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公安情报分析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

2012-08-06于荔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2年6期
关键词:名人舆情舆论

于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了“大麦克风”时代。其中,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及移动通讯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成为新闻曝光和舆论生成的重要媒介,加之我国正处在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国情所致,诸多问题叠合积聚,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社会决定和谐度和稳定性的标杆,亦为我公安情报工作关注的焦点。

1 信息时代下网络舆情分析的现状

1.1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关于公共问题的网民的一致意见,有三个主要特征:(1)内容的丰富性;(2)意见的多元性;(3)形成传播迅速性。除此之外,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数据显示,网络舆情涉及的热点话题包括民生问题、涉警涉法、渎职贪污等内容,其中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特别是官员的网络舆情,占据了热点话题近六成,民众关注的重点可见一斑。

网络舆情对我国社会治安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公安情报部门将互联网作为情报重要来源,对重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分析,以期通过科学的研判,正确的引导,防患于未然,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2 网络舆情分析现状

(1) 重定性轻定量

互联网信息具有丰富性、海量性、复杂性、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等特点,对其理解和把握越来越需要科学、精准、可信的方法。然而一些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和危机管理中尚处于粗放式阶段,相关工作多为感性主观,特别是应对媒体仍停留在“部分网友认为”、“某网友认为”等定性描述上,这样分析问题过于片面,缺乏扎实科学、直观量化的数据基础,难以全面反映特定时间地域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及趋势。

(2) 意识薄方法少

警方对于网络舆情的态度:作为公安工作者,有的对于网络舆情发展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认识不足,疏于引导,麻痹大意,听之任之;有的重视程度高,但处置不力,处置方法“删”、“封”、“堵”等传统方法,缺乏规范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体系。面对媒体新闻大部分的基层公安干警不善于同媒体和记者打交道,接收记者采访时缺乏应对技巧,特别是面对负面报道时,不敢说、不会说、说不过、辩不赢。在公安系统内,新闻舆论引导、网络监控、专业分析评论相结合的专门人才凤毛麟角。

(3) 事前忽事后堵

目前,我国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各种基础数据库不健全,基层民警网络基础知识培训不多、网上斗争打防举措仍处于粗放阶段,利用网络舆情调查分析、引导规范的意识薄弱,对于违法犯罪的打击防范工作尚处于“拉大网”、“集中整治”的粗放状态,警务方式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忙于事后堵、删除和查处,丧失工作的主动权。

2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片较为宽松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网络舆论在表达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有些问题被误读,有些问题被忽视。无论是误读还是忽视,都不利于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以“名人微博”为例:名人微博是以普通人的身份表达观点、引导舆论的阵地。尽管以“普通人”的身份,但是,名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蔓延至网络微博中,使其拥有巨大的关注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粉丝”大量的转发与评论。在浏览、转发与评论的过程,名人的态度悄然在大量网友中传播开来。所以,名人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网络舆论的方向。

从现实看,名人会自觉避免涉政、涉警等敏感话题,一般常见的名人微博更多关注民主民生、法制道德等热点问题。名人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对社会舆论导向发挥着积极作用。 例如:“微博打拐”,由于韩红等名人的加入迅速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慈善募捐”,王菲等人的微博力挺,国内慈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名人引导的正向舆论的积极意义,远远摆脱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名人在舆论导向中的负面影响。2012年,微博高关注度的著名女演员力挺“海归女”刘俐俐,使得著名主持人一夜成为众矢之的。其实对错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应该客观的评价整个事件的经过,然而,名人的一个态度,则在瞬间决定了因果成败,这就是大众缺乏独立思考的体现,即“羊群效应”。目前,由于传媒的普及,每当出现一个热点的新闻事件,网友更愿意接收评论文章,而并非还原事件真相。其中有些网友鉴别能力较弱,容易对一些错误思想产生“认同感”,导致一种非理性共鸣。这种非理性共鸣,借助网络很快就蔓延开来,越传越偏离事实真相,导致情绪化的舆论更加难以掌控。如现在许多所谓的网络热点,集中于突发事件、社会阴暗面、腐败案件的一些负面效应上,据此散布的种种偏激言论将会演变成各种谣言,如不迅速对曲解的事实进行澄清,不对情绪化舆论进行疏导,将会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非理性情绪,最终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这又是一种“蝴蝶效应”。

言论如不得到良好的引导,势必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信任危机,造成社会不稳定。网民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不利位置,自己的愿望不能得到全部满足,所以在网络论坛中经常表现为非理性冲动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辞,这种非理性的做法也是突发公共事件爆发的一个充要条件。对此我们应着手的重点是:一方面,名人在道德公德、公共责任等方面加强自律,另一方面,也提醒舆论引导方不要忽视对名人舆论的正确引导。

