个动词的不及物用法,则可以采取及物化的方式来测试。如“缩小”一词,示例时出现了“范围缩小了”,可以考察其是否有“缩小了范围”这种句法表现,从而测试它是否具有役格用法。相反,如果语料中出现的是某个动词的使动性及物用法,则可以通过去及物化的方式来考察,如“统一”的示例有“统一祖国”,可以用“祖国统一”来测试其是否有作格用法。上引诸例莫不如此。虽然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表现远比这里的说明复杂,但经过这样的双向测试,大体可以测试出作格动词的两个义项,实际也就是两种具有交替关系的句法—语义现象。这就可以避免义项的疏漏了。

二是如何解释义项的问题。上文的句法语义测试方式已经大体揭示了作格动词两种用法的语义结构。首先需要解释好作格用法的语义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使(变)X”或“使+作格释义”,就能大体解释清楚其役格用法的语义结构。如果在役格用法上,相关的词语跟被释词有近义关系,我们可以将它放在“使(变)X”或“使+作格释义”这个义项中。当然,有时由于韵律上的需要,“使”后使用双音节形式要比单音节形式表达更自然。例如本文第一部分所举“激化”、“灭”、“恼怒”三例。

最后是处理好释义和示例的对应性。我们既要避免释义和示例之间一配二或二配一的情况,也要避免释义和示例之间错配(mismatch)的情况(即作格释义配役格用例,役格释义配作格用例)。只要我们准确地描写并分立出作格动词的两个义项,按其相应的句法表现搭配相应的示例,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避免的。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在具体示例时,作格动词的作格用法和役格用法所搭配的具体词语有时并不完全对应,这就使义例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如可以说“风浪平静了、情绪平静了”,也可以说“平静了一下情绪”,但“平静了风浪”却不说。这就需要我们对具体的语义搭配关系做出精细的刻画,从而使义例关系的描写更加精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具体分析了。

四、结 语

本文讨论了《现汉》所收录的作格动词的释义情况。我们发现,《现汉》对句法表现相类似的这些词所采用的释义类型多达11种。然而,对于这11种释义类型的使用,《现汉》却没有——至少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标准,以致影响了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准确性和义例关系的相配性,进而影响词典使用者对相关词的正确理解。由于作格动词在句法和语义上都存在特殊之处,对它们用法和意义的描写实际都牵涉到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释义和举例时也必须系统地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这样,在词典释义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类动词作格、役格两种用法之间的系统联系,充分考虑到不同语义类的动词在论元结构上的差异及同一动词的不同论元在配位方式上的差异,并尽可能地在释义和示例中将这些情况反映出来。这样,词典释义才能做到结构化、句法化和一致化,进而使词典使用者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各被释词。

总之,如何在辞书释义中体现句法化、结构化、一致化,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辞书释义要反映句法结构上的特征,语义结构中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放在具体的结构框架中来描写,从而逐步实现对相关现象描写和解释的一致性。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附 注

[1]学界有关作格动词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然而,从当前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对“作格动词”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对于这类动词的判定标准,研究者们也是各持己见。由于“作格动词”最初就是在研究使役交替现象时提出的,而且在迄今业已提出的众多作格动词诊断式中使役交替争议最少,故本文对“作格动词”采取相对狭义的理解,同时考虑到行文的方便,故而又略做调整。

[2]根据国内外作格动词的研究传统,像英语中的dry、clear等(Levin&Rappaport 1995)以及汉语中的“坏”(黄正德1990)、“平、累”(施春宏2003,2008)等这类能够进行使役交替的形容词,也被纳入作格动词系统。本文照例遵从这种做法。另外,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来看,有不少研究都将形容词看作动词的一个下位类型;从类型学上看,这样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将有使役交替关系的形容词也一并归入作格动词系统,主要是从其句法表现及其所反映的语义结构特征来考虑的。

[3]下文中实际用例都选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

1.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征.国外语言学,1996(3).

2.黄正德.中文的两种及物动词和两种不及物动词.第二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世界华文出版社,1990.

3.吕叔湘.说“胜”和“败”.中国语文,1987(1).

4.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08.

5.施春宏.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研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论文,2003.

6.施春宏.词语调节过程中的语义关系分析.汉语学报,2007(4).

7.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8.徐杰.“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语言研究,2001(3).

9.曾立英.作格研究述评.现代外语,2007a(4).

10.曾立英.现代汉语作格动词的判定标准.语言学论丛(第35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b.

11.Levin B,Rappaport M.Unaccusativity:At the Syntax-Lexical Semantics Interface.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5.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