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探讨
2012-08-07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浙 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徐 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国家政策的保障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这些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GDP的增长、安置就业、纳税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对国家贡献巨大。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中小民营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能否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受历史和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家族式管理等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低下,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存活率不到30%,而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比率进一步降低,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瓶颈问题造成的,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小民营企业保持生机并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瓶颈因素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至今不过短短几十个年头,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对其的扶持政策也是在不断的改善和完善过程中,这就使得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往往依靠企业主的个人能力进行经营,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主要依托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家族式管理是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采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之初通过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诚信,并在亲情、血缘的联系下,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团结一心、毫无杂念的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每个人的全部力量,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在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对手日趋强大,仍然采用家族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很难在同那些国际化、规范化的企业竞争中获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有远见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开始尝试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让家族内部人员逐步远离管理层,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激励企业内部人员,并培养、招聘企业急需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从具体的实施上看,依然问题重重。
2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瓶颈因素
2.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定位不准确
我国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家都是出身卑微、白手起家的,大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他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存在偏差,观念陈旧。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常常简单的将人力资源管理定性为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的内容以招聘、解聘员工、上下班考勤、业绩考核和工作合同、养老保险等的办理为主,认为能够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好企业内部人员和工作的关系就可以了,忽视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繁杂的工程,它包括长远的企业战略规划、健康的企业文化、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业绩考核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度等等更为深层次和广泛的内容。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保持和创造持续竞争力的能力,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2 没有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我国现有数以百万的中小民营企业,涵盖我国经济中几乎所有领域,它们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急需各类专业人才,而人才的匮乏又是多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真正得到解决。这些企业大多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存在只考虑当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往往只重视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而对人才抱着现用现找的原则,缺乏有计划的人才引进、挖掘和培养的体系,这就造成当企业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需要更加高端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员,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人力资源的储备不相配套,是导致我国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对员工的奖惩上大多缺乏一套科学、合理和公正的制度和机制,对每一名员工的业绩考核、评价很难做到准确、客观,常常只依靠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个人好恶来进行奖励和惩罚。而对优秀员工的激励又偏重与物质奖励,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物质的满足是每个员工最初级和底层的内心需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上的不合理就会造成企业内部奖惩不明,容易打消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而单纯的物质奖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精神激励措施和手段,令员工觉得就是为了钱而工作,很难产生个人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感觉,从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2.4 企业内部人员培训和开发机制不健全,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在当今更为激励的市场争夺中,由于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巨大,企业家和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员工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效益,而不注重企业能够给员工多大的发展空间。往往只应用他们现有的能力,而缺乏对他们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挖掘,缺乏为他们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内部培训和开发机制缺失,使很多员工在企业里努力工作却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希望所在,产生“狡兔死,走狗烹”的感觉,因此大量跳槽导致的人才流失问题在我国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中十分普遍。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经营上的难以为继,很多情况下还伴随着企业技术和市场客户资源的转移和丧失,严重影响着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5 企业文化缺失,企业内部缺乏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塑造,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影响巨大,它具有约束、引导、鼓舞和凝聚等促进企业内人员更加积极、努力工作等功能。当前我国大多民营企业缺乏自身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建设,导致企业内员工缺乏清晰、明确的工作动力和追求目标,员工个人的成长方向与所属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规划并不相符,反差巨大,就会造成员工对企业的不认同感加剧,认为在这个企业工作与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没有归属感导致的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令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3 提升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3.1 解放思想,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对一个企业而言,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创业并发展壮大就是一个鲜明的实例。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转变以往那种重市场营销轻管理的落后观念,真正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明白人力资源管理不单单是人事管理,也不仅仅是某个专属部门的工作,它是企业内部每一个人员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企业整体性的工作,一定要以人为中心,无论是人员引进、业绩考核、薪酬激励还是员工培训都要仅仅围绕人来制定,摒弃以往依靠亲情和血缘关系来维系的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有能力和才华的员工广泛的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
3.2 理清企业发展思路,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瓶颈,首先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企业家和管理者必须要明晰和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充分的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和销售目标群体等客观因素,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些因素,以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和指南。要逐步从人治向法治过渡,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和职能,合理设置组织构架的同时并给予充分的组织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定业绩考核制度、薪酬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摆脱过去那种传统的家族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家应该思考的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将人力资源管理权力下放,发挥制度的优势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3 做好员工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的留住人才
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完善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既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也能留住人才。企业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拓展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培训和增长员工的各种专业技能,使之能够始终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要因地制宜的为不同的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做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才能令员工不愿意离开企业,将企业的发展当作个人的事业来做。拥有一个稳定且有能力的人才队伍,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的塑造,提升企业凝聚力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其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和精神,它是每一名该企业员工的强心针,让他们能够在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爱。这是一个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代表着一个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共同的、积极的价值理念,来增强员工与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以及归属感。通过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配套,来正确引导、约束员工,并释放每一名员工的最大潜能,使他们在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带动下,团结一致的更加积极充满热情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理想。
5 结语
通用汽车前总裁史龙亚弗德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们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5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也曾经说过:“我们公司的主产品是人,产品是附属品”。由此可见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更凸显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突破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因素,企业才能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1]李清华.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0(2).
[2]李长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陈 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永安,王芳.美国企业人力资源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5(12).
[5]徐挺,王培根.现代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