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文化幸福感与图书馆服务对策初探
2012-08-06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120)
1 前言
据广州市总工会的调查,“农民工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人”、“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略低于传统农民工”、“家庭因素是幸福感最重要源泉”。该调查表明,54.78%的传统农民工和29.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政府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能显著提高其幸福感。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步入婚育阶段,子女教育问题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2011年12月24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指出:将文化民生作为改善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幸福作为幸福指数重要衡量尺度,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文化的享受转化为幸福的感觉。
农民工子女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享受免费基本公共服务,这是关乎农民工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成员终生学习的教育机构,是一个平等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理应采取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阅读需要,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幸福感,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指数,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尽一份力量。
2 目的和方法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解现有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在为农民工子女服务方面是否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2010年11月,我们对农民工子弟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了实证调查。本次调查共设计和印制了“广州地区农民工子弟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调查表”1000份,向广州地区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黄埔区沧联小学、从化铁岗八一小学、海珠区东风村第二小学、花都区雅瑶小学等四个区县的四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发放,回收有效调查表980份,占总数的98%。调查表项目包括一至六年级学生男女比例、年级分布、是否持有借书证、到图书馆周期、接受服务种类、阻碍利用图书馆原因等几方面,通过深入农民工为主体学校的实地调查,对农民工子女对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见表1。
3 调查结果
3.1 调查对象对图书馆的使用状况
3.1.1 调查对象持图书馆借阅证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309人持图书馆借阅证,377人没有。绝大部分学生持有的借书证是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流动汽车图书馆的借书证。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流动汽车图书馆在广州市范围内总共有6条服务线,13个服务点,服务延伸触角是城乡结合部和城效地区的学校,主要服务对象是外来务工者子女,由于广州市面向少儿的流动图书馆只有一台车,覆盖面有限,只能对部分交通特别不方便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定期每月一次上门免费图书借阅服务。
3.1.2 调查对象接受服务的种类(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接受图书馆服务情况表
表2显示,被调查农民工子女中,课余时间能够到公共图书馆接受服务最多,首先是图书外借服务,其次是阅览室阅览图书服务,再次是上网服务。接受基本服务较多,其它服务项目较少。
3.1.3 调查对象利用图书馆的周期(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利用图书馆的周期表
上表显示,调查对象利用图书馆的各种周期,每月1次的对象占48.79%,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每周1次,占调查者的13.43%,另一方面,有28.5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去过图书馆。
3.2 调查对象的阅读特点
3.2.1 调查对象获得图书的途径(此项为多选,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获得图书途径
上表显示,调查对象中,44.29%选择从学校图书馆获得图书,38.98%选择通过公共图书馆获得,由此说明,公共图书馆在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3.2.2 调查对象的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分析(见表5)
表5 各年级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分布表
采用数据分组后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求得一至六年级每天平均阅读的时间分别是:31.02分钟、33.3分钟、38.72分钟、42.02 分钟、43.36 分钟、40.71 分钟。
3.2.3 男、女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差异分析(见表6)
表6 男、女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分布表
表6显示,男、女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分别是39.48分钟和40.8分钟,女生略高于男生,但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须经过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才能得到验证。
编码注明:此题共有5个题项,采用5点计分,即1:没有时间;2:15-30分钟;3:30-45分钟;4:45-60分钟;5:1小时以上。根据编码把答案量化,统计出平均值为男生3.15,女生3.25,标准差都为 1.25,由此得出 Z 值为 1.2,1.2 <1.96,即P>.05,因此,在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差异不显著。
3.3 阻碍利用图书馆的因素(见表8)
表8显示,阻碍农民工子女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首要原因是“对图书馆没兴趣”,其次是“没有时间”,“对图书馆不了解”排在第三位。
表8 阻碍调查对象利用图书馆的因素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希望能从学校或家里到公共图书馆采用步行方式到达,选择采用公共汽车和自行车的比例不太高,但由于公共图书馆距离学生家或学校较远,许多被调查学生表示没有时间到公共图书馆。由于家庭经济问题,许多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课外图书阅读。从公共图书馆得到课外书大多从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每月一次上门服务之中获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据我们调查分析,其中,公共图书馆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公共图书馆服务不到位等因素是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共图书馆建设规划方面,由于户籍制度的壁垒,加上事实上的农民工非市民待遇,外来农民工在城市里没有话语权,各级政府基本上都是根据区域内户籍人口的数量和需求开展公共图书馆规划布局,而以农民工为主的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各项公共服务需求则被排除在规划之外,政府缺乏为农民工做出公共图书馆建设安排的内在动力。
二是公共图书馆布局方面,由于户籍人口一般集中在老市区,加上历史的因素,公共图书馆集中在老市区中心区域。比如,广州的公共图书馆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如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都在越秀区中山四路和文明路沿线,在农民工工作和生活较聚集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厂矿企业,缺少可以就近利用的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离图书馆太远,没有时间去”成为农民工子女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图书馆离居住地越近,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越高。
