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2-08-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周 隽 于 宠 王 玮 田 青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 昆明 65003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导致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从而引起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脉血压在清晨4:00~6:00点开始上升,8:00~10:00点左右出现高峰,然后逐渐平稳,16:00~18:00点再次出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凌晨0:00~2:00点达低谷并维持到4:00~6:00点,全天出现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型曲线[1,2]。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有研究证明,持续的血压波动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密切相关[4]。故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作为观察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5]。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高血压住院患者146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中度贫血、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影响血压的疾病。男99例,女173例,年龄30~85岁。病史≥5年。

1.2 动态血压监测方法

采用Mobil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袖带捆绑在左上臂标准位置,白天(8:00~0:00)半小时记录一次血压,夜间(0:00~8:00)1h记录一次,监测前24h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动态血压的正常值推荐以下国内参考标准:24h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值低10%~15%。

1.3 观察指标

①血压峰值、均值、谷值;②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判定标准为夜间平均压下降>10%者为勺型,夜间平均压下降≤10%者为非勺型。

1.4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在安静、室温恒定的检查室内,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对所有的受试者进行检查,检查前让患者至少休息5min。采用美国GE VIVID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0MHz,患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部尽量后伸,在患者颈内、颈外动脉分叉下1.0~1.5cm处检查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检测内容包括: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速度及频谱多谱勒特征,粥样斑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回声特点,估计管腔狭窄程度。探头置颈部作纵、横扫查,检查时注意双侧对比,并注意切勿加压,以免产生人为狭窄。检查过程中注意适当调节仪器的增益,图像亮度及对比度,以获取最佳图像,应用图像放大装置以有利于血管内膜的辨认和提高测值的准确性。将动脉内中膜增厚≥0.8mm视为内膜增厚,内中膜增厚≥1.2mm视为粥样斑块形成。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数据分为内膜增厚(包括斑块形成)组和内膜正常组,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内膜增厚与内膜正常的比较

本研究中146例高血压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非勺形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明显高于勺形组。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血管的损伤反应,血压升高导致动脉血管平滑肌张力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血管组织胶原含量增加,血管基底膜增厚,内膜及中层出现玻璃样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进行性损伤,动脉僵硬度增加。非杓型血压将导致:①夜间血压持续升高,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负荷状态;②交感-副交感的神经调节能力的减弱,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持续升高,从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顺应性下降、血管阻力增加,压力因素还可引起血管退行性变内膜受损,脂质易于沉积,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冠心病均有关系[7,8]。

此外,血压节律紊乱的患者还存在内分泌紊乱,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胶原的增加,使动脉顺应性下降,并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下降。提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可导致患者持续处于高水平血压负荷状态,动脉顺应性下降、动脉扩张性下降及血管阻力升高,流速减低,使剪切应力减低,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9]。

持续的动脉血压高水平不仅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同时也会导致靶器官的损害和心血管系统结构功能的重构。控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在理想范围,已经被广泛接受和重视。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除了要使血压水平达标外,还要考虑如何恢复或维护动脉血压正常的昼夜节律和变异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除了注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外,也应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节律的影响[10],控制夜间血压及清晨血压的快速上升,对保护靶器官免受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Mancia G,Parati G,Hennig M,et al.Relation between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arotid artery damage In hypertension:baseline data from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ELSA)[J].J Hypertens,2001,19(11):1981.

[2]Narkiewicz K,Winnicki M,Schroeder K,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uscle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and diurnal blood pressure profile[J].Hypertension,2002,39(1):168.

[3]Andretic R,Hirsh J.Circadian modulation of dopa mine receptor responsivenes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4):1873-1878.

[4]Zakopoulos NA,Tsivgoulis G,Barlas G,et al.Tim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J].Hypertension,2005,45(4):505.

[5]李莉,姜玉新,乌正赉,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2):126-129.

[6]王兆禹,陈明,孙王宣,等.高血压病心血管重构与血压昼夜节律性[J].心脏杂志,2003,15(6):537-541.

[7]王根发,朱红莲,潘志红.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2):119-121.

[8]陈建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生理学研究综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0):1628-1629.

[9]Andretic R,Hirsh J.Circadian modulation of dopa mine re-ceptor responsivenes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J].ProcNatl Acad Sci USA,2000,97(4):1873-1878.

[10]贾伟杰,张承宗.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4,9(6):461.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