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一五”盘点及“十二五”展望

2012-08-06

图书馆 2012年4期
关键词:十一五深圳市全市

(深圳图书馆 广东深圳 518036)

1 前言

2003年下半年,深圳市文化局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新思路,“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即把深圳建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1〕

深圳市自2003年正式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历经8年,建设规模、体系结构、服务效益都有较大发展〔2〕,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3-2005)三年实施方案》和《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实施方案》,对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明确“图书馆之城”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图书馆之城”的建设,提高各级图书馆服务水平,深圳市根据各级政府指示精神,结合《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规划》执行情况,起草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规划》。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规划制定,试图为我国地区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 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一五”规划回顾及建设成就盘点

2007年3月深圳市制定并下发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常住人口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2册,并将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人均藏书指标、推进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全市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构筑图书馆之城网络技术平台等列为主要任务。〔3〕“十一五”规划实施5年来,各项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主要任务得到落实和完成,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1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一五”现状与成就

截至“十一五”规划末的2010年底,深圳市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638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6个,街道级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29个(达标社区图书室544个,定级街道图书馆51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140台,初步形成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网点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图书馆之城“十一五”规划中每1.5万人口拥有一个基层图书馆服务点的目标。2010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及各项业务数据详见表1:

表1 2010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统计表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推进8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市区公共图书馆共同努力,“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4〕

2.1.1 政府投入加大,办馆条件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2005年政府对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总经费投入为16454.98万元,2010年猛增至 25109.24万元,“十一五”期间增幅为52.59%,说明深圳市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政府投入的加大为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投入的加大首先体现在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舍面积、阅览坐席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增长,馆舍条件相应改善。馆舍总面积由2007年的228012平方米增加至2010年的293435.7平方米,增幅为28.69%;阅览座位由2007年的22674个增加至2010年的33234个,增长幅度为46.57%,在深圳市政府大力倡导为特殊人群服务的背景下,深圳市各市区馆都设立了视障阅览室,2010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览坐席达到457个;截至2010年底共建立劳务工图书馆近百家,大大方便了广大外来劳务工利用公共图书馆等文化休闲设施;得益于深圳市共享工程的建设和深圳市各级政府在网络自动化设施购置方面的大力投入,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电子阅览环境大为改观,2007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总台数为3183台,2010年增加至4268台,增长幅度为34.09%。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2005年全市馆藏总量为992.59万册/件,2010年则达到了2295.71万册,“十一五”期间增幅为131.28%;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突飞猛进,2005年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仅有47.75万册,2010年已增至343.76万册,是2005年的7.2倍。

在读者服务方面,深圳市所有市区公共图书馆坚持每周开放6天以上,各馆每周总开放时间都在72小时以上,基层图书馆每周总开放时间则达到36小时以上,并采取方便读者利用的开放时间。进馆人次、外借量、办证量等三大基础业务指标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进馆人次是2005年的2.38倍;2010年外借册次几乎是2005年的4.33倍;2010年底累计有效办证数量突破百万,读者活动参加人次大幅提高。

表2 2005年与2010年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统计数据对比

2.1.2 办馆模式百花齐放

深圳市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主要由各区图书馆牵头,或主建、或共建、或帮建,深圳市基层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百花齐放,呈现多元化、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福田区以区图书馆作为总馆,各街道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实现总分馆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南山图书馆一直关注总分馆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本区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一体化管理的办馆模式。宝安区将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由区政府负责投入,区图书馆实施,采取与社会共同办馆的模式,建立直属分馆。龙岗区认为总分馆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他们坚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建设目标,先试点,再完善,然后推广。罗湖区根据该区实际情况对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实行了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两种模式的总分馆管理体制。

2.1.3 文献资源和服务逐步共享

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开展市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至2007年扩展至27家市、区、街道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延伸至基层图书馆,各区图书馆与本区基层图书馆特别是与分馆之间已全面实现通借通还。2010年3月,深圳图书馆和龙岗图书馆及其16家分馆读者库、书目库等全面合库,在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规则下提供一致服务,“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逐步在全市推进,至2010年底,已实现包括一个市级图书馆、三个区级图书馆及其分馆共28家公共图书馆及140家自助图书馆的统一服务。

2.1.4 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得到普及和提高

通过达标评估与表彰奖励、实施目标责任制,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各级领导的决策视野和政绩考评;新闻媒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频繁报道让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宣传推广,引起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全市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的服务和日益提高的服务水平提升了全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可度;各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展览、讲座和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以及图书馆服务和设施宣传提高公众对图书馆之城建设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认知,图书馆之城的研究成果和高峰论坛提高了图书馆之城建设的业界知名度。

2.1.5 图书馆体系建设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图书馆之城”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的建设过程更是探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深圳市的图书馆同仁不停留在理念炒作上,而是脚踏实际地进行探索实践,深入学术研究,通过《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的理念与实践》、《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成果调研》、《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等多项前瞻和总结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2.2 “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一五”存在问题分析

