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癌手术前后外周血CEA蛋白、CEA mRN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2-08-04秦海春杜廷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昆明650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肠癌外周血阳性率

秦海春 刘 俊 杜廷义 范 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 昆明 65003)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五位,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癌胚抗原(CEA)作为肿瘤标志物已广泛用于大肠癌的诊断〔1〕,然而其对大肠癌治疗效果的判断目前报道较少。本文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CEA蛋白、CEA mRNA水平,探讨其在大肠癌治疗效果判断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48例,均经X线、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年龄33~75〔平均(47.1±13.8)〕岁,其中男29例,女19例;一年内复发9例。同时选择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32~76〔平均(48.5±14.3)〕岁,其中男31例,女19例,均无肝、心、肾等脏器疾病。

1.2 方法

1.2.1 血浆CEA蛋白水平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1.5 ml,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4℃ 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浆。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CEA,应用Cobas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CEA>10 ng/ml为阳性。

1.2.2 外周血CEA mRNA水平检测 分别于手术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加入枸橼酸钠抗凝管,于1 h内利用TBD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细胞分离,采用Invitrogen公司Trizol试剂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EA mRNA,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反应在美国MJResearch公司产PTC-200型PCR仪上进行,反应条件:94℃ 2 min;92℃ 10 s、50℃ 25 s、72℃ 2 s,35 个循环;最后72℃5 min至4℃。引物序列参照相关文献〔2〕,序列如下:上游引物为 5′-AGTGAGTGCAAACCGCAGTGAC-3′,下 游 引 物 为 5′-TTGAGGTTCGCTCCCGAAAG-3′。扩增产物经2.5%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108 bp条带者判定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大肠癌组治疗前后CEA和CEA mRNA比较

大肠癌治疗前、后CEA水平、CEA阳性率和CEA mR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治疗后CEA水平、CEA阳性率和CEA mRNA阳性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大肠癌组治疗前后CEA和CEA mRNA比较

2.2 治疗后CEA和CEA mRNA阳性与大肠癌复发间的关系

治疗后CEA mRNA阳性组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后CEA mR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CEA蛋白表达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CEA和CEA mRNA阳性与大肠癌复发的关系〔n(%)〕

3 讨论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大肠黏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诊断及治疗手段有很大进展,但5年生存率并无多大改观,仍在50%左右〔3〕。大肠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相当比例的大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多数患者最终死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预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认为是与腺瘤向腺癌的转化及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联合失调有关,是多因素、多步骤逐渐演变而成的复杂过程〔4〕。随着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发展,寻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

CEA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由幼稚细胞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合成,在正常胎儿和成人消化道均少量产生,而失去极性的癌细胞分泌的CEA则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常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辅助诊断和动态监测判断疗效及转归〔5〕。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组血浆CEA蛋白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治疗后CEA蛋白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下降,可以反映大肠癌的发生及转归情况,但其缺点是敏感性太低;并且,血浆中CEA的表达与复发无相关性,不利于判断大肠癌患者手术后情况。近年来,微转移检测作为一项独立的高危因素用于预测肿瘤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及预后,而外周血对存在于循环系统的微转移都可以检测,提示风险的意义更大〔6〕。CEA mRNA是细胞恶变时有关肿瘤基因的转录产物,只存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内,细胞之外不能存在游离的CEA mRNA,因此,在外周血中检测到CEA mRNA则表示外周血中已存在能表达CEA mRNA的肿瘤细胞或转移肿瘤细胞〔1〕。王金芝等〔7〕对5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 CEA mRNA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其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2.0%,并且其阳性表达与患者的Dukes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大肠癌病情发展和判断预后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组血浆CEA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治疗后CEA mRNA阳性率明显下降;同时,治疗后CEA mRNA阳性表达者其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EA mRNA阴性者,从而有望成为一种判断手术效果、防止患者复发的指标。总之,血CEA蛋白、CEA mRNA在大肠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治疗后明显下降,其中治疗后CEA mRNA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复发明显相关,对预测大肠癌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1 何仰东.血清肿瘤标志物TSGF、CEA和CA199联检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4-6.

2 马育华.CEA蛋白、CEA mRNA的检测在大肠癌、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8-10.

3 郭小刚,王建国,张 彬.血清CEA、TPA和CRP检测在大肠癌手术前后的变化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9):1783-4.

4 杨光勇,吕永庭,罗 浩,等.血清CEA水平在大肠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51-2.

5 杨小文,孙杨安.联合检测血清CEA、VEGF、CA19-9在大肠癌诊治中的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2):9-10.

6 申东兰,胡金森,郑海霞,等.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2):1732-4.

7 王金芝,燕善军.Survivin mRNA、CEA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意义〔J〕. 肿瘤学杂志,2010;16(2):93-6.

猜你喜欢

大肠癌外周血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CC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