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市中的平衡法则:访中海集团副总经理、中海集运董事总经理黄小文

2012-08-04

中国船检 2012年10期
关键词:集运中海船队

本刊记者 殷 毅

记者:中海集运提出,做“世界一流集装箱综合航运物流企业”。围绕这一新的定位,中海集团有哪些新的思考?

黄小文:根据新的目标定位,我们提出要转变船队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巨幅波动,各大班轮公司面临严峻挑战:马来西亚航运公司宣布退出集装箱运输业,南美航运大幅缩减运力并寻求股东注资支持,德国赫伯罗特的第二大股东也一直在寻求出售股权、退出公司……那么,如何在这种弱市中把握机遇,实现平稳发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海集团副总经理、中海集运董事总经理黄小文。

讲平衡讲协调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船检》杂志的专访。我们一直在讲把船队“做大做强”。那么,“做大”船队究竟是要把什么“做大”?

黄小文:我认为造大船不仅是为了扩张运力,企业“做大”也不仅仅单纯地为了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简单讲就是做大做强竞争优势,做大做优品牌效应。建设发展方式,不求规模最大,但求结构最佳,船型最好,性能最优。具体讲就是船队建设不再是简单地依靠扩大投资、增加箱位,而是走出传统的思维模式,通过打造内力,苦练内功,提高船舶运营效能。需要通过“软功夫”打造船队硬实力。所以,中海集运船队建设讲求一个平衡性思维和一个协调性理念。那就是,在有所发展与有所控制、有所扩充与有所缩减之间寻得平衡与协调。

记者:“星”字号大型集装箱船舶的相继投入使用,标志着中海集运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么,中海集运是如何把握造船时机的?

黄小文:建造新船我们不求最大但求更优。订造船舶不仅是为了扩张船队规模,更是为了调整运力结构,替换租赁到期的船舶,以适应船队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完善全球化服务网络的需要,力争实现船型最优、服务最优。对于新造船舶,中海集运注重顺应大船低碳的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把握市场波动规律,在市场相对低位造船。

总体来说,公司在把握造船时机上较为成功。2006年以来,中海集运通过新建增加运力23.4万TEU,对船队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已形成以14000TEU、9600TEU、8500TEU、5600TEU、4250TEU为代表的梯队合理的现代化集装箱主力船队。2011年10月公司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订造了8艘10000TEU集装箱,这些船舶将在2013年陆续交付。

更新思路和理念

记者:如何理解船队更新?是“淘汰老旧船”吗?

黄小文:我们一直在讲“淘汰老旧船”。我认为,船队更新不囿于简单的淘汰老旧船。船队更新更重要的应该是经营思路的更新,发展理念的更新。我们中国海运集团以及下属的中海集运在船队更新中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那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稳中求进和转型升级。

记者:一个船队如何更新才能适应当前残酷的市场环境呢?

黄小文:我们在处置旧船问题上的思路是不求最新,但求更佳。淘汰老旧船无疑旨在更新船队,但公司不是片面强调船龄越新越好,而是注重适应市场需要,注重结构更佳,正是这一理念使得船队在平均船龄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平均单位油耗却出现了下降。

2006年以来,中海集运共报废、出售、退租、光租出老旧船舶36艘共计2.05万TEU。这些老旧集装箱船在中海集运成立初期为公司快速抢占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船舶大型化背景下,因载货量少、航速低、安全性能差、管理费高等原因,已越来越不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通过退租、报废、出售、对外光租等措施对这些船舶进行处置,不但调整优化了公司的船队结构,对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也大有裨益。

记者:讲到船队建设,船舶租赁也是一块业务。对此,中海集运的理念是什么?

黄小文:船舶租赁方面我们是不求最高,但求一个“准”字。我们曾经靠大量租入运力,提高租船在船队规模中的比例,这在中海集运快速发展过程中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理念的调整,租入运力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扩大经营船队规模,而是成为调整结构、保持成本弹性、进行资产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公司对于船舶租赁,已不再强调提高租船比例,而是注重踏准市场节拍,准确研判市场,准确实行波段操作。

根据我们最新的数字,截止2012年7月底,公司租入运力15.9万TEU,与2005年末基本相当。在保证租入船舶保有量、确保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中海集运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正确研判,灵活租入和退租船舶,以适应市场变化对船队的需求,调整优化船队结构,同时节约租金支出。

记者:租入运力以外,是否也出租运力呢?效果如何?

