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
2012-08-07苏娅
苏 娅
(安徽省阜阳水文水资源局 阜阳 236002)
阜阳水文水资源局所辖工作区域地处淮河以北,包括阜阳市、亳州市及凤台县的14个县(区),面积约2万km2。沿淮淮北地区是安徽省人口最密集和耕地率最高的地区,该区以全省20%的水资源量,支撑着全省50%的耕地和43%人口的用水需求,是安徽省水资源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区域,属极度缺水区域。近年来,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在省水文局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水资源公报编发工作,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方水资源管理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公报编制工作开展情况
阜阳水文水资源局自2005年度起受淮南市水利局委托按年度编制《淮南市水资源公报》,2007年开始全省第一本县级水资源公报——《凤台县水资源公报》的编制工作,2009年起《阜阳市水资源公报》、《亳州市水资源公报》首刊发布,2010年以后《阜南县水资源公报》、《颍上县水资源公报》开始编发。现把阜阳水文水资源局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反映当地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编制发布区域水资源公报是推进水资源统一规划和强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水资源公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社会各界了解水资源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水资源公报的发布为各地各部门合理利用、开发、保护水资源,编制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水资源情势及其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现状,可为各级政府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并能提高全社会各界保护水资源、爱惜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利用。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将公报编制作为年度重要工作来抓,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抓紧抓实,从组织、人员、技术、经费个方面提供保障。
1.2 完善机制,精心部署
根据省水文局和《安徽省市级水资源公报编制质量评定办法》有关要求,阜阳水文水资源局及时成立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组,相对固定编制人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审核审查制度,确保公报编制质量。
1.3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认真学习领会《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严格编制技术要求,统一公报编制口径,对具体编制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培训就供用水量及耗排水量、水资源量及蓄水动态、水质水体等方面内容的编制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和讨论。通过培训,明确了公报编制工作任务、程序、内容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公报编制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了保证工作时效,严格把握时间进度和编制质量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倒排时间,制订详细计划,精心组织。各参编技术人员做到切实提高认识,服从安排,加班加点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方法,保证水资源公报编制的质量。各编制小组按规定时间提交初稿,然后集中汇总、修改、审查,从而保证市级水资源公报于2月25号前完成了上一年度水资源公报初步成果并上报省局水资源处,5月25号前按时按质完成上一年度水资源公报审查、发布和上报工作。
1.4 创新完善,服务管理
加大创新、改进的力度,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公报的地方特色,更好地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如在亳州市水资源公报中增加了地下热水资源的内容,在阜阳市水资源公报中突出了地下水资源的内容,在淮南市水资源公报新增了主要湖泊、洼地蓄水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等。
2 工作体会
2.1 进一步突出水资源公报编制的重点
水资源公报编制应结合各市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编制内容、技术方法、组织形式等,注重时效、严把质量关,加大基础工作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工业、生活用水和退水量调查,典型耗水量、用水定额及区域水量平衡调查和试验研究,使公报编制内容、方法和形式更趋合理、完善,进一步体现地方特色,并且与全省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相结合。
2.2 努力提高编制公报的质量、时效
水资源公报对正确认识区域的水量、水质、水生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而高质量的公报有赖于对水文监测资料、社会调查资料、经济发展指标的汇总分析和科学研判。水资源公报编制是一项技术性、理论性很强的工作,编制人员要熟悉规程规范,了解社会情况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确保水资源公报质量。为此要进一步重视基础资料的合理性检查和初步成果的审查工作,要加强水资源公报数据合理性分析,特别是对供水、用水、耗水等关键指标,要深入分析,提高数据可信度;注重数据的连贯性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指标的数据突变,要认真核实,深入分析其原因;针对具体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做到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确保公报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要把好审核关、审查关,针对公报编制中的问题和难点,开展一些典型调查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报的准确性;公报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因此也要注重时效,通过提高公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来进一步提升公报的权威性。
2.3 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查找差距
要充分利用学习、会议等机会,多探讨存在的问题,多交流经验,多向兄弟单位学习,认真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推进本单位水资源公报编制工作。
市级水资源公报的编发,为安徽省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民众的节水、惜水、保护意识,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提供了长系列准确的基础资料,为当地各级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水资源公报是向各级领导、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和向全社会公告各地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趋势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对水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加,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水资源公报的编制,使水资源公报既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公报的新要求,又能使公报及时反映变化的实际情况,增强公报的时效性、合法性、权威性,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国家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重大目标的提出,水资源公报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将愈显重要,对社会的影响将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