3 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模式

图1 公安网络舆情工作模式

目前网络舆情引发公共突发事件的缘由众多,众所归一,溯其本质是由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各阶级利益格局变动所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公共突发事件常涉及政府新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执法部门徇私牟利、公务人员及其子女等,政府部门最多,关系利益复杂,加之受雇与敌对势力网络推手的造谣诬陷,和广大不明真相网友的激情转发,这种不稳定因素迅速转化为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爆发的过程。因此,网络舆情的公安工作模式,应对照网络舆情发展过程各阶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以涉警危机为例,如图1所示。

涉警危机发生后,警方一定要高度重视,并且在第一时间说明事件真实情况,表明警方对事件的立场、主张和态度,这个做法就是告诉网友如何去看待这次危机事件,为网友理性思考提供思路,同时,封堵谣言、猜想传播的空间。与此同时,网监部门必须全天候监控网友对危机事件的言论风向,做好研判准备。对于网友的正确意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于负面言论,切忌忽略、删除,应正面应对,用大容量的发表权威信息,专家评论等方式,促使舆论向有利于警方的方向转移。

由于每个网友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及与危机事件的密切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危机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面对网民评论的多元属性,警方对于网友不和谐、不理解的观点应当摒弃,而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宽容。保持平和的心态。但是一定要保持统一的对外声音,最大限度传播主流观点,积极引导舆论。

4 加强网络舆情研判的途径

4.1 网络舆情监控与研判

(1) 确定监测站点。网络舆情的来源主要有新闻评论坛、微转发、社区转帖等。它具有表达快捷、互动传播、情绪感染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对热点问题和网络信息比较集中的领域,如各大论坛,警方要运用互联网舆情监控手段进行24时监控。目前网络舆情监控点有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

《人民时评》曾有评论称:“言塞湖”的“诞生”,往往是民意早起收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民意在每一道环节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

(2) 运用专业情报分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本文检索系统(Text Retrieval System,TRS)赋予了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更多的创新功能,其中包括:舆情信息定量化分析、信息类别统计等;词语褒贬义分析,TRS通过独具特色的文本褒贬倾向分析技术,准确分析舆情正负面信息;大规模文本职能挖掘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对海量舆情信息准确的分析和高效的管理。网络舆情监控技术可以随时采集最新的消息和意见,并对采集的信息逐步过滤和预处理,然后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对负面信息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避免负面信息快速扩展和蔓延,将危害降到最低。

(3) 在舆情监控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评论引导。当公共事件危机舆情发生后,警方应组织评论员和网评人员进行舆论引导工作。具体形式是以评论频道和论坛为基础,把评论员文章在论坛置顶或者推荐到频道的显要位置。情报分析员适时对舆情监控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帮助评论员与网民有效沟通、交流意见,潜移默化的引导舆论走向。

4.2 构建辅助舆情分析的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一种高度灵活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用于对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提供付诸的信息技术系统。辅助舆情分析的决策系统将舆情分析员、舆情评论员(简称引导员)和信息技术蜕变过的特定支持功能联系在一起(图2)。

常见的决策支持系统为预测分析法。简单来说,预测分析法通过对在网络中已经引起热议的焦点事件进行详尽分析,利用已有信息决定引导员未来如何引导舆论、化解危机的方法。

图2 引导员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1)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自然语言文本来探测语法、语义和结构等。“警察非公持枪”曝光,人民警察形象正在遭受网民的负面议论。在这种情况下,舆情分析员可使用文本分析对于博客、平面媒体等进行分析,通过正面透明报道、投放民警亲民宣传等方法,消除网民的负面情绪。

(2) 信息检索分析:通过对视频、图片的内容加以分析,已确定其潜在的意义。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识别类似含义的词语:“警察”或“公安”,可以帮助分析员了解网民的看法。

(3) 网络分析:提供与政府、警方门户网站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哪些人浏览过门户网站,从哪些网站可以连接到门户网站,网民应用哪些搜索语言检索到门户网站等。

4.3 建立官方的微博,发挥政府官方的“名人效应”

政府部门、大众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不待言,借之于网络空间,将分析研判成果、事实真相等公布于网络领域。现在为数众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传统媒体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而且粉丝量极大。官方“名人微博”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舆情,通过舆情研判的成果公开与网民共享,打开一条政府、媒体与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不仅如此,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官方自己的微博,动员网民中的“意见领袖”与公众互动,消除误解,让官方的声音得到迅速的传播。

[1] 曹海礼.警察如何直面网络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2] 丁俊杰,张树庭.网络舆情与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新华出版社.2011.

[4] 赵新.浅析名人微博影响舆论的原理与模式[J].现代视听.2011.

猜你喜欢

名人舆情舆论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