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贸易统计实施“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

2012-08-07任书香吕延婷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9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报表全过程

任书香、吕延婷

(徐州市统计局,江苏 徐州 221018)

近年来,徐州市统计局始终把提高贸易统计数据质量摆在贸易统计工作的中心位置,在统计实践中努力探索解决提高贸易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全国实施“企业一套表”后,贸易统计的业务流程、数据的生产方式均发生了改变,单靠传统的管理思路、方法和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只有对影响贸易统计数据生产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管理与控制,并不断地加以改进与完善,才能使最终的数据质量有可靠的保证。

一、调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调查准备工作是做好贸易统计工作的开始,主要工作有制定方案、单位清查、业务培训布置等,这些是确保贸易数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图1)。

图1 贸易统计调查准备阶段数据质量管理控制流程图

(一)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五早”工作模式:早谋划、早组织、早调研、早分析、早服务。明确具有统计资格的贸易统计专业人员,定期参加上级统计年(定)报或业务培训会议,认真学习领会贸易统计报表制度和上级会议精神;按照统计工作流程,明确工作重点、分解目标任务、设定时间节点、确立督导对象,通过“计划—督查—落实—改进”循环方式,以保证各项任务有人管、有人做、有人核、有人查,杜绝任何盲点。

(二)调查单位清查

按照“先进库、再有数”的要求,定期对贸易新增、破产、关闭等企业(单位)以及调查单位基本信息进行比对与实地核实工作,及时更新贸易基本单位名录库,并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网络库。主要步骤为:

第一,市级定期将质监、民政、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提供的行政登记资料进行整合、排重,并分解到各县(市)区;

第二,县级定期向本地区质监、民政、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收集行政登记资料,然后与市局分解的资料进行整合、排重,并将排重后的资料分解到各镇(街道);

第三,各镇(街道)明确基本单位管理人员,并按照地域原则细划责任,督导各村(居)委会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定期比对与实地查看制度,以上级统计部门分解的部门行政登记资料为线索,深入现场核对,并做好新增、消亡等相关信息记录工作;

第四,各镇(街道)根据各村(居)委会上报核查过的基本单位名录资料,按照名录库管理要求对原名录库进行网上在线更新维护,同时做好调查单位统计工作网络库更新工作。

(三)培训布置业务

市、县、镇分别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咨询与服务等相结合方式,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确保每一县(市)区和每个乡镇(街道)的每一位统计人员熟知企业一套表工作流程、职责和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熟练掌握网络平台操作,能够指导企业填报报表和解答企业上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每一个企业的统计人员熟知统计报表填报知识,对数据处理平台应用自如,熟练掌握统计业务操作技术,切实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调查数据采集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数据采集阶段是贸易统计调查工作的关键阶段,主要工作有制定数据采集计划、整理原始记录、登记统计台账、填报报表、审核签署、网上填报、核实修正、统计资料使用、交接归档等(图2)。

图2 贸易统计调查数据采集阶段质量管理控制流程图

(一)制定计划

一是确定内部分工。调查单位要认真梳理本企业指标数据的来源部门,确定扎口负责企业一套表工作的部门、统计负责人(或由主营业务统计人员兼任),明确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建立健全统计数据采集工作网络,明确工作职责、业务管理权限和分管的基层表,确保数据采集的各环节有人管、有人干;二是加强业务学习。调查单位要积极参加上级统计业务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统计报表填报要求以及统计指标的含义、范围、口径和计算方法等,并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单位)的统计数据采集实施方案,开展内部统计业务培训,组织实施好本企业(单位)的统计报表填报工作。

(二)登记台账

调查单位负责统计扎口汇总上报部门,要根据统计报表制度要求,督促各指标数据来源部门健全和完善原始记录,按旬将各数据来源部门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记录;要按照各相关原始记录、财务核算资料等,按旬完成统计台账登记工作。

(三)填写报表

调查单位统计人员根据分管基层表的填报内容、起止时间等要求,以原始记录、财务账目和统计台账为依据,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和统计指标解释要求完成基层表数据填报、审核、提交等工作。

