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蒸发器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

2012-08-03

制冷 2012年4期
关键词:制冷系统冷凝器制冷剂

王 寅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300074)

0 引 言

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不能仅从节能角度,即提高制冷系数ε1和火用效率 ηex来考虑,而应把制冷系统年总费用最低作为系统设计的优化目标函数,即采用全面优化的经济准则[1]。本研究拟对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并利用matlab语言计算出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系统最优的配置,并为进一步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打下基础。

1 双蒸发器制冷系统简介

本研究拟对双蒸发器制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该制冷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系统采用两组蒸发器交替制冷和除霜,具体工作过程为:当电磁阀②③⑤⑧打开,电磁阀①④⑥⑦关闭时,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首先经过Ⅰ号换热器,然后进入室外冷凝器,再经过储液器、干燥过滤器以及膨胀阀4以后,变为低温低压两相流体,然后进入Ⅱ号换热器,最后回到压缩机回气口。

此时Ⅰ号换热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Ⅱ号换热器起到蒸发器作用。当Ⅱ号换热器表面结霜到一定程度以后,电磁阀②③⑤⑧关闭,电磁阀①④⑥⑦打开,上述工作过程则反向进行。如此轮换,可以实现对房间恒温恒湿的控制[2]。

2 模型建立

对于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热力学模型实际上不仅应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双蒸发器和膨胀阀,还应包括用于压缩机的电机和冷凝器的风机。

对于图1所示的双蒸发器制冷系统,若取每种设备的年折旧费的百分比近似相等为α,则有[3]:

图1 双蒸发器制冷系统原理图Figure 1 The principle of double-evaora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式中:

E—制冷系统年总费用,元/年;

Z1、Z2、Z3—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初投资,元;

α—每种设备的年折旧费百分比 (接近相等);

t—制冷系统每年工作的小时数,h/年;

Ce—电价,元/kWh;

W1、W2—压缩机、冷凝器的电功率,kW。

从(1)式可以看出:制冷系数、火用效率的提高可使电耗降低,但如果设备投资较大,则不一定会使年总费用降低,反之亦然。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适当选择设计参数,使年总费用最小。只有把一次投资与经常运转费用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最优的选择。

2.1 压缩机功率W1及其设备费用Z1

压缩机功率可用下式表示[25]:

式中:

M—制冷剂的制冷流量,kg/s;

K—制冷剂的绝热指数;

R—制冷剂的气体常数,kJ/kg·K;

T1、T1′—压缩机进、出口温度;

C1、C2—压缩机进、出口工质的压缩因子;

ηa、ηm—压缩机的电机效率和机械效率。

假定压缩机的设备费随功率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国内产品系列,采用Z1=c1W1+c2的线性函数来拟合,得到:

2.2 冷凝器设备费用Z2

空气强迫流动的空冷式冷凝器,其价格与冷凝面积和风机功率两个因素有关,但该产品的供货都是整体供应 (价格为冷凝器和风机之和)。所以,可认为价格仅与面积有关。根据国内产品系列价格表拟合的函数为[4]:其中F2为冷凝器的冷凝面积。

冷凝器的功率指其风扇配用电机功率。按厂家的空冷式冷凝器配用电机功率的情况可写出其关系式为:

2.3 蒸发器设备费用Z3

同冷凝器设备费用的分析,可回归得到蒸发器设备费用Z3:其中F1为蒸发器的蒸发面积。

将(2)~(7)式带入(1)式,可得到以设计参数表示的系统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3 双蒸发器制冷系统优化的约束方程

3.1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5]

式中:

Q0—蒸发器的制冷量,kW;

K1—蒸发器传热系数,kW/(m2·K);

Tc1、Tc2—进、出蒸发器的空气温度,K。

3.2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

冷凝器的冷凝面积F2可用以下公式计算[6]:

式中:

Qk—冷凝器的热负荷,kW;

K2—冷凝器的传热系数,kW/(m2·K);

△tm2—制冷剂和冷却介质间的对数平均温差,K。

3.3 制冷剂流量

制冷剂流量即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循环量,它与制冷量有关[7],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0—制冷量,kW;

q0—单位质量制冷量,kJ/kg);

Cp—液态制冷剂的定压比热,kJ/(kg·K);

T2—冷凝温度,K;

T1—蒸发温度,K;

r—汽化潜热,kJ/kg。

分析约束条件可以看出,当外部条件 (Q0,Tc1,Tc2,Tw1,Tw2)一定,制冷系统的年总费用还与制冷剂性质 (R,Tc,ω)、设备状况 (ηc,ηa,ηm,α)、电价指标 (Ce)、工作状况 (r,T1,T2)等因素有关,而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可取在不同情况下,最佳蒸发温度 (T1)及冷凝温度 (T2)的选择。当最佳蒸发温度 (T1)及冷凝温度(T2)确定后,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最佳值F1、F2、M等 。

4 系统的优化结果

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可知该优化问题属等式约束条件下多变量函数的寻优问题。此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复杂,约束方程的数量又较多,可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求解。

优化计算中, 取 α、t、Ce、Tw1、Tw2、Tc1、Tc2为可调变量,蒸发温度T1、冷凝温度T2为独立变量。输入一定的可调变量可求出对应的T1、T2及系统在此条件下的最优配置。亦可输入不同的可调变量,分析T1、T2的变化[8]。

每种设备的年折旧百分比按各种设备相等考虑,并认为整个装置可使用10年,则 α=10%;电价按照天津市的电价标准,即Ce=0.40元/kWh;年工作小时数t=1000h/年;Tw1=29℃、Tw2=35℃;Tc1=13℃,Tc2=8℃。在以上条件下,其优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制冷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结果Table 1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result of doubleevaora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实验中按该结果选用电机功率为2Hp的制冷压缩机;设计并加工换热面积为11.7m2的蒸发器;设计并加工13.4m2的风冷式冷凝器,实验表明系统运行良好,房间温度波动不超过±2℃。

5 结论与展望

1)优化分析中引入的各设备费用估价方程,因为仅用于优化方案,因此只需符合价格信息的发展趋势,而不必要求准确到最后定价的程度。而对管理、安装等费用,则可忽略其随制冷参数的变化,作常数处理,优化时可不考虑;

2)为避免目标函数过于复杂,优化中未考虑结霜量以及过冷度的影响;

3)为分析各种因素对制冷系统优化设计的影响,今后可采用正交分析法,即在改变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时,其它优化条件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该因素对系统的影响,从而得出各种影响因素对优化制冷系统的贡献大小。

[1]袁亚湘.最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赵庆、苏伟胜.恒温恒湿空调方案的选用[J].制冷与空调,2009,(5):57-60

[3]戎卫国.制冷系统的最优设计[J].暖通空调,1994,(5):42-45

[4]机械成套设备技术参考手册第一册[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周祖毅,郑敏.恒温恒湿类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1):28-32

[6]韩宝琦,李树林.制冷空调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48

[7]苏生.制冷装置除霜研究[D].,同济大学,1997

[8]周建华,黄燕.MATLAB 5.3学习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制冷系统冷凝器制冷剂
数据机房集中式与平面型冷凝器热环境对比研究
R290/R170单级压缩回热制冷系统模拟研究
R134a-DMF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氨制冷系统冷凝器选择
盘管式冷凝器与管壳式冷凝器对比实验研究
房间空调器用制冷剂安全要求分析
奥迪A6L车制冷系统工作异常
AMESim仿真技术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船舶行业吸附式制冷剂回收装置研究
绿色机电维修技术•制冷剂回收、净化、加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