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TYLCV番茄新品种西农2011的选育

2012-08-07李继纲梁燕闫见敏郑戌翔孙亚东

中国蔬菜 2012年2期
关键词:西农大果自交系

李继纲梁燕闫见敏郑戌翔孙亚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1 选育过程

西农2011亲本选育始于2006年,母本R015是以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TY52(Ty-1)与粉色、大果(单果质量250~300 g)、果实硬度高、中晚熟自交系FTI1419A-3经过5代回交转育,育成的抗 TYLCV,大果,生长势旺盛,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父本 R019是利用引进的抗TYLCV的抗源材料99S-C-39-20-11-24-17-0(Ty-3),经6代回交转育,将抗病基因转育到粉色、大果、早熟、有限生长类型、综合性状良好的 FTD1401A-1自交系中育成的抗TYLCV,大果,早熟的优良自交系。

2009年以R019为父本,以回交转育的FTI1419A-3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25个,通过TYLCV抗性分子标记鉴定,田间抗性鉴定以及果实性状、生长势和综合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组合,2009~2011年参加陕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2011年5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2 TYLCV抗性分子标记鉴定

2.1 材料

9份番茄试验材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番茄育种课题组提供。

2.2 方法

2.2.1 引物 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1基因的CAPS标记引物参照于力等(2008)的设计,CAPS F:5′-TAATCCGTCGT TACCTCTCCTT-3′;CAPS R:5′-CGGATGACTTCAATAGCAATGA- 3′。Ty-3基因的 SCAR标记引物参照许爽等(2009)的设计,SCAR F:5′-GGTAGTGGAAATGA TGCTGCTC-3′;SCAR R:5′-GCTCTGCCTATTGTCCCATATATAACC-3′。

2.2.2 PCR扩增、酶切体系与电泳检测 DNA提取参照Williamson等(1994)的方法。PCR反应总体系为 25 μmol·L-1,包括:模板 DNA 2.0 μL,10×PCR Buffer 2.0 μL,25 mmol·L-1MgCl22.0 μL,2.5 mmol·L-1dNTPs 2 μL,引物(20 μmol·L-1)各 1 μL,TaqDNA polymarase(5 U·μL-1)0.2 μL,终体积用超纯水加至25 μL。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5 min,然后94 ℃变性1 min,Ty-1引物64.6 ℃退火,Ty-3引物50 ℃退火1 min,72 ℃延伸90 s,共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扩增产物在4 ℃保存。取PCR产物5 μL,于1.5%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酶切体系为扩增产物10 μL加入10 U的TaqI酶1 μL,Buffer 2 μL,终体积用超纯水加至25 μL。65 ℃保温1.5 h。酶切产物于1.8%琼脂糖胶在电压5 V·cm-1条件下电泳1 h,EB染色,Bio-RAD凝胶成像系统拍照。

2.3 结果与分析

2.3.1Ty-1基因CAPS引物扩增和酶切结果 由图1-a可看出1号、2号、3号、4号、5号、KN、22号、46号均扩增出398 bp的特异片段。PCR产物经TaqI酶切产生多态性(图1-b),1号、2号、3号、4号、KN酶切后产生了3个特异片段,大小分别为398、303 bp和95 bp,均为抗病杂合基因型。5号酶切后只产生了303 bp和95 bp 2个特异片段,为抗病纯合基因型。22号、46号不能被酶切,为感病材料。21号无扩增条带。

图1 Ty-1基因CAPS引物扩增产物及Taq I酶切结果

2.3.2Ty-3基因SCAR引物扩增结果 由图2可看出:1号、2号、3号、4号、KN均扩增出630 bp和320 bp的特异片段,为杂合抗病,且含有Ty-3a基因。21号只扩增出630 bp条带,为纯合抗病类型,5号、22号、46号只扩增出320 bp条带,不含Ty-3基因。

图2 Ty-3基因SCAR引物扩增结果

3 选育结果

3.1 区域试验

2010~2011年进行区域试验,试验地点为白水、源县、阎良及威阳,2月下旬播种,小区面积 5.25~45.00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重复30株。以金棚1号为对照。留4穗果统计产量。2010年 4个试验点西农2011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 667.2 kg,较对照金棚 1号增产 2.7%;2011年 4个试验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 7 261.9 kg,较对照增产 31.6%(表1)。

表1 西农2011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3.2 生产试验

2011年在杨凌、扶风、白水、三原县和宝鸡 5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2月下旬播种,面积180~240 m2,采用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品种500 株。在所有试验点中,西农 2011产量均高于对照。西农2011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 609.9 kg,比对照金棚1号增产 12.34%(表2)。

表2 西农2011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3.3 品质

2011年经陕西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西农 2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6.5%,总糖4.10%,总酸0.504%,VC 180.4 mg·kg-1,品质优于对照金棚1号(5.5%,2.88%,0.475%,105.0 mg·kg-1)。

3.4 抗病性

2011年5月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田间调查,西农2011的TYLCV病情指数为1.57,ToMv病情指数1.81,叶霉病病情指数3.04,枯萎病病情指数2.90,其综合抗性特别是对TYLCV和枯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金棚1号(表3)。

表3 西农2011田间抗病性调查

4 品种特征特性

中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旺,连续坐果能力强,叶片大,叶色绿,丰产性好,4穗果每667 m2产量7 500 kg。果实高圆,粉红色,着色均匀,色泽鲜亮,品质佳,大果型,单果质量 260~280 g,大小均匀。果实硬度好,耐贮运,货架寿命长。田间调查表明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和枯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金棚1号。适合秋延、越冬及早春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栽培,全国喜食粉果地区均可种植。

于力,朱龙英,万延慧,杨少军,朱为民,薛林宝.2008.多重PCR技术鉴定番茄Ty-1和Mi基因.分子植物育种,6(1):165-169.

许爽,褚云霞,张辉,万延慧,朱龙英,朱为民.2009.多重PCR 技术鉴定番茄Ty-2和Ty-3基因及田间验证.分子植物育种,7(5):954-958.

Williamson V M,Ho J Y,Wu F F,Miller N,Kaloshian I.1994.A PCR-based marker tightly linked to the nematode resistance gene,Mi,in tomato.Theor Appl Genet,87:757-763.

猜你喜欢

西农大果自交系
花光卉影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大果桑葚的栽培技术与综合利用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陕西历代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