(四)审核报表

统计报表填写后,要在填表人自审的基础上,由部门负责人对表中各指标间的技术性、逻辑性、匹配性以及专业间对应指标的衔接性进行严密审核,审核无误后再呈报本单位领导审核、签字。人工审核:主要包括统计原始记录是否健全,各项数据是否有根有据;统计指标的包括范围、计算方法、商品分类、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规定;相关资料的登统、汇总、抄录过程有无技术性差错;有无漏填指标、漏报单位;报表之间、指标之间以及与财务、业务数据是否衔接;同比、环比趋势是否合理等。机器审核:对程序设置的各项必审和提示性审核报错,必须逐一核对所涉及的数据。对于数据核实无误后仍存在的报错,要必审性的逐笔作详细说明,而提示性的可作简要说明,以示每笔可疑数据都经过确认。

(五)网上填报

统计报表经单位领导审核后,由填表人在“企业一套表”规定的统一联网直报系统上进行填写、审核与上报,并及时将上报报表输出,由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后装订留存。若本单位确不具备网上直报条件,可先产生纸质报表并签字盖章,在当地统计部门提供的设备上直报。

(六)接受数据查询

调查单位统计人员完成基层表数据填报、审核、提交等工作后,要随时接受统计机构对上报数据等情况的查询,修正错误数据,直至基层表数据通过各级验收为止。

(七)统计服务

充分利用企业(单位)统计资料,编辑相关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分析,及时为企业(单位)领导提供参考依据。

(八)归档存储,存储数据

调查单位基层表数据经各级审核、验收、最终确认后,应打印(带水印)基层表留存和存储数据。

三、调查数据接收整理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调查数据接收整理阶段既是贸易统计数据的产出阶段,也是数据质量控制的最后阶段,具体包括:督查指导、提醒催报、基层数据审核验收查询、修正数据处理、数据评估、数据发布(图3)。

图3 贸易统计调查接收整理阶段数据质量管理控制流程图

(一)督查指导

在调查单位填报报表期间,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方式对一些重点调查单位要组织统计业务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填报指导,确保调查单位统计工作程序和台账登记规范,统计报表“指标有据可查、填写完整准确、联网直报良好”。

(二)提醒催报

县级(或其他直接接受基层表的统计机构)要建立调查单位统计人员信息库,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单位)统计人员的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网络库的更新与管理;要即时查看调查单位基层表上报情况,利用各种联络平台向统计调查单位发布催报信息,及时提醒并督促调查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对未按时上报的调查单位进行催报。同时,针对企业网上填报中存在的问题、应注意事项等重大事项向企业统计人员发布提醒信息,对没有按时填报统计报表的调查单位要及时依法催报。

(三)基层数据审核验收

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审联控”机制。即在报表填报期间,市、县、镇三级统计专业人员要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同步审核、验收,做到随报、随审、随验。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反馈查询、最终由企业进行查实修正”的原则,直至验收通过为止。

机器审核:对辖区内所有填报单位所填报表都要批量执行审核操作。批量审核操作后,通过程序设定的“导出原因”功能,将基层数据错误信息以及填报单位填写的错误说明输出,通过排序,将错误信息归类,逐类审核、查实,依法修正或说明。对于影响较大的错误值和不能合理说明错误原因的错误值,要及时逐级反馈,要求填报单位核实纠正或说明原因。

人工审核:通过程序设定的“综合查询”功能,将辖区内各填报单位的质量控制指标过录输出,通过排序、求和、平均值计算等方法,进行极大(小)值、平均值的比较审核、反馈查实,并由填报单位依法修正(或说明原因)。

综合数据审核:主要是通过程序设置计算机审核和人工审核进行。其中计算机审核包括数据逻辑关系审核、同比、环比以及经验值判断审核等功能;人工审核包括相关指标比较、行业分组、经济类型分组变化比较、地区间比较等方法。