受市区财政分割体制的局限,现行分级管理制度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行政主管实质性的掌控无法实现,市馆在“图书馆之城”的行业龙头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影响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形成有效合力,已成为“图书馆之城”持续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图书馆布局不尽合理,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均衡,差别较大;文献资源总体供给不足,文献结构不尽合理,品种相对单一;投入不足,尤其是基层图书馆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服务质量不够高,后续发展乏力,与深圳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和市民的阅读需求不相适应;专业人才匮乏,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馆从业人员水平较低,流动性大;全市公共图书馆尚未全面实现统一服务,统一采编和参考咨询平台整合有待实施;“图书馆之城”的品牌意识还有待加强。

3 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解读及未来展望

3.1 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简介及解读

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发展基础、发展机遇、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保障、实施步骤。主要任务有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献资源、打造“无边界的图书馆网络”、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开展交流与合作;主要指标是至2015年,以深圳市常住人口1100万计,实现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2.3册(纸质文献)的指标,全市拥有3个大型图书馆,21个中型(专门)图书馆,43个小型图书馆,实现每45万人拥有一个中型以上图书馆,每15万人拥有一个小型以上图书馆,每1万人拥有一个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含自助图书馆)。〔5〕

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围绕公共图书馆设施、资源和服务的主线,将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献资源、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作为主要任务,并通过探索“基层图书馆(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升和深化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果,实现图书馆之城建设由量到质的飞跃。值得关注的是,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将打造“无边界图书馆网络”,逐步实现“图书馆之城”技术资源、文献资源、财经资源、人才资源的统筹协调和读者服务的一体化运作以及加强与内地及珠三角地区交流与合作列入主要任务,体现了实现本地区一体化的决心及不断扩大区域交流与合作的新趋势;同时“十二五”规划还通过建立科学的阅读推广机制、制订和实施全民阅读推广计划将积极推进全民阅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表明深圳市已将阅读推广作为“十二五”主要业务拓展之一;最后,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列出按年和按图书馆分配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各级政府和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和任务,确保规划如期推进实施。

3.2 图书馆之城建设新进展及“十二五”展望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开局之年的图书馆之城建设已呈现出如下新进展:

3.2.1 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完成搭建并运作

综观我国现有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现状,大凡成功者必须具有一个先决条件即联盟成员馆均运行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图书馆之城”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受制于缺乏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各项合作难以达到实质性突破。2010年图书馆之城建设通过“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依托基础,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服务、成员馆藏编目与管理、电子阅览室管理等逐步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量大幅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一致提升。

3.2.2 资源共享和统一编目即将实施

通过统一服务的实施,全市的纸质文献资源正逐步实现共享,市区图书馆根据全市资源采购委员会的采购策略合作发展馆藏,由于市区两级财政,市区图书馆将分别采购,通过“图书馆之城”中心管理系统统一采编平台,成员馆可在该平台上传或下载采编数据,使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按照统一的编目标准进行加工,有效控制和提高编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省采编人力资源,有利于形成统一的联合目录,为资源共建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3.2.3 参考咨询协作服务提上日程

图书馆之城推进了8年,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平台,网上参考咨询一直都是各自为阵,随着统一服务的实施和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将把网上参考咨询协作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合作项目,以深圳图书馆作为龙头,共同完成全市公共图书馆的网上参考咨询工作。

3.2.4 “图书馆之城”业务大一统正逐步实施

所谓“图书馆之城”业务大一统是指在统一技术和服务平台下,利用统一的物流配送系统,实现“图书馆之城”技术资源、文献资源、财经资源、人才资源的统筹协调和读者服务的一体化运作,通过图书馆之城门户网站,统一导航、统一检索,统一使用和全面共享,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一证通行,提高资源和服务共享的层次,形成更紧密的协作关系,实现图书馆之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业务大一统的雏形正逐步显现。

3.2.5 深圳市文献保障中心建设列入规划

迫于文献资源增长迅猛而馆舍空间有限的压力以及图书馆之城共建共享的长远目标,深圳市正计划建立深圳市文献保障中心,将全市各公共图书馆的三线文献资源进行统一收藏并提供统一的调配和读者服务。

4 结语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实践证明,制定地区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有利于整个地区图书馆明确使命、愿景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地区内各图书馆协调一致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努力,有利于提升各图书馆服务水平和促进整个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6〕。

随着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深圳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将根据规划的指引和要求共同努力,实现图书馆之城建设跨越式发展。

1.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推进办公室编.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的理念与实践.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1

2.《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图书馆之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43

3.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局,2007年3月2日

4.余胜英.“图书馆之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公共图书馆》编辑部,公共图书馆2010文萃.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41-244

5.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11-2015)规划(草稿),尚未正式发文。

6.柯平,贾东琴,李廷翰.关于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的若干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4-11

猜你喜欢

十一五深圳市全市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