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用“中华民族”的大称谓

2012-08-06

环球时报 2012-08-06
关键词:汉族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董勇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少数民族”这一词条频率最高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明显照顾性质的民族政策,涉及计划生育、文化教育、高考录取、经济扶助、政治活动参与、组织领导建设等多个方面。如今,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及文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获得重要职位和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大大提高。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政策优越性。

然而,我国的民族政策通过几十年运行,在各民族发展水平日趋平衡的今天,有些条款已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政策制定的初衷。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流动频繁,民族杂居情况更加普遍多元,有些民族优惠政策已经影响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比如在我国边疆地区的一些地市,少数民族在政治待遇和资源分配方面明显优于当地的汉族群体,汉族本身已成为当地的少数民族,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他们形成事实上的歧视,造成一些地方汉族人口明显下降。而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少数民族本身就已享受到与当地汉族群众同样的各类社会资源,语言也无障碍,再加上政策照顾,就成了“政策特权者”,对非政策阶层的民众很不公平。

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在政治待遇上的真正平等,在特殊时期采取一些非平等的政策手段来保障其利益是无可非议的。比如,大力为边疆地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对一些欠发达地区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援;继续为那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实施高考加分录取政策;保持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政权组织中的适当比例;在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等。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惠民政策,需要在科学规范的政策监管下继续保持发扬。但同时,对解放初期或改革开放前制定的民族政策进行局部修改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已势在必行。例如,对欠发展地区的政策优惠应惠及所有民族,而不应区分民族成分等。

另外,在各民族平等的今天,应对“少数民族”一词的日常称谓进行适度淡化。笔者发现,许多少数民族朋友对过多强调“少数民族”的现象表示反感。他们认为,国内一提到“少数民族”,大多数人就会联想到“政策照顾”,“被照顾”似乎成了少数民族的代名词。事实上,大多数少数民族人民都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成就学业和事业,“少数民族”称谓倒让他们有“被看低或者歧视”的感觉。

美国是移民国家,具有世界上最多的民族构成,但他们往往以国民待遇的平等性和民主权利的有效性平衡族群关系。美国的民族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其做法有利于增强各民族成员的国民意识,从政治层面上撇清了民族歧视的嫌疑,起码在凝聚其国人的核心价值认同方面是成功的。

我国的民族政策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但如果始终墨守成规,优势就可能会变成劣势。我们应优化民族政策,用“中华民族”的大称谓包容以种族区分的小称谓,构建更加和谐、平等、民主的公民社会。▲(作者是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汉族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少数民族的服装
做人美德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季札挂剑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