(四)查询、修正

上级发现下级已经验收的基层表数据有问题,即时将基层表退回下级查实。下级收到上级验收不通过的基层表后,即时将上级验收不通过的基层表退回调查单位,并发送“退回修正数据通知书”,督促调查单位安排相关责任人即时核实,确需要修正的数据要即时修正,审核通过后重新提交基层表,直至各级验收通过为止。

(五)数据处理

市、县在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要细划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质量责任和要求,数据汇总要根据上级统计机构依据统计制度规定的相关综合表内容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汇总、推算、计算方法而编制的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即在基层数据经过审核验收后,根据全省统一的“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数据处理程序进行汇总。对生成的综合数据,要围绕主要指标进行发展趋势、基本结构和匹配性审核。

(六)数据评估

数据评估过程是在市县两级进行的,对于统计数据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和趋势性问题,必须进行查询评估,可根据质量抽查结果和相关行政记录等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并做出书面说明。对综合统计数据中的重点指标,即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市级数据以上报省后由省评估审定数为准。

(七)数据发布

县级对外使用的统计数据必须以市级评估审定数为准,未经上级审定的数据不得对外提供与使用。要拓展服务内容和领域,深层次挖掘统计数据信息资料,定期开发编印月度、季度统计资料,撰写统计分析和信息,切实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以满足广大顾客需求。要做好统计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工作。

四、组织保障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镇三级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统计方法制度实施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挂帅、专业处室负责人主抓、业务人员亲临一线指导的组织保障体系。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年底根据统计报表制度和上级统计部门要求,对下年工作进行超前谋划、周密安排,对全年的工作目标和质量目标按流程、按月、按人进行逐一细化分解,并结合实际形成制度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方案,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流程的工作有人管,每一环节、每一流程的质量有人控。

(二)健全制度保障、强化实施落实

一是建立包干与通报制度。建立市包挂县(市)区、县(市)区包挂镇(街道)、镇(街道)包挂调查单位的层层分片包干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业务技术指导等。同时,建立通报制度,针对企业上网率、报表填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各地的先进做法等进行通报,确保调查单位报表网上填报操作规范。二是建立监测分析制度。市、县统计机构定期对本地区的统计调查单位的报表填报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沟通,对问题较为严重的重点单位,如增幅或降幅过大、个位增长以及连续负增长的单位,要深入调查,并进行一对一的业务衔接与指导;定期分别召开县(市)区、镇(街道)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座谈会,对主要数据质量情况进行通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三是建立完善调研制度。打破专业界限,立足大服务业,组织相关处室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指导,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完善统计报表的填报、审核、上报以及统计资料的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实现“原始资料齐全、台账登记规范、指标有据可查、报表填写完整、数据全面准确”的管理要求。

(三)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督查指导

一是贸易基层统计的业务培训,实行分级负责。即市对县、县对乡和基层统计调查单位负责(基层统计单位的业务培训必须由县级负责)。日常工作或数据检查中发现的属于培训不到位问题须追究培训责任机关的责任。培训形式可以越级或多级同时进行。二是对新增和重点单位在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上门业务指导制度。对新增单位,在其正式纳入统计范围前,由县(市)区和镇(街道)两级贸易专业人员共同上门,敦促其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及时派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并结合其经营情况进行统计业务指导。镇(街道)贸易专业人员在年度内至少每月回访一次。三是对更换统计人员的基层单位及县(市)区和镇(街道)综合部门实行上门业务指导制度。所有更换统计人员的单位须建立工作交接制度,在更换统计人员之前必须做好统计业务的交接工作。在其新任贸易专业统计人员到岗时,上级综合部门需及时派人上门,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统计业务指导,并在年度内至少每月回访一次。四是贸易基层单位,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接受《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中相关基层表的调查任务,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任务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数据处理程序。五是加强质量检查。对贸易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检查频率:市级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县(市)区和镇(街道)每年不少于四次。贸易专业数据质量检查可与年度执法检查结合进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要现场研究纠正,并由镇(街道)统计机构负责事后回访,检查纠错情况,同时县(市)区以上综合部门可以随时抽查纠错情况。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需将情况和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材料发送相关单位,并要求其改正。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报表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镇长看报表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月度报表
月度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