黄小文:是的。2008年以来,我们将资产经营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在租入运力的同时,积极寻找租家,在相对高位及时出租部分运力。此项业务不仅给公司带来新的赢利增长点,而且也缓解了市场较差时富余运力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压力。在2008年初市场处于相对高位时,我们及时以高于租入租金的水平转租了4艘5600TEU的集装箱船两年,规避了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租船市场低谷。而在还船时,租金市场又恢复到了高位。

记者:船队建设中“用箱管理”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黄小文:“用箱管理”方面我们做到不求最多,但求更好。随着船队箱位增加,集装箱保有量也相应增加。长期以来,中海集运的箱位比(集装箱保有量与船舶载箱量的比例)在2:1左右。但在新的发展理念之下,公司则调整了经营管理思路,在集装箱保有量上,不求数量更多,而求管理更好。何为管理更好?就是实现用箱效率更高,周转更快,成本更省。为此,公司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控制集装箱保有量的增速低于船队总体规模的增速,箱位比从2005年的2:1下降到2011年的1.7:1左右,接近世界先进船队的平均水平,而自有箱的比重为50%左右。

动荡中求平稳发展

记者:在动荡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海集团如何保持平稳发展?

黄小文: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生巨幅波动,形成“过山车”走势,各大班轮公司面临严峻挑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海集运的经营却相对稳健,这正是得益于我们以平衡协调的新思维、新理念,及早规划,及早调整,以时间换空间。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国际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力增长过快。当前,集装箱运力已从2006年初的913万TEU增长到2012年8月底的1613万TEU,增幅76%。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持续低迷的市场逆势下保持发展,就需转变发展方式,以新思维调整运力结构。

记者:中海集运船队建设有什么特点?

黄小文:概括来讲,就是“三变两不变”。所谓“两不变”是指船队的艘数基本不变、船龄基本不变。船队的艘数仅从2005年末的120艘增长到2012年3月末的126艘,船龄也仅从2005年末的7.44年增长到3月末的7.95年,变动幅度都不大。所谓“三变”,是船队的载箱位、平均箱位、单位油耗等都发生重大变化。集装箱船队的载箱位从2005年末的34万TEU增长到2012年8月的57.6万TEU,增幅69%;平均箱位从2005年末的2829TEU增长到2012年8月末的4409TEU,增幅56%,大型化趋势明显;单位油耗从2005年的8.31千克/千吨海里下降到2012年一季度的6.54千克/千吨海里,下降21.3%,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记者:中海集运船队建设的真谛在哪里?

黄小文:船队建设的真谛在于通过结构调整,集装箱船队的发展适应了大船、低碳的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力和社会效益均得到明显提高。

记者:在当前市场情况下,航运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是什么?

黄小文:在航运市场处于低谷的情况下,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成本领先战略,牢固树立“节约一分钱就等于创造一分利润”的理念,从一点一滴中挤出效益,从一个一个细节中挖掘效益。推进成本管理精细化,细分各个成本项目,找出主要矛盾和重点项目。当前我们最大的成本支出是燃油费,燃油成本占集团总成本比重已达到34.5%,这也是众多航运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记者:在成本控制方面,中海集团有哪些思路?

黄小文:对于控制燃油成本,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燃油和润滑油集中采购,各单位都按照集团的要求规范操作。同时,我们已考虑在新加坡设点,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燃油费支出;同时研究设立船舶节油奖,充分调动广大船员的积极性,把基础工作做细;对于燃油消耗控制在指标之内的船舶,给予奖励。

还有,控制好保险费。目前集团内部特别是陆岸企业保险费管理还很分散,下一步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便实现投保的规模效应,降低费用支出。还要合理控制人工成本,目前集团的船员人工成本较高,中海国际和各主营公司都在管理船舶和船员,要研究具体办法,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畴内。同时,对修理费、港口费也要进行认真分析,要积极想办法,把费用支出降下来。

猜你喜欢

集运中海船队
美国乙烷进口对发展我国大型乙烷船舶的影响
中海地产:“利润王”的赚钱利器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中海集运获准非公开发行A股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淡水河谷40万吨级大型船舶船队对铁矿石供应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