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精益管理优化中药房信息系统并实现快速调剂
2012-08-06楼步青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广州510120
孙 纳,楼步青,林 华(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广州 510120)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而中药电子处方是中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中药房信息系统不断改良中药电子处方,改进调剂流程,充分发挥中药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院信息化管理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1]方法应用于中药房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1 中药房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创新
中药房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创新见图1。
由图1可知,药品清单的打印为患者提供了药品准确的名称、数量、服用方法,以及每种中药的单价、中药的总价,使患者对自己服用的中药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遇到疑问可以及时与医师联系或是向药师咨询,从而达到“让患者服明白药”的目的。可见,中药药品管理信息化推动了药学服务的人性化。
从患者挂号到取得中药,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畅通无阻,以最小的延迟时间达到了最高的工作效率,符合精益管理中信息快速流动的原则。
图1 中药房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创新Fig 1 Work flow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 TCM dispensary
2 中药管理信息化规范了中药房管理
中药房信息化规范了中药品名,杜绝了医师和药师一药多名、一名多药的开方和认方的习惯,防止了手写中药处方的差错,经过对中药名称的整理,方便中药房信息系统的精益化;对中药超量实现了在线监控;对中药饮片的库存实现了实时提示,方便医师开方、药师查仓、患者取药;中药仓库采购和盘点的精益管理,提高了盘点实物和计算机理论数的准确性,体现了精益管理的拉动原则。
原有状况和现有状况对比见表1。
3 使用小包装调剂中药是改变中药房调剂服务模式的探索
中药饮片小包装是指将加工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根据临床常用剂量,用一定的包装材料封装,由药师直接调配、无需称量的一种新型中药饮片包装方式。
3.1 优点
它改变了传统的中药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1)一定条件下提高了配方效率。据魏氏调查,使用小包装饮片后,配方效率可提高1倍[2]。(2)使配方剂量精确化。与传统的中药减重法称量相比,分剂量更加准确。(3)便于复核人员复核,不仅可以复核品种,也可以像西药一样复核剂量。(4)饮片均为密封包装,不但可以防鼠、防虫、防潮,同时不易氧化变质,易于贮存、保管和运输,保证中药饮片质量[3]。(5)中药小包装饮片可避免中药饮片的二次污染,保证质量和卫生[3]。(6)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知情权。中药有了小包装,患者可以根据手上的清单明细,自己校对药名、规格、每贴药中有几味、每味的剂量是多少。而且饮片小包装上都标有药名和规格,增加了用药透明度,使医师用上放心药,让患者服上放心药[4]。
表1 原有状况和现有状况对比Tab 1 Comparative table of the original condition and the current condition
3.2 面临着新的问题
使用中药小包装后,中药的柜桶比以前增加了数倍,排位更加难以寻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的调剂速度。每个医师录入处方的先后不同,使中药处方排列杂乱无章,要求中药调剂人员对位置非常熟悉。
3.3 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对门诊中药房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整顿[5]
(1)按照使用频率、中药药理、专科处方、中药配伍特点对中药柜桶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每排药柜进行数码编号,每列药柜进行字母编号,并贴在相应的位置[6]。
(2)对中药编码进行了维护,使处方上每味中药都有自己的位置编码,具体到柜号和列数,方便快速查找。
(3)中药处方上的药名排列顺序按照相邻的原则,以最短的行走路线排列,使调剂人员花费时间最少。
(4)每味中药都有自己的序号,处方的味数一目了然,方便调剂人员核对。
(5)对中药颗粒药房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革,使中药的颗粒调剂同样高效、准确。当患者缴费成功的同时,中药房电脑终端打印出来的配药单,就自动按照最佳路线进行排序。不管是生手还是熟手,都可以根据处方上的编码排序实现最优化的行走路线,立即可以对处方上的中药进行准确定位,而不需要再进行询问。哪怕是第一天来的中药师也可以马上拿着处方进行调剂,省去了熟悉的过程,并且实现了快速的复核。新旧中药处方对照见图2。
图2 新旧中药处方对照A.旧处方;B.新处方Fig2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TCM prescriptionA.oldTMC prescription;B.newTCM prescription
新处方按照柜号进行打印重排,使配方更加准确快捷,如拿了1柜C列的药会把这个列位的拿完,而不会再走重复的路线;拿完这列移动一步到隔壁D列拿下一味中药;都在1号柜拿完所需的药再拿2号药柜的药,大大节约了中药师配方走动的时间,同时提高了配方的准确性。而任何一个新到中药房工作的员工都会根据处方独立完成配方,不会影响到其他药师配方,实现了精益管理的资源整合最优化原则。另外,中药的味数一目了然,方便复核人员核对。
4 代煎药的电子预约系统的应用及创新
伴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增长,患者的代煎药需求量日益增大。我们改变了以往手写的工作模式,采用了预约代煎中药电子系统,实现了预约煎药的自动化彩色双层打印,患者凭黄色煎药证来领取代煎药,而工作人员凭粉色煎药证煎药。
每次患者来取药时,药房人员要在一堆代煎药面前根据患者姓名查找所需代煎药,时间花费较长,效率较低;而根据患者姓名查找、发放代煎药存在重名或者姓名同音、近似发音等风险,服错药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我们在原有的电子预约系统嵌入了代煎药快速分拣领取系统,在原来代煎药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措施如下:
(1)患者姓名字体放大,每个代煎药证标明科别,以科别为单位进行编号,编号按照患者预约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编号具有连续性;每天24点以后自动从1开始重新编号。
(3)煎好的代煎药按照科别放置,在科内则按照编号有序摆放;在放置代煎药的架上,贴上编号固定排位,使每一个代煎药对号入座,相同编号的摆放在同一列。
(4)预约人员、配药人员在代煎药记录本上记录备案。煎药人员在煎药证上写上自己的工作编号,并在煎药记录表上登记。发放代煎药时药师签名确认。
其中(1)、(2)项由信息科配合完成,(3)、(4)项由中药房和煎药室工作人员完成。
采用科别分类与编号同时运用进行代煎药有序摆放,这样方便了中药师快速找到患者的代煎药,编号、科别、姓名三重保证可以规避领错代煎药的风险。预约、调剂、煎药、发放4个环节都有记录,责任到人,每个工作环节都可以追溯,如果发生差错,便于查找。新旧代煎药证对照见图3。
图3 新旧代煎药证对照A.旧证;B.新证Fig 3 Comparison of new and old decoction proofA.old decoction proof;B.new decoction proof
5 小结
中药房信息系统各个工作流程的改进让患者的等候时间降到了更低,为进一步精益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根据精益理论对处方进行了改革,将精益管理方法运用到中药房信息系统,实现了比传统中药房更加快捷和准确的调剂。而门诊代煎系统也利用了精益理论,实现了中药快速准确地分拣。故此方法值得在各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医院推广。
[1]詹姆斯·P·沃麦克.精益思想[M].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
[2]楼步青,林 华.中药饮片小包装的质量控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 071.
[3]何玉华.中药饮片小包装与中药调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4):549.
[4]黄学红.中药饮片小包装配方的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7):625.
[5]刘建东,徐 浩,周国运,等.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库房定位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5):769.
[6]徐江红,姜 峻,李先飞.我院中药饮片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药房,2010,21(27):2 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