三是缺乏为农民工子女利用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意识和措施安排。比如,针对城市户口的贫困居民,政府都会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措施,但对农民工而言,因为农村户口,则不能全部享受政府提供的上述各项便利。由于是农村户口,农民工及其子女不能像城市有困难的居民一样免费办理图书证,进入公共图书馆在网上获取经济、文化、科技、职业招聘等信息。同时,在认为农民工文化素质低,没有图书馆服务需求的错误认识下,城市图书馆普遍缺乏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的意识,不注意为农民工及其子女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和不提供图书馆利用培训,甚至在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存在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心理。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上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差距,都使农民工及其子女难享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
4 图书馆服务对策
4.1 高度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信息需求,努力打破传统的户籍制度壁垒
各级政府首先要有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的意识。城市发展不单单是城市居民的事,也是城市农民工的事,城市居民和农民工都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说:“广州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尤其是地铁工程建设,农民工兄弟立下汗马功劳,没有农民工伟大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就没有广州经济高速发展,就没有广州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忽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发展,这是畸形的发展,忽视农民工及其子女文化信息需求,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利于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信息服务方面,政府要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的需求,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为其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据统计,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42亿,农民工日益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广州统计年鉴2011》统计,2010年广州市总人口中,户籍人口为806.14万,常住人口为1270.96万,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一倍多,常住人口已成为城市人口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进城农民工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大。但是由于传统户籍制度原因,以及传统辖区管理模式,无论是区域或社区文化设施规划和服务,包括公共图书馆(室)、文化中心(站),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人员编制,还是停留在原户籍人口统计上,农民工及其子女未能与城市户籍人口享受均等文化权益。根据三部门意见,切实将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服务对象,打破城市传统户籍制度,城市社区要以常住人口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规模、特点和文化需求,规划建设和优化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构建以区域或社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4.2 合理调整公共图书馆布局,不断拓展服务渠道,为农民工及其子女平等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较低,加上住所在城市郊区居多,距离图书馆等文化信息服务场所路程远,交通费较贵等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虽然有信息需求,但还是很难到达公共图书馆获取信息服务或享受其它公共文化服务,较难融入城市和谐文化生活之中。因此,2011年9月25日,国家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根据这一意见,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图书馆应采取有利措施,科学合理布点,采取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移动阅读机或手机服务等种种方式,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借助城市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契机,争取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信息服务条件和环境。在新生代农民工聚居较多的城乡结合部、郊区等地多办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等灵活的服务形式,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就近、快捷、便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因此,在建设文化强省和华南地区中心城市中,广州市政府应重视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阅读需求问题,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少儿图书馆建设财政投入,构建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特别是城乡交合区域和城市边缘地区,要增加建设公共图书馆馆舍,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4.23世界读书日”倡导的“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目标,保障和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均化目标。
4.3 针对农民工及其子女需求,拓展各项图书馆服务
社区分馆的建设和流动书车的开通,解决了农民工及其子女去图书馆路途太远和交通费较贵的障碍。而针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则是农民工能够利用图书馆、用好图书馆的关键。近年来,针对农民工的需求,城市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比如方便农民工办理图书馆证,上门集中办证或是免费办证,如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流动书车免费为农民工子女办理借书证,开通免费阅读电子图书和查阅数据库,开通图书预约和续借服务等等。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最为关心的就业信息、职业培训、权益保护及身心健康等内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转变不重视农民工服务观念,应多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或现场专家咨询活动,设立农民工阅读、上网专区等等,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立足和发展需要提供免费信息援助。通过这些服务的开展,使农民工及其子女愿意利用图书馆、知道利用图书馆带来的各项信息服务,加快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步伐。
1.幸福广东.〔2011 -12 -20〕.http://baike.baidu.com/view/5050099.htm
2.廖靖文,史功汇.夫妻团聚比钱重要农民工幸福感较低.广州日报,2011年4月29日AII8版
3.万庆良: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z.gov.cn/business/htmlfiles/gzgov/s2342/201112/888280.html
4.用文化架起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解读文化部等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i/jryw/2011_09_26/contrnt_3889650.html
5.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