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选择
2012-08-03吕治国
吕治国
(本溪市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外研究显示其发生率约为1%~10%[1],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引起重视。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治疗中人工晶体的选择对于改善预后意义较大。本文中我们就不同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疗效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的56例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视力均为光感~0.1,将其随机分为A组(前房型人工晶体组)28例和B组(后房型人工晶体组)28例。A组的28例(28眼)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3.1±4.6)岁,分类:老年性患者13例,外伤性患者15例,核硬度:4~5级24例,2~3级4例。B组组的28例(28眼)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2.9±4.9)岁,分类:老年性患者14例,外伤性患者14例,核硬度:4~5级23例,2~3级5例。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比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麻醉后注入黏弹剂后进行残留皮质吸除,植入晶体,进行后期处理。B组采用后房型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麻醉后向前房和后房或囊袋内注入适量的黏弹性物质,植入人工晶体下袢及光学部分,植入晶体上袢,调整晶体位置,进行后期处理。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包选用SPSS13.0,率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视力>0.5者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周、4周及8周的视力>0.5者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由表1可见,B组治疗后1周、4周及8周的视力>0.5者比例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是白内障手术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其对于白内障手术的综合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预后等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降低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是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方面之一[2]。其人工晶体的植入方式较多,主要为前房型与后房型在临床应用较多,有研究显示两种方式的综合疗效差异较多,也有研究显示后房型综合疗效更佳[3,4]。本文中我们就不同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患者治疗1周、4周及8周的视力改善程度方面,同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后房型在此方面的优势也较为突出,说明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及安全性,肯定了其在本病治疗中的可取性。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中的优势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1]陈宋宏,郑潮标.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与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6):25-26.
[2]高永杰,雷智,王志勇.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I期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5):390-392.
[3]Vasavada AR, Trivedi RH, Apple DJ,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ul-tiquadrant hydrodissection in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J].Am J Ophthalmol,2003,135(1):84-88.
[4]冯俊才,杨丽霞,杨朝霞,等.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30例分析[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5(1):57-58.